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湿地景观
一 湿地景观的定义
湿地景观(wetland landscape)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景观。
二 湿地景观的价值
(一)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生物演替的温床和遗传基因的仓库。许多自然湿地不但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为水禽提供了必需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二)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湿地被围困或淤积后,这些功能会大受损失。据科学家研究,我国1998年洪水的特点是“低洪量、高水位、大危害”,流量虽然没有1954年的洪水流量大,但造成的影响却远比1954年的大,除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外,湿地被大量围垦侵占和功能急剧退化是最直接的原因。
(三)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
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过多。据科学家研究,在过去100年的10个气温最高年份中,有9个集中在1990—2001年的这12年中,这期间正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据科学家研究,湿地固定了陆地生物圈35%的碳素,总量为770亿吨,是温带森林的5倍,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湿地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还特别强调了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的重大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作用。
(四)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如某些可以导致人类患癌的重金属和化工原料等,能被湿地吸收和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当然,湿地净化水质必须在其自然承载能力之内,湿地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就会丧失自我修复能力。我国许多自然湿地污染严重现象就是过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五)提供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和工业原料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水源充沛、肥力和养分充足,有利于水生动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长,使得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且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可持续提供直接食用或用作加工原料的各种动植物产品,同时,湿地还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磞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
(六)为人类提供聚集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
长期以来,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湿地一直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
三 湿地景观的特征
湿地景观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完备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类型和区域特色,可开展别具特色的湿地旅游,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一)完备的生态系统
湿地景观有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由森林、灌丛草地、农田和湿地为主要元素构成的湿地景观为动物栖息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水源和不受干扰的环境。自然化的种植模式、乡土化的植物选择、连续的景观格局、多样化的生境将为生物创造健康、安全的栖息空间。园内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沼泽植物、盐沼植物、红树植物、水生植物等。
(二)具有多种类型和区域特色
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景观空间多变,景观体验丰富(见图1-3)。其生态格局由湿地中的基质(绿色的片区)、斑块(水域、森林、草坪、农田、广场等)、廊道(道路、河溪、林带等)组成。密林、疏林、草坪组合成自然的景观植物群落,水中、水面、水岸、森林组合成立体的景观画面;栈道、平台、廊架将公众引入自然的生境;观鸟、划船、采莲、垂钓、潜水、灌溉、喂养、湿地科普、参观等活动使公众获得丰富的湿地体验。水是湿地景观建造的基础,对水利用得当将使场地产生独特的景观魅力,分布其中的农田、山丘、树林、农作物、动物、河岸、桥、古树、房舍、沟渠等景观元素都对久居城市中的公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图1-3 景观类型多样
同时,由于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的不同,湿地所呈现的景观种类也不同,地区不同、地形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可以建成特色各异的城市湿地景观。水域到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区域的景观梯度变化丰富,有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陆生植物的丰富植物群落,湿地还养育了多种多样的鸟类、底栖动物,形成了湿地竖向变化上的特色景观。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湿地类型及动植物多样性的结构,做出区域特色。
(三)社会服务功能突出
湿地以生态服务为主,而湿地景观的自然生态功能较湿地呈弱化趋势,但湿地景观的社会功能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且逐渐加强。湿地景观之所以受到建设决策者的青睐是与它的功能分不开的。湿地可以通过植物的滞留与降解作用净化污水,这也是部分城市湿地景观设置的原因。湿地还是良好的储水器,有助于减弱洪水对城市的威胁。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城市环境中对城市动物物种的多样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景观多为密林覆盖,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明显。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湿地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公众在游览的过程中获得了自然体验,政府也从旅游中获得了维持景点健康运行的资金。
