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社会心态在随着中国现代化实践不断深入的历程中,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不能回避和无法漠视的心理现象。关注、考察和研究社会心态问题,成为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历史性课业。就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而言,心态问题既有值得肯定并予以发扬的积极一面,又有需要关注并予以改进的消极一面,并随着社会复杂性的不断生成,凸显出心态问题的繁杂、无序和多元。当下中国的社会心态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整体性态势,人们在积极投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任务,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总目标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需要程度不断趋于合理,社会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社会情绪基调不断趋于平缓,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趋近主流,社会理想信仰不断贴近客观,社会行为倾向不断呈现理性,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人们生活秩序和谐有序的维持,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心理保障和舆论环境。北京奥运会的“蓝精灵”、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广州亚运会的“油菜花”,年轻一代在重要国际性会场展现出来的自信、乐观和热情,让原本庄严肃穆的盛会和激动人心的赛事,平添了许多的活泼热情和体贴温馨;爱心公益行动中的“微尘”、十年大迁徙冷暖心酸自知的“三峡工程移民”、千里奔波行走于抗震救灾现场的“十三农民兄弟”,普通的平凡人用自己默默无言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最珍贵的互助、仁爱和奉献,为道德和人性的光辉可以在任何微小的地方绽放光芒做了最好的注脚;汶川大地震中的“敬礼娃娃”、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天路守护者”、中国探月工程先锋嫦娥一号的“奔月人”,全体国人在国家飞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不畏苦难、无惧艰难和攻坚克难,让全世界的眼光在傲然挺立的中国人面前聚焦,放大成一种难以抑制的由衷钦佩和衷心喝彩。这些不断涌现的感动人、激励人、鼓舞人的先进事迹,这些突出彰显的启发人、丰满人、砥砺人的鲜明群体,让我们在经受精神洗礼的过程中,更多地看到社会心态在其中迸发出的正能量。
同时,复杂的社会并不仅仅呈现出社会心态良好的一面,往往也会在回应社会复杂性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催发出当前社会在心态层面的光怪陆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现代化转型,将整个中华民族牵引入一种从未触碰过的层次和领域,人们在面对愈加全面、愈加深刻、愈加艰难的现代化改革挑战时,在经受着难以抗拒、难以摆脱、难以抵挡的现代化转型阵痛时,社会实践领域的种种挫折、困境和坎坷,往往折射成心理层面的困惑、不解和迷茫,并在相互深刻的交往过程中,演绎成社会心态的万千态势。在分裂主义心态和急功近利心态的诱导下,在“西藏独立运动”和“新疆暴力恐怖事件”中,部分天真懵懂的少数民族群众,被激进的邪恶思想紧紧掌握着,用本该载歌载舞的身体和辛勤劳动的双手,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身体炸弹丑剧和同胞自残惨剧。在物欲化心态和逐利化心态的驱使下,在“食品安全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中,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厂商和膜拜金钱的黑心专家,被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牢牢控制着,用本该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科学技术和推进人们生命质量的产品食品,制造出一堆又一堆的毒牛奶、毒鸡蛋、毒面包和毒饮料……以致形成食品难以让人放心的不良局面。在平庸化心态和粗俗化心态的导引下,个别年轻人荒废了学业、虚度了青春的韶华时代,却被“海天盛筵”的迷乱所诱惑、“小时代”的奢靡所蛊惑、“穿越剧”和“戏说剧”的荒诞和幻想所迷惑,渴望着“中国好声音”式的一战成名,追求着“非诚勿扰”般的速成爱情,认同着“快乐大本营”式的荒诞恶搞。在冷漠化心态和责任虚化心态的驱动下,“老奶奶过马路扶与不扶”的激烈讨论的余温烤化了人们内心仅存的一点责任和信任,“广场舞大妈扰民”的集体控诉的讨伐敲响了社会对于包容与尊重的警钟,“问题妈妈虐待婴儿”的集中报道更是将千百年来人们对母亲的美好印象摔得粉碎。在科技至上心态和人类中心主义心态的操纵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沙漠里可以出现不可思议的排污池,江河里可以长出毫无理由的垃圾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科学技术的过度推崇,让山清水秀的家园换上了钢筋铁骨,披上了沥青水泥,生态文明正因为人类的肆意妄为成为过去式,天蓝、地绿、水净竟因为国人的人为过失成为我们追求的美好梦想。社会问题的频现,人们生活的烦恼,社会发展的阻滞,充分体现出社会心态问题并不仅仅是关乎个体的心理治疗,也不仅仅是悬置于实践之外的理论省思,而是关乎文化建构、社会发展和民族前途的重要现实性问题。
社会心态问题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心态问题的无可奈何,更不能意味着我们对于心态问题的无所作为。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社会心态问题日益频发的演化趋势,如何撇开种种对于社会心态的误解,如何介入中国社会复杂的基本情境,在以复杂性理论分析社会实践的背景下,突破简单化思维带来的种种藩篱,确立更加科学、理性和务实的复杂性分析思维,解读当下中国社会心态的基本面相,推进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成为目前最为突出和最为紧迫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正是基于对复杂社会和社会心态问题的现实考量,试图从复杂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心态这一角度出发,为国民追求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提供心灵鸡汤,为人们建构更加理性平和的和谐心态指出康庄大道。让国人拨开“物化时代”的迷雾,走出“心理失语”的牢笼,走入“精神世界”的殿堂;治愈心灵深处的焦虑,发现生活世界的境地,探寻思想灵魂的归宿,在审视自我、拯救自我、追求卓越中“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1]!
