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动机复杂性及治理策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

(一)价值诉求的界定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实施主体均是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即他们对参与的重大工程提出的要求(Ol和Er等,2005)。在重大工程项目中,价值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Laursen等,2016)。不同实施主体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且对价值有着不同的感知(Derakhshan等,2019),对项目目标的不同期望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诉求(Atkin等,2008)。在项目情景下,价值不只是经济性的,也可以是战略性与非经济性的(谢琳琳等,2018),重大工程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其外部性决定了实施主体的社会责任行为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会为其自身带来政治利益、社会认同、商业机会、核心竞争力等多方面的价值提升,这也是社会责任实施主体的重要价值诉求(Scherer,2017;Flyvbjerg,2017)。例如可持续性、健康与安全、社会影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以及长期商业收益等(朱方伟等,2019)。Yang等将重大工程实施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价值诉求分为企业发展诉求、政治诉求和社会价值诉求(Yang等,2020)。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可以反映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动机。在重大工程中,财务绩效等短期经济效益改善显然不是社会责任实施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力(Mok等,2017),实现社会价值、政治诉求、商业利益等多元价值诉求应当是众多社会责任实施主体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动机成分。

(二)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及特征

政府通常是重大工程的主要投资者,对重大工程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政府的政治诉求有发挥项目对政治稳定的积极作用(高喜珍等,2012),尽可能节省项目投资(Zhai等,2009),将工程建设视为本地标志,表现城市身份和国际声誉(Li等,2013)。另外,政府关注重大工程社会功能的实现,保证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并获得社会认同。政府的社会价值诉求有实现项目价值,通过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Zhai等,2009),确保对环境的保护(Gloria等,2012)和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高喜珍等,2012),带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如为当地就业创造机会)(Vuorinen等,2019),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被多元化的社会群体所接受(Li等,2013),提高工程安全性从而减少负面新闻带来的进度拖延和责任成本(Charles等,2008)保护当地文化和历史遗产(Li等,2013)等。

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参建单位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有一定的企业发展诉求(Frynas,2015)。重大工程参建单位的企业发展诉求有完成项目绩效目标,即节省成本、完成进度计划、保证工程质量等,通过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培养人才(Zhai等,2009),增加收入(Vuorinen等,2019),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Zhai等,2009)。许多项目经理在半官方机构中也担任某些职位,增加参建单位与政府的联系(Liu等,2010),进而提高他们的政治诉求。参与重大工程项目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来实现其政治目标(Li等,2011)。参建单位的政治诉求有改善客户关系管理,与政府或其他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Zhai等,2009)并获得政治宣传、政府支持(Yang等,2020)。另外,参与重大工程的参建单位普遍存在促进社会福利改善的价值取向(Fu等,2010),他们认为有义务为社会的更大利益做出贡献,从而产生了社会价值诉求。参建单位的社会价值诉求有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Zhai等,2009)、增强社会效益、获得社会认同(Yang等,2020)。

基于以上分析,总结各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及分类如表2.2所示。

表2.2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及分类

续表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得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的主要特征有多元性、长期性、动态性和非经济性。 ①多元性。不同实施主体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价值有着不同层面的感知,其价值诉求在主观上是不同的(Chih和Zwikael,2015)。重大工程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参建单位产生商业机会、政治利益、社会认同等多方面的价值诉求(Scherer,2017)。政府在有明确政治诉求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其社会影响,产生社会价值诉求。由此可见,实施主体的价值诉求呈现多元性特征,多元价值诉求间会表现出复杂的协同或冲突关系。②长期性。与一般工程相比,重大工程具有生命周期长,对社会生产、国家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影响深远等特点(Flyvbjerg,2017)。基于长远发展的视角,实施主体会建立非物质性的长期价值诉求(Yang等,2020)。例如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实施主体价值诉求的长期性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是激发实施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Yang等,2020)。③动态性。在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中,随着工程阶段、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实施主体相对权力的动态性调整(Ol和Er等,2005),各方价值诉求呈现出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各实施主体可能产生新的价值诉求,而新的价值诉求又可能与现有价值诉求相悖;同时,实施主体间的价值诉求也会相互影响并发生改变(朱方伟等,2019)。④非经济性。在重大工程项目背景下,价值诉求可以是战略性的和非经济性的(谢琳琳等,2018),例如政府要将实现重大工程的公共价值和服务的诉求放在重要位置,参建单位也会产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社会价值诉求。非经济性的价值诉求是实施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机(Yang等,2020)。

(三)实施主体网络关系与价值诉求的交互分析

社会责任实施主体价值诉求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网络关系是导致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的重要因素(Mok,2017)。实施主体的网络关系与价值诉求相互作用,产生了各实施主体间的协同、冲突等(Mok,2017)。首先,网络关系影响各实施主体价值诉求的产生,使价值诉求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其次,网络关系是价值诉求实现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促进各方共同获益并解决价值诉求冲突;另外,各方价值诉求的表达和实现也反过来影响网络关系,对网络关系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

(1)实施主体的网络关系影响价值诉求的产生。政府对参建单位的监督责任要求政府关注重大工程的社会影响并维护公众利益(Erkul等,2019),因此政府除政治诉求外有很多社会价值诉求,涉及各种社会福利问题,例如保护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等。与政府的紧密关系也使参建单位产生了特殊的价值诉求。与政府的协作关系、惯例关系等会使参建单位产生政治诉求,参建企业期望通过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获得政府支持、提高政治参与度(Yang等,2020)。政府的约束会提高参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Ma等,2017),使参建单位产生社会价值诉求,对自身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承担责任(Jia等,2011)。尤其是国有性质的参建单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交付视为代替政府实现社会价值诉求的社会责任(Yang等,2020)。

(2)实施主体的网络关系是实现价值诉求的重要保障。政府与参建单位的价值诉求捆绑在一起,双方之间良好的网络关系将促进双方的共同获益,共同争取价值总和的最大化。例如合理的合同契约、稳固的信任及协作关系等。另外,双方在价值诉求的实现上可能产生冲突,例如承包商在建设阶段追求企业发展诉求最大化与政府节省项目投资的政治诉求相冲突;参建单位压缩成本进而对环境产生破坏的行为与政府保护环境的社会价值诉求相冲突。两者之间的监督关系、合同关系和指令关系决定了政府有权利采取措施来解决价值冲突,例如提出工程变更,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来惩罚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Albareda等,2007)。

(3)价值诉求的表达和实现过程影响实施主体的网络关系。一方面,实施主体在共同愿景的驱动下共同实现价值诉求的过程会巩固网络关系。参建单位在实现政治诉求、社会价值诉求中做出的努力会巩固其与政府的积极关系。另一方面,双方在实现有冲突的价值诉求的过程中可能对合同关系、信息关系等产生消极影响,并破坏双方的信任关系、协作关系等。例如参建单位为了实现企业价值诉求而做出的行为可能违背政府的社会价值诉求,破坏参建单位与政府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