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沿线西北四省协同发展及与中亚合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西北四省经济梯度差异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克鲁默和海特等区域经济学家创造了区域发展梯度理论。该理论经历了从静态梯度理论、动态梯度理论、逆梯度理论到广义梯度理论,再到反梯度理论五个发展阶段的演变。反梯度理论的核心论点是,欠发达地区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差距。经济梯度是区域空间极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佩鲁等的“增长极理论”和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早期以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吸引资金和人才的流入,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外围地区;经过一段时期后,形成扩散效应,带动和辐射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梯度分区是对经济梯度分布格局进行空间分析比较好的方法。唐璐璐、张鑫(2012),秦贤宏、段学军(2018)构建经济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出经济梯度值,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代明、丁宁等(2010)运用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分析了流域经济梯度差异。丁宁、李佳鸿(2010)运用基尼系数等方法,借鉴、融合区位、级差地租等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时空变化的特征和趋势。安文娟、刘德芬等(2010)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区域经济梯度指标进行了评价。

一 西北四省经济梯度差异测度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算方法

在梳理研究经济梯度差异的相关文献后,对研究经济梯度差异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多指标加权求和相结合的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存在相关性的多个原始指标进行降维处理,计算出能反映绝大部分信息量的少数几个主成分,将表征贡献率的特征值归格化后作为权重值,最后对选取的主成分加权求和,得出各地州市的综合评价值。

借鉴梁蓉(2008)构建的指标体系,依据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删减了非农产业比重、城镇密度、每千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交通密度、每千人卫生工作人员人数五个指标,并增加了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工业产值三个指标。最终确定18个经济指标(见表1-2)。

表1-2 四省经济梯度指标

(二)经济梯度值的计算

以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份41个地州市为研究单元,测度经济梯度,探讨经济梯度差异的原因,试图为西北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减少与中亚经贸往来中地区之间的竞争性,提高合作效率,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数据来源和数据标准化

数据来自2017年的《甘肃统计年鉴》《青海统计年鉴》《宁夏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18个指标的数据存在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先消除指标数据量纲和量级的影响。使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样也用SPSS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比性。

2.主成分分析

用SPSS软件对18个指标原始数据标准化后,根据主成分法提取主成分。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7.696%、20.813%、9.976%和6.057%(见表1-3)。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484%,没有满足标准要求,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4.541%,满足大于80%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标准,即4个主成分能代表84.541%的信息量。所以4个主成分可以表达众多因子大部分的信息。用4个主成分作为经济梯度差异的综合变量(见表1-4)。

表1-3 总方差分解

表1-4 因子载荷矩阵

主成分F1在人均GDP、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二三产业产值比重、GDP、经济密度、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和人均工业产值14个指标上的载荷量都大于0.5,因此,主成分F1在4个主成分中方差贡献率最大,达到了47.696%,也是唯一占累积方差贡献率近一半的主成分。主成分F2与财政支出有较强的相关性,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超过了0.7,主成分F2代表的是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支撑,其方差贡献率为20.813%,占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的25%。主成分F3在岗职工年平均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两个指标的载荷量都超过了0.58,具有较强的相关性,F3的方差贡献率为9.976%。F4与第三产业比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子载荷量超过了0.57,方差贡献率为6.057%。

3.各主成分计算及分析

用SPSS软件确定4个主成分后,根据因子载荷系数计算各地区的正向化后各主成分得分(见表1-5)。

表1-5 正向化后各主成分得分

续表

计算公式如下:

F1=0.767X1+0.453X2+0.723X3+0.220X4+…+0.707X16+0.838X17+0.530X18

F2=0.514X1+0.425X2-0.238X3+0.573X4+…+0.504X16+0.288X17+0.528X18

F3=-0.020X1+0.584X2+0.522X3+0.697X4+…+0.040X16-0.389X17-0.501X18

F4=-0.155X1+0.249X2+0.105X3+0.242X4+…-0.037X16+0.053X17+0.142X18

(1)主成分F1: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该主成分得分最高的5个地区是乌鲁木齐市、兰州市、银川市、西宁市、克拉玛依市,得分分别为12.3359、11.9392、10.0352、8.9359、8.7750。得分均大于8。得分最低的5个地区是陇南市、甘南州、和田地区、临夏州、玉树州,得分分别为1.4875、1.4043、1.2346、1.1708、0.8895,分值均小于1.5。得分大于平均值4的有13个地区,占全部地区的32%,其中新疆占了5个,甘肃占了4个,宁夏占了2个,青海占了2个。得分小于平均值4的有28个地区,其中新疆占了9个,甘肃占了10个,宁夏占了3个,青海占了6个地区。

