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堕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古越说”商榷

尽管堕民源于于越“野合之后说”不能成立,但也不能排除历史上一部分非婚生子女受到社会歧视,从事下贱职业,而沦为贱民,只是目前并无相关的史料予以支撑。然而,关于堕民的起源中,堕民源于古越的说法却不少,只是依据各不相同。Wolfram Eberhard提出堕民为一些少数民族的后人,与畲、瑶关系密切。Eberhard对金华的畲族作了考查,畲族分布在浙南以及邻省山区,语言以及文化习俗与广东、广西和湖南的瑶族接近,畲的来源有二说,一是瑶从粤东移往东北的一个分支;二是中国东南百越人之遗。而两种说法都有可能。畲族传说会稽山乃其祖先之家。Eberhard认为畲族可能迁出浙江,又迁回浙江。畲和瑶均有关于狗祖为盘瓠之说,所以,畲和瑶都有狗头发型和狗头帽。瑶族妇女节日梳狗头发型,而畲族妇女头顶“狗头”头饰。而堕民失去原始文化习俗,仅有少量残存的遗迹可资鉴别,诸如堕民戴狗头帽。堕民“戴狗头帽提示了与畲部落狗神话及古越土著文化的联系”[95]。堕民妇女穿横布裙,而畲、瑶也穿横布短裙,长不及膝盖。而堕民源于蒙古人的说法,应与元朝军队曾在两湖征苗时招募瑶族士兵,后来,这支蒙古军人在杭州被歼,但Eberhard认为堕民祖先乃元朝瑶族罪眷可能性极小。Eberhard以畲族关于祖先在会稽山以及畲、瑶关于盘瓠的狗头人身的传说,以及梳狗头发型和戴狗头头饰,与堕民戴狗头帽,穿横布裙联系起来,并无史料予以支撑。堕民作为贱民,在衣服方面有所限制,“四民中即所常服彼也不得服”。[96]堕民戴狗头帽,穿横布裙乃是良贱的区别,基于《别贱录》关于堕民的规定,与盘瓠的神话风马牛不相及。

俞婉君也提出堕民源于于越,可追溯到于越的巫文化。[97]堕民戴“狗头帽”,浙东有堕民后才戴狗头帽。于越尚黑,堕民身着黑色,具有于越的服饰特征,堕民的语调独特,保留了少许古越语的遗音。堕民的分布地与于越的生活圈吻合。堕民的巫业乃于越文化的传承,堕民信仰玄神、煞神和五显神,在民俗活动中主要从事巫术活动,居于“阴煞”之地。宋代社会转型时,堕民地位边缘化,从而沦为贱籍。明初朱元璋定户籍,将不从事士农工商的堕民,视为游手好闲之徒,以此打入另册,编为丐户。但俞婉君所说,并无史料作为依据,仅仅属于臆测,且所提各点,也经不起推敲。堕民戴狗头帽,穿横布裙,乃是依据《别贱录》对贱民服饰的规定。“《别贱录》者,明太祖定制,服式居业不与齐民等也。”[98]堕民的“堕民腔”是否就是古越语的遗音,俞婉君也不能肯定,仅仅表示可能与于越有渊源关系,有待语言学家进一步考证。堕民分布地与于越文化圈核心地区浙江宁绍平原重叠,似也不确切。俞婉君否认安徽徽州和江苏有过堕民,这与史实也不符。堕民并非局限于宁绍平原,原来分布于江浙沪广大地区,后来萎缩到浙东宁绍平原,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其原因有待于探讨。堕民居于“阴煞”之地,乃是无所选择,朱元璋对堕民“居业”有明确限制,堕民只能居住“四民”的祠庙,号称“祠堂人”和“庙堂人”。堕民供奉玄神、煞神和五显神,乃是其多神信仰所致,见佛烧香,逢庙磕头。“越人好淫祀”,堕民从事巫业,但从事巫业的人全国都有,何以宋代社会转型时,唯有越地堕民沦为贱籍,而其他地区未入贱籍,纯属一厢情愿的推测。

朱海滨则提出堕民很可能也是东南沿海疍民的一种,是疍民陆居后演变而成,属于百越后裔。明代陆容和郎瑛均记载乐清丐户兄弟共娶一妻,此乃“岛夷之俗”。乐清丐户可能是“岛夷之民”的后裔,堕民也应是“岛夷之人”。明人殷聘尹在《外冈志》中也提到堕民被“置之海边”。《三风十衍记》也载“丐户多在边海之邑”。因此,堕民很可能来自海上疍民。堕民男子捕蛙,而疍民在沿海和河口捕鱼、取蚌为业,陆居后从事原先擅长的捕蛙。堕民女子梳发,疍民女子也被称为“梳头女”。福建疍民正月上岸讨年糕,堕民也是春节到主顾家讨赏赐。绍兴堕民从事鼓吹和演剧,疍民也长于演奏音乐,擅长唱歌。堕民擅长小买卖,疍民也要从陆上人家取得日常用品,所捕之鱼卖给岸上。义乌县志载堕民从事“灶糖”职业,据说义乌的糖梗从福建沿海传入。堕民不穿长衫,疍民也是如此。堕民居于低矮小屋,疍民也在沿海和岛屿因台风频繁而建小屋和低屋。堕民和疍民有源于陈友谅或张士诚所部的传说。堕民与疍民的称呼相同,“堕民”两字可能就是“疍民”二字的变音而已。堕民最早写作疍民,后来因歧视由疍民变堕民。据此,“堕民是疍民移居陆上居住以后而变成的,是疍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99]。堕民就是疍民,源于百越的后裔。朱海滨关于堕民乃疍民陆居后形成,并提出了诸多证据,但证诸史实,既无史料依据,更无堕民的传说相印证,纯属臆测。堕民也称“乐户”,山西贱民也称“乐户”,二者同属贱民,确有许多共同之外,但此“乐户”与彼“乐户”同名而实异。

