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1949年后的相关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学术界对《西游记》评点本和续书的研究,与这些评点本和续书的整理和出版情况密切相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般读者虽可看到根据各种版本校对而成并出版成书的“整合本”《西游记》,但基本上很难看到各种明清《西游记》评点本的原貌,因为这些评点本多以刻本或手抄本的形式收藏于少数图书馆或私人手中。加上胡适和鲁迅这两位学术权威对之前的《西游记》评点曾有过较为激烈的否定言论,即胡适所谓的“《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鲁迅所谓的“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所以,这一时期国内学术界对《西游记》评点本并不重视,专门针对《西游记》评点本的研究成果极为稀缺,仅有极少量的版本考证类论文在期刊发表,如刘荫柏的《〈西游记〉明清两代出版史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李时人的《略论吴承恩〈西游记〉唐僧出世故事》(《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
这一时期,日本关于《西游记》评点本的研究成果则比较突出,尤其日本太田辰夫和矶部彰这两位学者成果十分显著。他们发表了大量关于《西游记》的研究论文论著,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探讨明清时期的《西游记》评点本的,如太田辰夫的《清刊本〈西游记〉考》(《神户外大论丛》1971年第22卷4号)、《〈西游记〉形成史略》(《神户外大论丛》1977年第28卷3号)、矶部彰的《围绕着元本〈西游记〉的问题——〈西游证道书〉所载虞集撰的“原序”及丘处机的传记》(《文化》1979年第42卷第3、4号),等等。日本学者对《西游记》评点本的版本信息及其各版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西游记》的成书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当然,这一时期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有一些遗憾:第一,尚未涉及《通易西游正旨》《西游记评注》《西游记记》这三种评点本的研究;第二,或许是对评点本中涉及的宗教术语不够熟悉,他们所发表的论文论著中,较少论及各《西游记》评点本中的具体评点文字。另外,由于治学的严谨,他们的研究成果常常是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最后却仍然不敢给出个完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使得所探讨的问题仍然悬而未解,难有定论,而实际上有的结论过于保守。不过,日本学者的一些学术观点,尤其是他们研究成果中所展示的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为后来各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本书相关章节也将引用日本学者的成果。
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率先将《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西游原旨》《通易西游正旨》这7种评点本影印出版,满足了部分研究者的需求。
1991—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也先后影印出版了五种《西游记》评点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西游原旨》。1996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又影印出版了《西游记记》(手抄本)。
迄今为止,除《西游记评注》尚未获出版,其余8种明清评点本均已有了公开出版发行的影印本书籍。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西游记》评点本陆续成为出版发行的书籍,大大方便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有不少学者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如吴圣燮的《〈西游证道书〉“原序”是虞集所撰吗——虞集〈西游记〉序真伪探考》(《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3期),《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夹批及其版本意义》(载《淮阴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等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学者李安纲专注于《西游记》研究,并发表了《苦海与极乐》(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等论文论著,重提明清评点本的主要观点,认为《西游记》是阐述“金丹大道”的“证道”之书,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当然,当时的许多学者如宋谋、蔡铁鹰、竺洪波等都尖锐地指出李安纲先生的《西游记》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对《西游记》评点本的研究成果有不少牵强附会的内容,并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不过,这样一来,关注《西游记》评点本的学者明显比以前大大增多了,相关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有研究《西游记》评点本的论文发表。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已发表了四十余篇相关的期刊论文,如袁世硕《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文史哲》2003年第4期),曹炳建《〈西游证道书〉评点文字探考》(《淮海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胡淳艳《试析清代的〈西游记〉道教评点本》(《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1期),吴圣燮《清刻〈西游真诠〉版本研考》(《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胡胜《抄本〈西游记记〉发微》(《文献》2007年第2期),赵红娟《黄周星道士身份与〈西游证道书〉之笺评》,《文献》2009年第4期,李蕊芹、许勇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点接受活动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等等。
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竺洪波的专著《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201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曹炳建的专著《〈西游记〉版本源流考》,2013年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胡淳艳的专著《〈西游记〉传播研究》。这些著作中的部分章节也对明清时期的《西游记》评点本作了介绍和评价。
除此之外,还有几篇硕士学位论文以《西游原旨》《西游记记》等单部《西游记》评点本为主要研究对象。
至于《西游记》的续书《后西游记》,其刻本也曾长期收藏于部分图书馆或私人手中。1982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后西游记》的排印本;1985年,天一出版社开始出版《后西游记》的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又出版了《后西游记》的另一种影印本。