(2)主成分F2:政府支出力度。该主成分得分最高的5个地区是克拉玛依市、海西州、嘉峪关市、金昌市、哈密市,得分分别为9.2832、8.0888、7.8841、6.3498、6.1760,得分均大于6。得分最低的5个地区是临夏州、天水市、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兰州市,得分分别为1.9403、1.8365、1.5638、0.9520、0.0023,分值均小于2。得分大于平均值4的有17个地区,占全部地区的41%,其中新疆占了6个,甘肃占了3个,宁夏占了2个,青海占了6个。得分小于平均值4的有24个地区,其中新疆占了8个,甘肃占了11个,宁夏占了3个,青海占了2个地区。

(3)主成分F3:地区收入水平。该主成分得分最高的5个地区是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黄南州、海北州,得分分别为6.8777、6.4911、6.1174、6.0902、5.9101,得分均大于5。得分最低的5个地区是临夏州、酒泉市、石嘴山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得分分别为2.9130、2.4754、2.2120、1.3560、0.4589,分值均小于3。得分大于平均值4的有17个地区,占全部地区的41%,其中新疆占了6个,甘肃占了1个,宁夏占了2个,青海占了8个。得分小于平均值4的有24个地区,其中新疆占了8个,甘肃占了13个,宁夏占了3个。

(4)主成分F4:第三产业占比。该主成分得分最高的5个地区是果洛州、嘉峪关市、甘南州、临夏州、乌鲁木齐市,得分分别为6.1348、5.6387、5.4953、5.4644、5.2799,得分均大于5。得分最低的5个地区是巴音郭楞州、酒泉市、喀什地区、塔城地区、昌吉州,得分分别为2.7474、2.6372、1.8290、1.6726、1.2836,分值均小于3。得分大于平均值4的有21个地区,占全部地区的51%,其中新疆占了5个,甘肃占了9个,宁夏占了2个,青海占了5个。得分小于平均值4的有20个地区,其中新疆占了9个,甘肃占了5个,宁夏占了3个,青海占了3个地区。

4.各地州市经济梯度值

从总方差分解(见表1-3)可知,第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已经降至6.057%,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4.541%,能够表达其所有因子84.541%的信息量。对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做归一化处理后可得到其权重,分别为0.564、0.246、0.118和0.072。将41个地区4个主成分得分加权求和后就可得到41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值(见表1-6)。

表1-6 各地州市经济梯度值及排序

从表1-5可以明显看出,41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经济实力最强的前7位分别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兰州市、银川市、海西州、西宁市、嘉峪关市,梯度值分别为8.185、7.989、7.542、7.149、6.883、6.549和6.308,其余地区的梯度值都小于6。梯度值大于平均值4的有14个地区,仅占所有地区的34%。梯度值小于平均值的地区有27个,占所有地区的66%,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尤其是陇南市、和田地区、临夏州等14个地区经济梯度值最低,梯度值在3以下,占所有地区的34%(见图1-2)。

图1-2 经济梯度值空间差异分布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个省区经济发展实力差异也比较明显。经济梯度值大于平均值4即处在平均发展水平以上的14个地区中,甘肃占了4个,占本省的29%;青海占了3个,占本省的38%;宁夏占了2个,占本省的40%;新疆占了5个地区,占本省的36%。经济梯度值小于平均值4即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27个地区中,甘肃占了本省的71%,青海占了本省的62%,宁夏占了本省的60%,新疆占了本省的64%。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5个地区中,有2个处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5个地区中,有4个位于甘肃。