堕民乃“底边社会”的“底边阶级”,是阶级社会的边缘群体,正史所载史料甚少。根据地方史志、文人笔记、堕民传说以及家谱记载,堕民最初应是南宋时被贬的叛官降卒,元明改朝换代之际,军事斗争以及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陆续被贬入这一贱民群体,一些罪臣和家奴也沦为堕民。


[1] 关于堕民的起源,学者说法各异。陈曙华在《浙江学刊》1984年第4期刊有《浙东堕民起源考》,支持堕民乃宋将焦光赞部曲说。朱世滨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提出堕民乃疍民陆居后的变种。俞婉君在《绍兴堕民》中,提出堕民乃于越的越巫在宋代被边缘化而沦为堕民。王静在《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认为堕民为被贬的元军士卒。冯尔康于1980年在日本《集刊东洋学》第44辑撰文《雍正的削除绍兴和常熟丐籍》,认为堕民的来源已不可考,而经君健在《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也支持冯尔康的看法。而《浙江风俗简志》还有秦末项羽余部说、赵宋子孙说、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部属以及永乐义士说。《绍兴市志》则将十几种堕民起源之说,罗列无遗。

[2] (明)徐渭:《徐文长集》卷之十八《风俗论》,明刻本。

[3]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风俗·丐户》,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

[4] (明)屠本畯:《堕民猥编》,转自《镇海县志》卷四十一《风俗》,民国二十年版。

[5]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七《降臣》,乾隆刻本。

[6] (明)杨维新、张元忭纂:《会稽县志》卷三《风俗》,万历三年刻本。

[7] (明)许东望、张天复等纂修:《山阴县志》卷之三《风俗志》,嘉靖三十年刊本。

[8] 张传保修,陈训正、马瀛纂:《鄞县通志(二)文献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第706页。

[9] (清)周炳麟修,邵友濂、孙德祖纂:《余姚县志》卷五《风俗》,光绪二十五年刊本。

[10] (清)诸自谷修,程瑜、李锡龄纂:《义乌县志》卷七《风俗》,嘉庆七年刊本。

[11] 姜卿云编:《浙江新志》,杭州正中书局1936年版,第18页。

[12]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风俗·丐户》,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

[13] 柯劭忞:《新元史》卷一四四《列传第十一·焦德裕》,民国九年天津退耕堂刻本。

[14] (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叛臣》,乾隆武英殿刻本。

[15]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9页。

[16] (明)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2页。

[17] (清)曹斯栋:《稗贩》卷二,乾隆饭颗山房刻本。

[18] (清)瀛若氏:《三风十愆记·记色荒》,《丛书集成续编》第224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78年版,第397页。

[19] (清)徐珂:《清稗类钞》卷三十六《种族类·堕民》,民国六年刊本。

[20] 秦人:《杭甬段沿线的特殊民族——堕民》,《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1937年第1912期。

[21] 姜卿云编:《浙江新志》,杭州正中书局1936年版,第18页。

[22] 绍兴县立民教馆:《绍兴堕民简况》,《绍兴概况调查》,1949年,第117页。

[23] 君实:《亡元的遗产——浙东惰民的今昔》,《三六九画报》1940年第16期。

[24] 谢振岳:《鄞县堕民》,《鄞县史志》1993年第1期。

[25] 浙江民俗学会编:《浙江风俗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82页。

[26]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十二《脱十娘郑妥娘》,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8页。

[27] 张其昀:《浙江省史地纪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71页。

[28] 秦人:《杭甬段沿线的特殊民族——堕民》,《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 1937年第1912期。

[29] 陈志良:《浙江的堕民》,《旅行杂志》1927年第6期。

[30]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8页。

[31] 虞达人:《上虞堕民》,《上虞史志》2010年第1期。

[32] 《堕民文献之一页》,《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1937年第1947期。

[33] 《堕民文献之一页》,《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1937年第1947期。

[34]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35]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8页。

[36] 冯巽占:《畲民堕民九姓渔户考》,《地学杂志》1914年第11期。

[37] (明)叶权:《贤博篇》,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2页。

[38] 徐珂:《清稗类钞》卷三十六《种族类·堕民》,民国六年刊本。

[39]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慈溪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52页。