(二)研究价值
社会复杂性问题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创新性与社会心态问题的多学科、多角度和多层次研究具有天然的内在统一性,而复杂社会理论的创造性提出与和谐社会心态培育目标的创新性构想,在突飞猛进的社会实践和方兴未艾的社会心态的互动中具有历史的必然交互性。因此,以复杂社会作为宏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探究改革开放进行中的社会心态危机问题,既是社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推进人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的一种应然。
1.理论意义
(1)深化社会心态研究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社会心态生成、演化和发展历程的复杂性,社会心态概念、本质和结构确立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心态危机、调控和培育等实践性问题的复杂性,都决定了需要随着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新发展不断赋予社会心态以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需要随着历史演进、世界发展和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不断赋予社会心态以更具时代特色的内在意蕴。本文研究在整体提升社会心态理论高度的条件下,着重从当代中国尤其是复杂社会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历史和发展、理论和现状等方面展开思考,深入探讨社会心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具体特征,进一步拓展社会心态研究的理论格局,从内涵、特征、样式、表象、结构等方面赋予社会心态新的理论形态,以引导社会心态理论研究更加系统、科学、规范和实际。
(2)探索社会心态的生成过程和变迁轨迹。社会心态是在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发展态势,具有鲜明的即时性、动态性、发展性等特征,本质上而言是以价值观和社会信仰为核心的心理延展和行为倾向性。作为一种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和显著的动态性的社会心理结构系统,需要我们从其本身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去把握内在的变迁轨迹,发现客观的演化规律。本文研究在凸显社会心态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心态考察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从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的基础性分析入手,克服当前社会心态研究不论自明的假设性模式,从复杂社会的社会心态生成发展入手,重点归纳社会心态的发生过程、分析社会心态的嬗变因由,进一步厘清社会心态的生成过程和变迁轨迹。
(3)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话语体系。当下中国的基本现实更多呈现出鲜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借用西方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比如风险社会理论、转型社会理论、现代社会理论、网络社会理论等,并不能够十分准确、贴切地描绘出当下中国社会的基本现实,也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分析解释当下中国社会的相关问题。当下中国社会的基本处境是处于跨越式发展和集中式突变的过程中:传统中国正在转身离去的路上,并留下长长的身影投射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笼罩在每一个国人的心头;现代化改革却在高昂斗志的征程中,试图跳跃一个又一个的现代性陷阱,攻克一座又一座的历史性城池。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在中国社会主义的舞台上交相织就,在相互的碰撞与冲突、侵伐与攻击、共存与融合之中谱写出一曲集聚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协奏曲。变幻的社会局势、错综的发展条件、多元的文化冲突和非线性的改革轨迹,使中国社会的复杂性特征比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比任何一个时代和时期,都更加明显和严重。本文研究在结合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复杂性研究的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社会改革、变迁和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问题,并尝试建构“复杂社会”这一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解释话语,推动中国学术话语的进一步自觉与创新。
