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舟山堕民
舟山曾属宁波管辖,也是堕民聚居的地区,因其居于海边和水乡,学者朱海滨认为“堕民是疍民陆居后的变种”[85]。舟山堕民据说为方国珍余部,“舟山的堕民应为方国珍部属的后代,因为方的活动地界在浙江。方国珍系黄岩人,是元代至正年间浙东沿海有名的海盗头子。他拥兵劫掠,震惊一方,后被官府招安,封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明太祖攻克杭州后,方国珍继续负隅顽抗,战败后才投降”[86]。另说为“元朝部分遗民是由明州遣送到舟山定居”[87]。定海堕民又称“堕贫”“丐户”,也称“小姓人”,女堕民婚前称为“小嫚”,婚后称为“老嫚”,俗称“堕贫嫂”“堕婢嫂”,因“堕贫”与“太平”谐音,又称“太平嫂”,常为出嫁姑娘作伴娘,又称“送娘”。定海对堕民的称呼,据其职业不同而各异,打铁的称为“铁堕贫”,抬轿的又称“轿堕贫”。光绪《定海厅志》有关堕民的起源、职业的记载。“四民之外又有堕民,谓之丐户,相传为宋罪俘之遗,或云宋将焦光瓒部落,以叛宋投金故被斥;或云明太祖恶宋将之投元者,摈斥之。明太祖定户籍,扁其门曰丐,即有产禁充吏员、粮里长、乘车马,令其自相配偶。男子则捕蛙、卖饧、锻炉铁、编机扣、塑土牛土偶,正旦元宵执响器以闹人堂,立春持土牛芒神以闯人室,立冬胡花帽鬼脸,沿门打鬼。其妇人则著青衣,耳不饰环,出恒持伞,并包裹一事,为人家剃妇面毛,良家嫁女令送之,身缠红布,为嫁女扶拜、换妆、梳发。”[88]民国定海县志也有与定海厅志相同的记载,只是增加除籍后对堕民并无多大影响,并特别提及堕民搬演“傀儡戏”许愿酬神。
图2-7 定海拆剩的南北走向20米原堕民聚居区吉庆里
(刘胜勇、王建富供图)
舟山堕民主要聚居定海,“大多居住在城关的吉庆里一带及郊区,少数居于西乡”[89]。定海城区的祖印寺旁有一条小巷,称为“吉庆里”,最早称为“四十间头”。弄口有一座木牌坊,称为“吉庆坊”。“古时城内堕民就集中居住在这里。谁家需要雇轿子、请堕贫嫂作送娘、请吹鼓手庆寿治丧,都会到这里来找。”[90]男堕民以作吹鼓手和抬轿为业,女堕民则为“送娘”,均为平民“吉庆”提供服务,故名“吉庆里”。“吉庆里”至今仍保存,南起城隍庙前向北转,西至总府弄,长100米,宽2米,称弄为里,在舟山极为少见,也显示该地的特殊之处。1966年,改名为“灭资二弄”。1981年,恢复旧名。后来,总府弄北段拆建,吉庆里西北段拆除,现在仅剩下南北走向的20米。西门头顾家桥也有堕民聚居,西大街和东大街也有堕民散居。定海白泉乡有三四户以理发、小唱和送娘为业的堕民后代。北蝉乡每个岙里都有堕民,北蝉岙住在田厂里;小展岙住在甘溪庙里。男堕民以抬轿、剃头、奏乐、梳头为主,抬轿称为“轿堕婢”,吹吹打打,称为“小唱班”,为人家红白喜事做苦力,如给死人洗身、剃头、穿衣;而女人只能做“堕婢嫂”,给妇女绞面做发髻、穿珠花、保媒、接生;姑娘结婚时则做“送娘”,有妇女死时,为之洗身、穿衣。“堕婢嫂”出门时带一只桶,红白喜事宴会结束后,将剩下的残羹、剩饭倒在一起称为“闯羹桶”带回。故流传“堕婢嫂,样样要,马桶盖里翻跟倒,一样不拿到,眼泪要流燥”的贬语。
岱山小宫门村是个堕民村。现属东沙镇桥头社区的一个自然村。因村子位于文昌宫门口而得名,又因该村小于附近的宫门村,故称小宫门村。小宫门村解放前属于岱中乡第十保,解放后为岱中乡第十村,1953年属于宫门乡,1958年属于岱西公社宫门盐农大队,1961年属于泥峙公社宫门农业大队,1983年为泥峙乡小宫门村,2003年属于东沙镇宫门村。小宫门堕民被称为“大贫”,女堕民则为“大贫嫂”,“大贫嫂撂屙缸沙”、“大贫嫂,眼睛大只小,看见东西样样要”,岱山民众家喻户晓。岱山磨心村也有堕民散居。岱山“堕民嫂”平常穿黑衣,系棕色围裙,束腰带,以便与平民妇女相区别。出门时总是手挽一只方底圆盖篮,将发髻梳在一个架子上,高四五寸,朝天翘起,犹如一个“母”字。“堕民嫂”一般给平民妇女梳髻、绞面为业。遇平民婚嫁,则充“轿下嫂”,为新娘开面、梳洗、催嫁、陪送、扶拜、换装等。“在岱山,有嫁女儿的人家,到了婚嫁前日,会先让‘堕民嫂’给新娘‘绞面’,也叫‘开面’。先在新娘脸上敷一层白粉,用手抹匀后,取出两根棉线,绞成十字,用嘴衔住一头,左手捏一头,右手拇指和小指头各缠上一头,棉线如蜻蜓点水般在新娘额上、脸上轻盈跳跃,绞去新娘面上的汗毛,新娘的脸顿时如婴儿般光洁起来。”[91]新娘上轿时,“堕民嫂”腋下夹着拜堂用的席子,手拎火囱和马桶陪侍轿旁。到堂上,指导新人三叩首,再送新娘入洞房。岱山妇女产后三日,要请“堕民嫂”为婴儿沐浴和供祭“床公床婆”,称为“解床”。婴儿满月,称“弥月”,也要请“堕民嫂”为婴儿剃胎发,俗称剃“满月头”。[92]男堕民从事剃头、吹拉弹唱、收购破烂、制售饴糖、收头发鸭毛或开棕绳店等贱业。剃头乃是堕民的主业之一,男堕民挑着一副剃头担子,四处为人理发。遇上平民红白喜事,男堕民就帮着吹吹打打。男堕民均能操琴弄笛,为民间婚丧喜庆提供服务。
