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习近平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无论是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要求,无论是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国情党情的不断发展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求,文化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已然成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大支撑与关键因素,坚定文化自信也已然成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在新时代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能动作用,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中必然而且必要的一隅。在“两个一百年”即将来临之际,如何在新的历史转折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凝聚力、创造力的力量和源泉,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做支撑,国家的富强需要文化做保障,人民的幸福需要文化做补充。所以,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战略在新时代依然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上。

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领域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创造与利用,没有将这一优势资源充分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而且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力较差甚至存在偏差,国家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最重要的是,我国依旧面临着国际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市场的广泛开放,使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理论思潮都传入了中国,这虽然促进了国际间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文化也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是这也为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我国人民对外国文化强大的好奇心与较低的判断力,不断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以达到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丑恶目的提供了便利。所以,文化复兴和文化建设依旧迫在眉睫,对于中国文化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依然是重中之重。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始终将我国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与成果的基础上,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以我们已经走过的路途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重点,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世情和国情的深刻变化,给党在新的执政条件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重的任务,这不但是党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当前,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也必须是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引领者,在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的今天,带领中国人民加强与建设我国的文化事业不但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关系着党的发展壮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创造者与坚守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倡导者。加强文化建设、复兴中国文化、抢占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权成为了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无论从文化自身的主体来看还是从外部需求的客体而言,它都离不开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成果,同时也在立足自身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根据实践基础的变化,不断地推进自身的一次又一次创新。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如今,无论是世界发展对于文化的聚焦,还是国内建设对于文化的要求,都在历史新阶段助推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的新征程。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取得的成功经验还是面临的发展问题,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考、新认识、新理念和新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又一次创新。这些文化创新的新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实践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更是发展与创新,对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党的领导核心更加坚强,中国梦更受尊崇,我国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实现了在全民族的继承和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大幅度提升等,这一切都彰显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日益繁荣与复兴,都推动着我国更好更快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