国内学者针对《后西游记》的学术研究似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起步,如陈美林1985年就发表了论文《〈后西游记〉的思想艺术及其他》(《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台湾华正书局1991年还出版了吴达芸的专著《〈后西游记〉研究》。不过直到今天,《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仍然较为稀缺,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探讨《后西游记》的论文不超过十篇,这其中还包括同时探讨《西游记》三种续书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对《西游记》评点本和续书的研究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评点本的研究已受到较充分的重视,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现有成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这也是必须说明的:
第一,缺乏对《通易西游正旨》和《西游记评注》的研究,不但没有研究专著,而且连一篇专门的学术论文(含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都没有;
第二,研究者多是从版本文献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各评点本的版本信息,如评点本刊刻的时间、时代背景、刊刻的形式以及各评点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而较少深入探讨具体的评点文字;
第三,仍过于迷信胡适、鲁迅的“权威”论断,学术观点重复较多,仍缺乏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第四,由于宗教知识尤其是道教内丹学知识的缺失,许多研究结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本书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以上问题和缺憾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
[1] 这篇论文中的一部分是为1921年亚东版《西游记》所写的序言;另一部分发表在《读书杂志》1923年第6期。后来亚东版《西游记》1923年再版,胡适遂把这两部分合成了这一长篇论文作为该版新的序言。
[2]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8页。
[3] 详见郭健《胡适〈西游记考证〉的失误及其影响》,《求索》2008年第9期;吴圣燮《评胡适、鲁迅、郑振铎的〈西游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4] 见《西游记》,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校读后记”。
[5] 台湾天一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于1985年和1991年出版过《新说西游记》的影印本。
[6] 中国书店1985年出版过《新说西游记图像》(味潜斋石印本)的影印本。
[7] 见《西游记》,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
[8]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外二种),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9页。
[9]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5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4—337页。
[10] 胡适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考证论文是1920年为亚东图书馆《水浒传》所写的序言:《〈水浒传〉考证》。
[11] 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12] 部分学者曾认为,鲁迅这里提到的“张书绅《西游正旨》”是误写,张书绅评点的《西游记》应该是《新说西游记》,而清代张含章评点的《西游记》才是《通易西游正旨》。见袁世硕《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文史哲》2003年第4期;吴圣燮《评胡适、鲁迅、郑振铎的〈西游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然而笔者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鲁迅所见张书绅评点的《西游记》确实名为《西游正旨》。
[13] 李雪:《鲁迅〈小说史大略〉等五种的完成或改定时间》,《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1期。
[14] 刘运锋编:《〈鲁迅全集〉补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7—391页。其中的“三五”指康熙三十五年,“十三”指乾隆十三年,“十五”指嘉庆十五年。
[15] 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文学》1933年第4期。
[16] 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文学》1933年第4期。
[17] 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9页。鲁迅虽然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但却自称“懒惰”,并未在日译本中进行相应的修正。
[18]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8页。胡适在1923年发表的《〈西游记〉考证》中曾专门列出鲁迅赠送的部分资料。
[19]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20]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9页。
[21]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5页。
[22] 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书目中的一些信息有误,如《西游证道书》其实并非明版,而是清版。
[23] 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24] 经现代学者考证,《鼎锲京本全像西游记》和《唐僧西游记》其实是《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的删节本,笔者认同此说,所以本书不对这两种版本进行研究。胡适在为孙楷第著作所撰的序中称“孙先生在日本所见的明刻本共有七部”,他所说的“明刻本”则不仅仅是指百回本《西游记》,还包括孙楷第书中提到的其他非百回本《西游记》在内。
[25]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外二种),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20—122页。
[26] 笔者认为:《西游记》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虽然采用了原来的许多文献材料,但并非这些材料的简单综合,它的文本具有非凡的独创性,与之前的这些文献材料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在百回本《西游记》出现之前,不可能存在具有百回本那样规模的所谓“古本《西游记》”;《西游记平话》《永乐大典》中的片断内容等文献都只能算百回本《西游记》所采用的文献之一,绝不能算是其祖本。吴圣燮先生也曾指出郑振铎对《西游记》各版本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准确,存在不少问题,详见吴圣燮《评胡适、鲁迅、郑振铎的〈西游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