据《嵊泗县志》记载,嵊泗也有堕民,孩子出生满月,要请堕民剃胎发。[93]
宋代以来,有关绍兴堕民的记载就不绝如缕,直到解放初期,堕民仍然分布在绍兴所辖的所有地区,特别是保存了绍兴、浙江乃至江浙沪地区最大的堕民聚居区三埭街。宁波也是仅次于绍兴的第二个堕民聚居区,堕民散居宁波的各个祠堂和庙宇。舟山也是典型的堕民聚居区,有为平民“吉庆”提供服务的著名的“吉庆里”。自从雍正颁布堕民除籍令和孙中山颁布解放贱民令后,江浙沪地区的许多堕民聚居区相继销声匿迹,唯有宁绍地区保存完好,鲜有变化。
[1] 有关专家学者对宁绍堕民作了个案研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堕民分布情况。虞达人撰写的《上虞堕民》罗列了上虞堕民分布地区;俞婉君在《绍兴堕民》中,列举了绍兴堕民聚居村落、人口以及主要姓氏。谢振岳撰写的《鄞县的堕民》,记录民国鄞县有堕民聚居的村落十多个。
[2] (宋)施宿撰:《嘉泰会稽县志》卷十三《节序》,嘉庆十三年刊本。
[3] (明)杨维新、张元忭纂修:《会稽县志》第四卷《作邑》,万历三年刊本。
[4] (明)杨维新、张元忭纂修:《会稽县志》第八卷《灾异》,万历三年刊本。
[5] (明)萧良幹修,张元忭撰:《绍兴府志》卷之十三《灾祥志》,万历十五年刊本。
[6] 陈顺泰:《绍兴清音班简史》,1987年撰写,陈顺泰提供手稿。
[7]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9页。
[8] 访问陈顺泰,2016年9月16日。
[9] 严新民:《乱弹杂咏》,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版,第207页。
[10] 郑公盾:《浙东堕民采访记》,《浙江学刊》1986年第6期。
[11] 君实:《亡元的遗产——浙东惰民的今昔》,《三六九画报》1940年第16期。
[12] (明)萧良干、张元忭等纂:《绍兴府志》卷十二《风俗·岁时》,万历十五年刊本。
[13] (明)许望东、张天复等纂修:《山阴县志》卷之三《风俗志》,嘉靖三十年刊本。
[14] (明)杨维新、张元忭纂修:《会稽县志》卷三《风俗》,万历三年刊本。
[15] 郑公盾:《浙东堕民采访记》,《浙江学刊》1986年第6期。
[16]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9页。
[17] 访问陈顺泰,2016年6月15日。
[18]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19] 陈平儿、徐木兴、孙长耕:《绍兴县杨汛桥镇展望村农民文化生活田野调查》,《浙江省新农村文化报告——来自118个行政村农民文化生活田野调查》(上),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19页。
[20] 茹杏珍、包德康口述,蒋爱娟记录:《老嫚与婚俗》,《绍兴村落文化全书(漓渚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21] (清)陈遹声、蒋鸿藻修:《诸暨县志》卷八《山水四》,宣统二年刻本。
[22] (清)方孝标:《钝斋诗选》卷六《丐户叹》,清抄本。
[23] 诸暨民报社:《诸暨社会现象》,《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1924年,第3页。
[24] 诸暨民报社:《诸暨社会现象》,《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1924年,第7页。
[25] 陈根木自述,陈根木整理:《轿老拜年》,《诸暨市同山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2008年。
[26] 徐文健自述:《抬轿》,《诸暨市应店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2008年,第284页。
[27] 访问郦勇,2019年9月20日。
[28] 楼仲光口述,楼仕荣整理:《地方歌》,《诸暨大唐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汇编本》,2008年。
[29] [日]铃木满男主编:《浙江民俗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4页。
[30] 诸暨民报社:《诸暨社会现象》,《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1924年,第7页。
[31] (清)储家藻修,徐致靖纂:《上虞县志校续》卷四十一《风俗》,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32] 上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虞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41页。