二 经济梯度分区

(一)聚类分析及经济梯度分区

将西北四省41个地区的综合发展值作为聚类变量进行K-平均值聚类,用来划分41个地区的经济梯度分区。根据K-平均值聚类,将41个地区分为3个梯度区即高梯度区、中等梯度区和低梯度区(见表1-7和图1-3)。分省区经济梯度值空间差异分布情况见图1-4。

表1-7 K-平均值聚类

图1-3 西北四省经济梯度区聚类结果

高梯度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兰州市、银川市、海西州、西宁市、嘉峪关市、昌吉州、哈密市9个地区,省会城市都包括在内,9个地区的梯度值都在5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中等梯度区包括金昌市、酒泉市、石嘴山市、巴音郭楞州、海北州、海东市、吴忠市、海南州、吐鲁番市、果洛州、庆阳市、黄南州、博尔塔拉州、白银市、伊犁州直属县(市)和塔城地区16个地区,其梯度值为3—5。低梯度包括中卫市、武威市、张掖市、阿克苏地区、玉树州、阿勒泰地区、固原市、喀什地区、天水市、平凉市、克孜勒苏州、甘南州、定西市、陇南市、和田地区和临夏州16个地区,梯度值为1—3.1,低梯度区所有地区的经济梯度值都在4以下,处于41个地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之下。

图1-4 分省区经济梯度值空间差异分布

(二)三个梯度区主成分得分

1.高梯度区

(1)主成分F1: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梯度区中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四个省会城市的得分分别为11.9392、8.9359、10.0352和12.3359,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最好。根据主成分F1所代表的指标信息,可知高梯度区整体经济总量比较大、政府和私人投资力度大、商品经济活跃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率高、居民生活水平高及居民消费需求大。

(2)主成分F2:政府支出力度。高梯度区中嘉峪关市、海西州、克拉玛依市的得分分别为7.8841、8.0888和9.2832,得分最高。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四个省会城市的得分分别为0.0023、2.1255、2.9059和0.9520,都小于平均值4,得分较低。根据F2所代表的指标,四个省会城市的政府支撑力度较小,而得分高的3个地区政府支撑力度大。

(3)主成分F3:地区收入水平。对比发现高梯度区中的兰州市、嘉峪关市、克拉玛依市的得分值小于4。

(4)主成分F4:第三产业占比。高梯度区中银川市和海西州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还比较低,得分小于4。

2.中等梯度区

(1)主成分F1: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中等梯度地区在F1上的得分不是很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低于高梯度区。尤其是黄南州、果洛州、海南州3个地区得分都小于3,得分分别为1.7805、1.8889和2.3867。依据F1所代表的指标信息,3个地区得分低的原因是经济总量比较小、政府和私人投资力度小、商品经济不活跃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及第一产业偏高、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率低、居民生活水平低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等。

(2)主成分F2:政府支出力度。中等梯度区的F2得分相对较高,除了庆阳市和伊犁州直属县(市)小于3,中等梯度区政府支撑力度相对比较大。

(3)主成分F3:地区收入水平。中等梯度区中14个地区的得分都小于6,得分整体偏低,其中果洛州、黄南州的得分分别为6.4911和6.0902,说明中等梯度区整体居民和政府收入不高。

(4)主成分F4:第三产业占比。中等梯度区的F4得分普遍偏低,说明中等梯度区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3.低梯度区

(1)主成分F1:经济发展水平。低梯度区的主成分F1得分都小于平均值4,其中玉树州、临夏州、和田地区等8个地区得分都在2以下,说明低梯度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2)主成分F2:政府支出力度。低梯度区整体的F2得分偏小,除玉树州得分大于4外,其他15个地区的得分都小于4。根据F2所代表的指标,低梯度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的政府财政支持小。

(3)主成分F3:地区收入水平。低梯度区整体的F3得分比较低,只有固原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4个地区大于平均值4,其他12个地区都小于平均值4。最大值是玉树州的6.8777,最小值是阿勒泰地区的2.9823。

(4)主成分F4,第三产业占比。低梯度区的服务业发展整体偏低,基本低于平均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