(4)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拓展。社会心态培育问题作为一个突出交叉性和综合型特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借助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力量,形成心态培育的整体性合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型学科,具有天然的优势性: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在借鉴诸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广泛地探究社会心态的本质规定;能够在契合社会心态研究需要的基础上展开更具多样化、系统化的研究;能够在化解学术争端、聚合学术分歧的基础上,突破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相分离的现状,在契合多方意愿、贴合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调动研究者、宣传者、实践者的总体积极性,实现社会心态培育研究的合作化、主体的广泛化、动力的综合化和目标的一致化。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突出的学科和教育活动,也需要在不断跟紧社会现实的过程中,修正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本文将复杂性思想和社会心态培育纳入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底蕴、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效用。
2.应用价值
(1)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作为社会心态最为牢固和稳定的心理要素,价值观念的确立和信仰的维系,成为社会心态培育的根本目的。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心态建构的关键内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心态培育的核心部分。复杂社会本身文化层次的落差性、文化样式的多元性、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心态内涵的复杂性、心态承载的民族性,导致现阶段中国的社会心态呈现多元化、动态性、矛盾性等特征,并突出表现为异化心态、失衡心态、冲突心态等样式,不利于国人形成客观理性的社会共识。本文研究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密切跟踪当下中国的社会心态发展趋势,积极抢占先进文化传播制高点,着力提升主流文化传播力,建构和谐的社会心态,涤荡糟粕文化,甄辨社会思潮,以培育、践行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性途径,不断调控社会心态,达致社会共识。
(2)有利于化解偏激行为、汇聚精神力量。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生活方式的跨越发展、社会风尚的急速变化,使处在复杂社会时期的中国社会往往容易产生不同的观点差别和冲突、不同的价值差异和矛盾、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以及不同的行为抵牾和障碍。行为的偏激源自内心世界的空虚、焦虑和不安,精神的涣散来自社会心态的异化、矛盾和失衡。以化解社会心态危机作为治愈当下中国社会行为失范和精神失势的切入视角,既是面对社会日益复杂的基本走向,承认社会心态具有调控和规约行为的突出作用的学理性探讨,又是传承社会心态研究范式,回归心态研究的感性实践活动本身的实践性建构。本文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心态的调控、引导和外化作用,引导当下中国社会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自我认识、自我调适,校正价值取向、化解偏激行为,构建良好的和谐的社会心态范式,为社会变革、变迁和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3)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和谐发展。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心理表征,属于社会意识的一种,必然对于社会存在产生一定的能动性作用,培育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对于社会实践及其之上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对于民族构成多元、地域发展多样的当下中国而言,社会心态的变动、变化和变迁主要体现为民族性的差异、地区性的差别和文化性的差距。不断生成并随着实践演化的社会心态,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文化氛围中演绎着别样的风情,涂抹着别样的风采。回观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冲突、矛盾和纷争,无不与人民群众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没有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有关。本文研究基于社会心态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心理维系作用,探讨构建和谐的社会心态,有利于培育现代性的合格公民,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维护复杂社会中国的社会稳定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撑,为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4)有利于提升民族素质、建设文化强国。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对于人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良性的、积极的、和谐的社会心态之建构和发展,作为人的现代化尤其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基本建构内容和重要衡量指标,更需要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积极性作用。和谐的社会心态的培育塑造,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引导健康国民心态培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研究发挥文化内在具有的引领时代风尚、教育人民群众、服务社会建设、推动全面发展的功能,发挥先进文化对健康国民心态培育的指导作用,尝试提升不同地区群众的个人品格、心理素质,努力提高不同民族群体的心态质量和文化品格,进而整体提升中华民族素质、优化社会风气,达成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