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曹操是汉末最为重要的政治家之一,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统一了自黄巾起义之后军阀混战多年的北方。他酷爱人才,酷爱文化,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保存文化、吸纳人才。建安五年(200)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缀遗亡”(《隋书·经籍志》),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述藏书之事,蔡文姬“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汉书·列女传》)。曹操还从战火中找回了失传的雅乐。汉时雅乐郎杜夔因乱避乱荆州,荆州牧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后,曹操以杜夔为军谋祭酒,参与太乐署之事,令他创制雅乐。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和《文王》至晋犹存。

曹操精通乐府音律,他的很多诗都是用乐府为题来写成的,但是在内容上对旧式的乐府有所超越,因为他是借古乐府之名来写时事,是拓展乐府诗功能的第一人,让乐府诗从此走上文人化的道路。他的乐府诗大都是四言体,却是以古为新。建安时期诗歌的“梗概而多气”,曹操的诗正是最典型的代表。他的诗朴素有力,粗犷豪迈。常年的军旅生活,让他对兵役之苦极有体会。如《苦寒行》中写出行军的艰苦生活:“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更有“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的危险。著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有“吞吐宇宙气象”,他用最朴素的乐府语言,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简直就是口语,却构成了气象万千的形象。这正是英雄的气概。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将《诗经》与《楚辞》的传统结合得很好。这首诗中,一方面是对永恒的追慕,一方面是人生的无常。这是《楚辞》里解不开的矛盾。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又是《国风》风格的一种延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出乐观精神。总之,全诗体现出一种豪壮的英雄主义情怀,是建安时代要求解放追求理想的时代新声。

曹操的儿子曹植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文学才华很高,几乎被曹操立为太子。但是由于他过于豪放不羁,饮酒无度,而最终让曹操失望。在太子争夺战中,为兄长曹丕深忌。曹丕登位后,始终没有给曹植任何参政的机会,反而对他变相地监视。曹丕死后,曹叡登基,曹植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境遇,最终在抑郁中死去。

早年的曹植,充满从政的理想和希望:“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鰕篇》)中年以后的曹植,在不断袭来的政治迫害中深沉地低吟:“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其一)曹植是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奠定了五言诗的地位。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语言功力深厚。比如他的《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这样的美人采桑图,和谐而美好,让人心动不已。他的诗中有清新的情调:“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侍太子坐》)也有苍茫慷慨的景象:“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杂诗七首》其一)曹植的诗,就是这般“气韵生动”,无怪乎谢灵运说陈思王才高八斗。

曹丕的作品多四言乐府诗,风格柔缓。《古诗源》称他“一变乃父悲壮之习”,多少表现出一些贵族气息。他所采择的主题多为表现游子思妇的哀怨与悲伤。如《寡妇诗》“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等就是具体例子。他的《燕歌行》更是一幅离人思妇的断肠图:“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这首诗,对后来七言诗的发展贡献很大。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都亲身遭遇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他们当中以王粲的艺术成就最高。王粲《七哀诗》第一首是反映乱离惨景的名作,其中记述的“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让人为之泪下。第二首写游子的飘零生活,更见风力,“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等句,在文字的洗练上和曹植的风格很接近。他所代表的感情,正是《古诗十九首》以来的那些寒士的哀怨感情。

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愤诗》很著名,并且在后来衍生为《胡笳十八拍》在民间广泛流传。她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传播和喜爱,是因为她的实录,她把自己被俘到匈奴结婚生子,后来又被汉朝赎回离开夫儿同伴的经历描绘出来,写得极为真实伤感。如描写胡兵劫掠:“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这是对那个战乱不已的时代发出的最悲愤的控诉。

正始时期,正是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残酷的时候。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在这样朝不保夕的环境下,人们失去理想,失去生活的希望,只有纵酒悲歌,清谈赋诗。他们表面上宗奉老庄、任性放达,而内心实际上因为恐惧、压抑和颓废而变得无比疲惫。正始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个名士常常聚集在竹林中饮酒、清谈玄理,被称为“竹林七贤”。其中,阮籍和嵇康最富文采。

阮籍早年有济世之志,曾登上广武山观看楚汉古战场,对于刘邦称帝,他慨叹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表面上狂放不羁,终日饮酒,不问世事,但夹在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中,精神十分痛苦。他常常独自驾着牛车出游,随意而行,行到路的尽头,无法再前行,他会嚎啕痛哭而返。他把自己在黑暗现实中积郁的愤懑发泄到八十二首《咏怀》诗中。

《咏怀诗》大都寓意深刻,充满伤世忧生的感情。例如其“嘉树下成蹊”:“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这是直言悲感,然而有些诗句连悲伤都藏得非常绵邈,大量的比兴与象征让人感觉“归趣难求”,如“夜中不能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深夜弹琴的情景,孤独不安的忧思,是缘何而起,又是如何释怀,是诗人没有表达也不想表达的潜藏的内容。

阮籍的性格,更趋向于内敛。他“口不论人过”,在刀光剑影、血腥恐怖的环境中,这一点给了他很好的自我保护。同辈中的嵇康,性格上很难做到阮籍这样外圆内方,他刚肠疾恶,公开发表一些不苟同于司马氏的政见,反对他们打着“名教”幌子夺取政权。后来他被司马氏集团诬陷处死。嵇康擅长散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嬉笑怒骂,洒脱自如,很能表达作者刚烈傲岸的性格。他的诗以四言诗为主,最著名的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风格秀逸,充分体现出作者老庄之学方面的修养。第十四首中写道:“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以凝练的语言写出山中高士悠然自得、心游物外的境界,曾获得大画家顾恺之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