[33] 陈永林:《上虞民风习俗》,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版,第278页。
[34] 虞达人:《上虞堕民》,《上虞史志》2010年第1期。
[35] 徐懋庸:《徐懋庸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36] 2014年8月16日,上虞崧厦镇南路一弄八号访问“菊花老人”徐家林。
[37] 张后仙口述,戚裕盛整理:《堕民的由来》,《上虞市永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2008年,第165页。
[38] 《堕民》,《华茂古滋江南名镇(小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44页。
[39] (清)张逢欢、吴铉纂修:《嵊县志》卷三《风俗》,康熙十三年刻本。
[40] (清)牛荫麟修,丁谦纂:《嵊县志》卷十三《风土志·风俗》,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
[41]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42] 汪银苗自述,汪银苗整理:《轿夫》,《嵊州市黄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2008年,第44页。
[43] 刘金:《堕民、丐户及其他》,《书城杂志》1996年第6期。
[44] 凌仲江:《小百姓,旧时剡地的特殊人群》,嵊州新闻网,2019年7月12日。
[45] (明)李楫、莫旦纂修:《新昌县志》卷四《风俗》,成化二十一年刻本。
[46] (明)田琯撰:《新昌县志》卷之四《风俗志·贵贱》,万历刻本。
[47] (明)田琯撰:《新昌县志》卷之六《民赋志·户口》,万历刻本。
[48] 陈慧良口述,盛正良整理:《轿头佬》,《新昌县沙溪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2008年,第191页。
[49]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50] 刘思维主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宁波分卷)》,1986年,第12页。
[51] 俞福海主编:《宁波市志》(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815页。
[52] 《宁郡火警》,《申报》1896年5月8日。
[53] 《宁波的堕民》,《宁波报》1957年9月21日。
[54] 德恩:《鄞南的堕民》,《北新》1928年第5期。
[55] 谢振岳:《鄞县的堕民》,《鄞县史志》1993年第1期。
[56] 谢振岳:《嵩江风情》,宁波出版社2012年版,第218页。
[57] (明)史树德、杨文焕等纂修:《新修余姚县志》卷之五《舆地志五·风俗》,万历年间刊本。
[58] (明)杨怃、岑原道、胡膏纂修:《余姚县志》卷六《风物志·岁时》,光绪会稽铸学斋钞本。
[59] 吕衷才:《谈余姚的堕民》,《余姚文史资料》第8辑,1990年,第172页。
[60] 余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余姚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7页。
[61] 季学原主编:《姚江文化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62] 横河镇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横河镇志》,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页。
[63] (清)杨泰亨、冯可镛主纂:《慈溪县志》卷三《建置二·乡里》,光绪五年刊本。
[64]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慈溪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52页。
[65] 王静:《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66] 房玉清:《远眺浒山》,《阅读慈溪》,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67] 桑金伟:《堕民嫂弄谈堕民》,《慈溪旧闻》,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页。
