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梅竹马》中的信如:孤独的存在
在《青梅竹马》中,男主人公15岁的藤本信如是第一个出现的,他是龙华寺方丈的儿子,个子不高不矮。小说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这孩子是注定要换穿黑纱法衣的,他的头发还不知能留到几时哩。”(萧萧译,2005:11。下略,只标注页码。)这就为信如的人生之路埋下了伏笔。正如小说中旁白所言:“难道这孩子是自愿的吗?”那么,处于少年期的信如单单是因为他的出身而选择求佛之道吗?答案是否定的。
1.1 信如的性格特征
信如自小在寺院长大,将来也是要继承父亲衣钵的。他不屑于父母亲不顾寺院及个人名声发展副业赚钱之事,甚至极力劝阻父亲。一方面“担心四邻的人会怎样想”,另一方面“又怕小伴们谈天时讥笑自己”(76页)。可见,信如是一个正直、敏感、重名誉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会在买鳗鱼时疑心孩子们的谈笑是在讥笑自己。然而,美登利口中的信如却是“乖僻的性子,阴阳怪气的别扭人”(91页)、“表面上摆着一副温和相,古里古怪的脾气”(93页)。也许信如外表看起来会让人觉得“阴沉”“脾气古怪”,但诚如文中所述,“因为他生来忠厚,而一家人都不听他的劝告,就不由得遇事感到乏味”(77页)。同时,他也是一个“又忧郁又懦弱”的孩子,比如说,“听见别人说他一点坏话时,他从来没有立刻出来同人家打架争论的勇气,只是躲在自己的屋子里”(78页)。
尽管如此,信如毕竟是一个15岁少年,当答应长吉之邀决定加入“小胡同组”时,亦发出了豪言壮语:“像田中正太郎那种小子,我把他像摆弄小指一样摆弄摆弄给你看看。”(20页)此处樋口一叶不禁感叹:“信如竟忘记了自己的软弱。”可以说,正直、敏感、重名誉、忠厚、忧郁又懦弱的信如也有少年所特有的鲁莽与义气之处。由此可见,信如的性格是多重的。关于这一点,徐琼(2012:124)也论述到:“樋口一叶的后期小说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写实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复杂,并具有多义性。”
另外,小说中提到恨他的孩子如此评价信如:“龙华寺的藤本像没蒸透的年糕一样,外面软,里面硬。”(78页)确实如此,信如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少年。在信如身上,多少能让人找到一种“举世混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与清高。在小说所描绘的这个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信如堪比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与这世道格格不入,与周围的少男少女们也不嬉笑打闹,难以与大家融为一体。所以,这样的信如,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也不足为奇。
1.2 信如因家人而产生的孤独感
信如的性格形成固然有天生的因素,但是来自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信如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父亲是龙华寺方丈,生活富足,又有社会地位;母亲比父亲小了20岁,利落勤快,心地不坏;姐姐阿花长得可爱,又正值妙龄,人缘好,替父亲经营茶店。总之,“老和尚一家嫡亲骨肉,和和睦睦”(77页)。
1.2.1 父亲:痴迷于金钱的老和尚
说到信如的父亲,便先谈谈龙华寺。龙华寺本是佛门清修之地,却充斥着凡尘俗世的气息,以至于“如果把他们当作木石的人看见了,一定会嫌恶得掉过脸去的”(71页)。之所以会如此,皆因龙华寺方丈本人的所作所为。
龙华寺方丈不同于一般佛门弟子,他是一个“通达世故人情”(75页)的老和尚,每天过着“早上念经,晚上查账”(77页)的日子。对于这样的生活,樋口一叶都不禁感叹“这怎么叫人受得了呢”(74页)。但是,老和尚却甘之若饴,特别是查账时“乐得合不拢嘴”的财迷像,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说龙华寺香火不旺倒是可以说迫于生计而无奈选择的。但是,老和尚经管各种法事,每月还有固定的讲经日,方丈太太对待香客殷勤周到,按理说寺院的香火应该不错,从美登利曾说过的“龙华寺有好多有钱有势的施主”(56页)也可窥见一斑,甚至于“有人说他过于贪心”(75页)。因此说,信如的父亲可谓是一位痴迷于金钱的老和尚。其实,关于这一点,在家人身上可举之例便有一二。老和尚之所以娶了信如的母亲,就是因为她利落勤快,于是“心中打个算盘”(73页),觉得“有这么个女人倒也合算”,后来老和尚确实也让妻子卖簪子赚钱;老和尚给女儿安排在自家开设的茶店账房里应酬买主。可以说,老和尚在妻女身上都挖掘出了生财之道。
1.2.2 母亲:以家人为中心的传统妇人
信如的母亲在小说中被称为“方丈太太”(日语为“御新造”),刚过40岁,模样儿不太难看。说起来,她也是苦命之人,由于第一任丈夫早逝而无家可归,只得暂住寺院,甚至为了赚到一口饭吃,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洗衣做饭、照管香火、打扫坟地。后来,又迫于生计委身于比自己大20岁的老和尚,不顾众人非议。怀了女儿阿花时才与老和尚结为正式夫妻,又生下儿子信如。对于曾孤苦伶仃的她来说,现今衣食无忧、儿女双全的生活应是惬意的。
小说中关于方丈太太的叙述较少,一共出现了三次。初次登场是介绍信如一家人的第九章,在此介绍了方丈太太的自然情况以及与老和尚结为夫妻之事。对于丈夫,她是言听计从的,毕竟现今的生活完全得益于老和尚,所以,即便害羞也按照老和尚要求卖簪子,最终“贪心使她忘了羞耻”(76页)扯着嗓子叫卖;第二次出场是吩咐信如去给他姐姐送小袄的第十二章,从小说中“做娘的心里就愿意赶快让姑娘穿上”(98页)这句话即可看出方丈太太对子女的疼爱;第三次出场是三五郎转述给正太郎提及方丈太太跟他爹说信如要进和尚学校的第十六章,不难想象方丈太太在同他人谈论儿子信如时脸上的喜悦与骄傲。
总之,方丈太太的出场全部是围绕家人来叙述的,可以说她是一个以家人为中心的传统妇人。虽无主见,但重视家人,称得上贤妻良母。
1.2.3 姐姐:“吉原”的特殊存在
信如的姐姐名叫阿花,在“家家都把女孩子当成宝贝”(59页)的吉原,佛门出身的阿花似乎是一个特殊存在的姑娘,毕竟佛门姑娘做艺伎过于匪夷所思,而吉原的女孩子之所以被当成宝贝正是因为可以通过自身原始本钱来赚取大量金钱。老和尚也顾虑他人非议,于是开了一家雅致的茶店。对于痴迷于金钱的老和尚来说,这是一举两得之事,一是女儿有门营生免了赋闲在家,二是发挥了女儿人缘好这一优点赚足了金钱。如此,在阿花身上也反衬出了老和尚痴迷于金钱的本性。
通过上述介绍,显而易见,生活在如此家庭之中的信如并不快乐,因为家人的作风与他正直、敏感、重名誉、忠厚的性格特征格格不入。对于父亲,信如看不惯他痴迷于金钱的作风,觉得“他太下贱了”(77页),不配佛门弟子的身份;对于母亲,信如虽是“万事顺从娘的温顺孩子”(98页),却也看不惯母亲听命于父亲卖簪子的行为;对于姐姐,信如觉得她所受的教育是不正当的,从侧面也反映出他对父亲的不满。总之,商业气息浓厚的家人的种种行为使他感到灰心,“把郁闷藏在自己的心里”(77页),在心灵上就滋生了孤独感,从而“变成一个阴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