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说,屈原之后,重要的楚辞作家,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汉书·艺文志》著录“唐勒赋四篇”,今均已亡佚,景差赋则未见著录,后世有作品流传且有一定影响的,只有宋玉一人。

宋玉因识音善文而得以接近楚王。他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有16篇。

《九辩》是宋玉名下唯一一篇没有争议的作品。屈原在《离骚》曾说:“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由此而言,《九辩》与《九歌》相同,应是古曲之名。关于《九辩》一诗的题旨,王逸《楚辞章句》认为这是一篇悼念屈原的情抒之作,其中有明显模拟屈原的痕迹,有些地方袭用了屈原的一些句子。在艺术手法上,这篇作品也继承了屈原善用极精练的文字写出很深远的意境的手法。如用铺陈之笔来描写“秋气”: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这段悲秋文字,尽量铺写环境的气氛,把季节的“悲气”比之于人事的“别绪”,哀情动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宋玉悲秋也成为后代诗人熟知的典事。铺陈之笔的进一步展开,便有了《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几篇作品,由《九辩》发端的赋体特征,在宋玉的其他几篇作品中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如《风赋》对“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的铺陈,《高唐赋》对山、水、林木的描摹,《神女赋》与《登徒子好色赋》对神女与东家之子美貌的刻画等,已略具汉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征。这些精彩的文字,在传诵后世的同时,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人们往往把宋玉与屈原并称为“屈宋”。

宋玉之外,唐勒、景差均无作品传世。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内出土的竹简中,有26枚被学者认定为《唐勒赋》的残简。据学者们研究,这篇残简文字,与《淮南子·览冥训》中的一段话有诸多相似之处,《淮南子》编成于汉初,出土于银雀山汉墓的《唐勒赋》,只能产生于更早的时代。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该赋就是“以赋见称”的唐勒本人的作品,并且推论其结构与宋玉的《大言赋》《小言赋》等相类。这有助于廓清宋玉作品真伪问题,涉及辞赋发展史上一些重要问题。

除银雀山残简《唐勒赋》之外,王逸《楚辞章句》中收录有《大招》一篇,王逸不能断定是屈原作品还是景差作品,说“疑不能明”。至宋代朱熹始定为景差所作。此说虽缺少依据,但《大招》在艺术成就上远逊于《招魂》,非屈原所作当无疑义。另外,楚辞作品还有《远游》《卜居》《渔父》等,虽然自汉以来被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但从其特点来看,更似屈原死后楚国人怀念屈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屈原在当时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战国末年的楚人对屈原已经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卜居》《渔父》所采用的设辞问答的文体形式,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