(四)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湿地大多呈自然演替状态,人为干扰与管理强度相对较小,而湿地景观的面积、结构、功能以及演替方向均受到人为的影响与制约,无论是从强度还是频度上都充分体现了人为管理的特征。由于城市建设需要以及紧缺的土地资源,旧城区能保留的湿地类型主要是流经城市的河流、公园内的大小湖泊以及以排污为主的露天沟渠、居民社区内的水景园林等。此外,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而修建或重建的以景观和休闲为目的的水景,也增加并丰富了湿地公园的数量与多样性。近年来,以处理城市污水为目标而恢复与重建的湿地工程成为湿地景观的特有类型。简而言之,湿地景观的生态系统通过构建与运行的组织体系节省了大量维护费用,减少了建筑和工程投入,湿地的自然演替过程促进了景观的持续发展。
总之,湿地景观是湿地保护性利用的新方式,也是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载体。目前国内外兴起湿地公园建设热潮,为湿地保护性利用带来了新机遇。
四 湿地景观的分类
(一)按湿地资源状况划分
河口滨海湿地公园:一般距离城市较远,与自然保护区结合发展,公园规模较大,是海洋和大陆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在防风护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如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公园、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公园。
湖泊湿地景观:一般镶嵌在城市之中,建设规模较大。如日本的琵琶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见图1-4)等。
图1-4 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沼泽湿地景观:一般远离城市,面积宽广,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备,属于自然演替的湿地公园。如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公园、新疆伊犁那拉提沼泽湿地公园。
河流湿地景观:一般沿穿城市而过的河流两岸布置,对城市的防洪、通航以及净化水源具有重大意义。如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等。
城市社区人工湿地景观:一般规模较小,将湿地的结构、功能以及技术浓缩在一块小范围的实验区里,按人类需求的几个主要目标设计建造而成。如吉隆坡的Kola Kemuning社区湿地公园、郑州市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公园(见图1-5)。
图1-5 郑州市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公园
(二)按人类干扰程度划分
自然湿地公园:一般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发展起来,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演替,人类干扰程度微小。如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公园、日本北海道钏路湿地公园等。
半自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干扰,公园景观留有较强的人工痕迹。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见图1-6)等。
图1-6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人工恢复湿地公园:按照人类的主观意愿,仿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科学地利用湿地功能为人类的一定需求服务。如伦敦的湿地中心、成都府城河湿地公园等。
(三)按发展起源与功能类型划分
以湿地自然保护为主的湿地景观:在原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根据生态教育、湿地旅游市场的需要通过拓宽经营类型、增加宣教中心、增添各类设施,为人们接受湿地生态教育、参与湿地特色休闲旅游、走进湿地、观察鸟类提供场所。这种演化而来的湿地景观,一次性投入较少、分期投入、逐渐成形、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易于推广,也是目前国际湿地景观的主流。这类景观多由政府或民间基金会投资并管理。如日本钏路湿地公园是在1980年列入日本第一个RAMSAR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香港米埔湿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肖特兰湿地中心等也属此类模式。
以湿地特色旅游为主的湿地景观:根据当地湿地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旅游市场需要,以展示湿地类型、结构、功能为基础,以湿地科研技术为依托,集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以凸显湿地特色,发展旅游。如日本东京湾的野鸟公园、箱根湿地公园,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属于此类型。
以湿地功能利用(污水处理)为主的湿地公园:根据处理污水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设计建造人工湿地,将湿地系统的处理功能、湿地的自然过程以及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此类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一般都与在工业区或商住区的污水处理结合,企业多为项目的投资者,如美国奥兰多伊斯特里湿地公园等。
(四)按湿地与城市位置关系划分
城中型:即湿地景观位于城市建成区内,以湿地公园居多,其生态属性一般相对较弱,人工痕迹较重,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休闲、娱乐、教育等)相对较强,如成都府城河湿地公园以生态教育、展示与娱乐功能为主。
城郊型:即湿地景观位于城郊,其生态属性与社会属性均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在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和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精神需求上发挥作用,如杭州溪西湿地公园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水质、保护文化遗传、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
远郊型:湿地位于城市的远郊,其生态属性一般强于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如日本钏路湿地公园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濒危的黑冠丹顶鹤提供栖息地等。
此外,城市在湿地水流方向的不同位置对湿地公园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湿地位于城市的下游方向,可称为下水型,湿地公园必须把污水净化及其综合利用作为主要功能。如果湿地位于城市的上游方向,可称为上水型,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侧重于改善城市环境、泄洪、提供水源、净化水质、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