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久前,当我在给您手中的这本书取名字的时候,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中闪过。我仿佛看到封皮上已经印好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法国史不存在。”我甚至连译本的名字都想好了:Deutsche Geschichte gibt's nicht、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ritish History、No hay historia de España……这些书名的下面还印着一行小字:“欧洲史是相通的。”
还没与出版商讨论,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如今,我并不感到后悔,因为那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今天的欧洲大陆弥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这样的书名必然会让我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和威胁,甚至会引发论战,我即便不想出名都不可能了。更可怕的是,如此一来,我只能站在本就偏颇的立场上为自己辩驳。当然了,英国、西班牙、德国、波兰以及您能想到的所有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有伟大的国王、不朽的战争,有各自的社会问题,有田野,有教堂,有辉煌的岁月,也有黯淡的时期。如果不承认这些事实,那么我就是在否认我自己。大概在十年前,我出版了我的第一部历史作品《蠢话集:从高卢祖先谈开去》,这本书正是关于法国史的漫谈。我在书中澄清了一些旧说法、旧观念。对于这些历史的真实性,我从来没有产生过怀疑。
可是后来,我又接连出版了关于阿拉伯世界穆斯林的历史以及关于世界史的两本书。这两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之前的观点有些绝对了。当我们对欧洲某个国家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就会关注该国与其邻国的不同之处。但如果跳出欧洲,将其与伊拉克或是中国相比,欧洲各国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就拿历史阶段的划分来说,每一位法国人学到的历史大致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大革命、工业化、殖民帝国、20世纪的战争等。我们不需要对中国或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就知道这样的划分方式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公元9、10世纪的中国与阿拉伯世界都正处于黄金时期,“中世纪”这样平淡无奇的名字如何能配得上它们?18世纪的阿拉伯世界已然日渐衰落,我们又怎能为其冠上“启蒙时代”之名?
同样,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远观历史,我们还会发现法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实际上并不是法国所特有的:德国、波兰、英国、西班牙都采用了同样的划分方法,只是在细节上有些不同罢了。他们也有中世纪,只是城堡、教堂另有其所,国王、后妃另有其人。他们也经历了文艺复兴,诞生了不朽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君王。启蒙运动以及后来的历史阶段就更不必说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如此相似,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都处在同一个历史时空之中。
对于任何一位历史学家来说,上面所写的内容真是再显而易见不过了。可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历史界之外仍有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认识。这可不应该。如果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背景,又如何能够真正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呢?
以宗教战争为例,谈起这场爆发于16世纪、使天主教徒与新教徒针锋相对的战争,阿拉伯人或中国人的脑海里恐怕会是一片空白,但所有的欧洲人都会立即想起点什么。然而每个人读的书不同、看的电影不同、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同,能想到的往往只是自己的国家当时发生了什么。法国人会想到圣巴托洛缪大屠杀(1572);德国人会想到不堪回首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日耳曼世界从此进入四分五裂的状态;英国人会想到亨利八世脱离罗马教廷后国内的种种变化;荷兰人则会想到他们的新教地区与西班牙展开了漫长的斗争,最终赢得了国家独立。所有这些事件无论多么意义非凡,其实都只是宗教关系普遍破裂的外在表现而已。各国的宗教战争归根结底都是路德派或加尔文派与罗马教皇一派彻底决裂的结果。所以从本质上讲,宗教战争是一个属于全欧洲的事件,各国发生的大事小情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一战又如何呢?2018年,我们举行了一战停战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至少在法国,人们又一次把一战当作是发生在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事情。从政客们的演讲以及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来看,一战仿佛就发生在凡尔登至索姆河一带。果真如此吗?难道意大利、俄罗斯、波兰甚至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赤道非洲就没有人浴血奋战吗?爆发于1914年的一战以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为导火索,起初是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纷争,后来随着盟国的加入,对战双方形成两大阵营,战争演变为欧洲各大强国之间的对抗。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是一场欧洲范围的战争。它之所以波及世界,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其殖民地及利益相关方是被卷进来的。一战并不像法国人所认为的那样,它不是1870年普法战争的延续(也只有他们会这样认为),也不是只涉及两个国家的斗争。它是整个欧洲大陆的不幸,欧洲各国都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一战是欧洲在世界舞台上走向衰落的开始,我们在本书的最后还会对此展开进一步论述。
被我放弃的那个题目是错误的,法国当然有历史,正如德国、英国、瑞典、匈牙利都有自己的历史。但我设想的副标题是无误的,在各国的历史之上,还有它们所共有的欧洲史,若想了解欧洲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就必须对欧洲史有一定的认识。
启程!
说实话,我们的许多同胞都觉得自己不关心历史。然而,如今的交通格外发达,外出旅游已不再是一种奢侈。在游览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人们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探知历史真相的机会,只是自己意识不到罢了。
面对非专业人士,如果对他说“我来给你讲讲捷克的历史吧”,他还没听就会哈欠连天,除非他自己就是捷克人。但如果对他说“我带你去布拉格玩”,他却能高兴地跳起来。然而这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到了美丽的布拉格,大家都会做些什么?若不是走过查理大桥,参观波希米亚国王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多位帝王居住过的城堡,那便是前往曾在17、18世纪盛极一时的犹太区,或是在20世纪风格的建筑前流连观赏,抑或是坐在瓦茨拉夫广场上小酌一杯,感叹1848年在此爆发的布拉格起义以及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这个过程便是追溯捷克历史以及欧洲历史的过程。我还需要拿萨拉曼卡、莱顿、罗马、斯德哥尔摩、曼彻斯特、凡尔赛来一一举例吗?恐怕不必了,您在后文便会读到。到这里,您大概已经知道本书的基本思路了,那就是通过游览事件的发生地来回顾欧洲的历史、见证欧洲的历史。
★
本书的诞生也源于一种迫切的政治诉求。您大概已经看出,我以欧洲人自诩,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理智上,我都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如今中国、俄罗斯、印度、美国几个超级大国的影响力日渐增强,若要守护欧洲各国,联盟才是上策。我这样想并不意味着我对近二三十年来欧洲所发生的一切都举双手赞成,比如我并不认为白种人的基督教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优越。在我看来,伟大、高贵的欧洲价值观恰恰并非如此狭隘。欧洲的优秀价值观要归功于启蒙运动,其内涵在于开放包容、拒绝一切教条思想以及用理性批判去认识一切。您很快就会看到,这正是我所遵循的原则。欧洲有过辉煌,诞生了众多艺术家、学者和英雄人物。我敬佩他们,引用了他们的许多话语。欧洲也经历过黑暗,从16世纪开始,欧洲一度掌控着世界,四处掠夺剥削,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后来的一战和二战也都爆发于欧洲。令欧洲人汗颜也令全世界感到唏嘘的是,墨索里尼、斯大林以及希特勒都是欧洲文明之子,要数欧洲的历史名人,必少不了他们三个。正是为了让这三人所创造的炼狱般的世界一去不复返,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恢复了民主制度的国家决定团结起来形成联盟。为使联盟更加公正、平等,更能守护好欧洲各国,更能代表人民、体现民意,我们可以也应当坐在一起就联盟的形式而不是联盟的原则进行探讨。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不能各行其道、相互竞争,而应并肩前行,这才是理性的做法。然而,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并不认同这一点。他们希望欧洲回归原来的样子,奉行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与邻为敌。在我看来,这是不顾未来的疯狂之举。鼓吹这种观点的大部分人事实上都不能为未来做些什么。他们之所以产生如此倔强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是错误的。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告诉世人,欧洲的历史也许并非是我们以前所了解的那样。现在,就让我们启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