[40] 谢振岳:《鄞县堕民》,《鄞县史志》1993年第1期。

[41] 虞达人:《上虞堕民》,《上虞史志》2010年第1期。

[42] 绍兴县立民教馆:《绍兴堕民简况》,《绍兴概况调查》,1949年,第117页。

[43]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8页。

[44] 夏履镇志编纂办公室编:《夏履镇志》,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72页。

[45] 钱清镇志编纂委员会编:《钱清镇志》,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88页。

[46] 德恩:《鄞南的堕民》,《北新》1928年第5期。

[47] 浙江民俗学会编:《浙江风俗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6页。

[48] [美]Albert.A.Brandt:《日本的三百万堕民》,《活时代》1946年第2期。

[49] 尚会鹏:《日本和印度贱民制度的比较研究》,《日本学》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页。

[50] 德恩:《鄞南的堕民》,《北新》1928年第5期。

[51] 鲁迅:《我谈“堕民”》,《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60页。

[52] 金城修,陈畲等纂:《新昌县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第748页。

[53]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54] (清)官修:《高宗纯皇帝实录》(上)卷之五十《乾隆二年九月上》,清内府钞本。

[55]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四《志第七十·刑法二》,武英殿本。

[56]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十五《壬午忠节略》,四库全书本。

[57]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四二《铁铉传》,武英殿本。

[58]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四一《茅大芳传》,武英殿本。

[59]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0页。

[60]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8页。

[61] 周建人:《科学战线上一个老兵的话》,《人民日报》1977年12月14日。

[62] 陶仁坤、罗平、严新民:《绍剧史料初探》,1980年,第12页。

[63] 陶堰镇志编纂委员会编:《陶堰镇志》,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30页。

[64] 安昌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安昌镇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95页。

[65] 吴生廉:《堕民与灭十族关系初探》,宁海新闻网,2007年5月9日。

[66] 吴生廉:《堕民与灭十族关系初探》,宁海新闻网,2007年5月9日。

[67] (明)杨士奇等撰:《明仁宗实录》卷四上《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朔》,中央语言研究院历史研究所1966年版,第133页。

[68] (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64页。

[69] (清)李芳春、袁继梓纂修:《袁州府志》卷二十《遗事·黄太常遗事附》,康熙九年刻本。

[70] (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卷三十九《人物三·监察御史列传》,天启刻本。

[71] (明)姚旅:《露书》卷十二《谐篇》,天启刻本。

[72] 王静:《浙东堕民揭秘》,《鄞州文史》2007年第3期。

[73] 任桂全主编:《绍兴市志》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8页。

[74] 傅振照主编:《绍兴县志》第1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87页。

[75] 赵锐勇:《别了,中国的吉普赛人——来自堕民后裔的报告》,《野草》1988年第1期。

[76] (明)叶权:《贤博篇》,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2页。

[77] 浙江民俗学会编:《浙江风俗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82页。

[78] 永康县文化馆编印:《永康风俗志》,1986年,第158页。

[79] 陈元金主编:《义乌风俗简志》,1985年,第160页。

[80] 浦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浦江县文化馆合编:《浦江风俗志》,1984年,第210页。

[81] 卢德谋:《奴婢小姓过“端六”的来历》,《中华民俗源流集成·节日岁时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82] 胡珠生:《浙南社会风俗小记》,《光明日报》1950年11月5日。

[83]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84]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85] 徐懋庸:《徐懋庸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86] 俞婉君:《兰溪的一支堕民起源考》,《浙江档案》2001年第8期。

[87] (明)王懋德撰,陆风仪纂:《金华府志》卷之十八《科第》,万历六年刊本。

[88] (明)徐用检修:《兰溪县志》卷之五《人物类》,万历三十四年刊康熙闲补刊本。

[89] 俞婉君:《兰溪的一支堕民起源考》,《浙江档案》2001年第8期。

[90] 傅振照主编:《绍兴县志》第1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87页。

[91] (清)茹三樵:《越言释》(上),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第5页。

[92] (汉)袁康撰:《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明刊本。

[93] 朱琪:《对勾践设独妇山开设营妓之始说的考证》,《中国性科学》2010年第6期。

[94] 此乃《太平御览》引《吴越春秋》语,并未见赵晔所著《吴越春秋》。《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地部十二·独女山》云:“吴越春秋曰:独女山者,诸寡妇女淫泆犯过皆输此山上。越王将伐吴,其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意。”另有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吴越春秋至谓句践以寡妇淫泆犯过,皆输此山上。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意。”

[95] [丹麦]Anaer Hansson:《中国的贱民——堕民》,《绍兴学刊》1999年第4期。

[96] 徐渭:《徐文长集》卷之十八《风俗论》,明刻本。

[97] 俞婉君:《绍兴堕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98] 罗士筠修,陈汉章等纂:《象山县志》卷十六《风俗考·古今俗习》,民国十六年刊本。

[99] 朱海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