[68] 胡晓峰:《堕民是一特殊的群体》,《十里长街——坎墩》,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69] 方煜东主编:《三北徐氏》,宁波出版社2012年版,第49页。
[70] 王义道:《忆慈城黄山》,《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者王惕斋》,宁波出版社2011年版,第209页。
[71] 卓祥騋主编:《慈溪市庙山村——企业反哺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80例》,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72] (清)俞樾纂:《镇海县志》卷三《风俗》,光绪五年刊本。
[73] 镇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镇海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854页。
[74] 《北仑旧时堕民》,《宁波市北仑区志》(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58页。
[75] 罗士筠修,陈汉章等纂:《象山县志》卷十六《风俗考·古今俗习》,民国十六年刊本。
[76] 象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象山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02页。
[77] (明)祝允明:《猥谈》,《古今说部丛书》第5集第2册,中国图书公司和记1915年版,第6页。
[78] 民国奉化县政府编印:《奉化新志》,民国二十八年成稿,1987年编印,第20页。
[79] 越人:《奉化的堕民》(上),《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1937年第1916期。
[80] 《钱潭庙》,《奉化文史资料》第23辑,2012年,第47页。
[81] 叶柱整理,王本元口述:《傩舞》,《甬上风物——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宁海县长街镇)》,宁波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82] (清)王瑞成修,张濬等纂:《宁海县志》卷十八《艺文志五》,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83] 吴生廉:《堕民与灭十族关系初探》,宁海新闻网2007年5月9日。
[84] 刘尚才:《十里红妆婚嫁传说》,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147页。
[85] 朱海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5页。
[86] 李世庭:《舟山的“堕民嫂”》,《舟山民俗大观》,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87] 陆柄森:《说堕民》,《定海民俗与民间艺术》,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88] (清)史致驯修,陈重威、黄以周纂:《定海厅志》卷十四《风俗》,光绪九年刊本。
[89] 方长生:《定海堕民小考》,《定海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第198页。
[90] 方长生:《舟山堕民》,《舟山文史资料》第11辑,文津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7页。
[91] 赵悠燕:《堕民嫂》,《数瀛洲巾帼风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35页。
[92] 岱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岱山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8页。
[93] 嵊泗县志编委会主编:《嵊泗县志》(1986—2000),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第6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