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粮尽下山
其二,就是需要打通自己的奇经八脉了,这奇经八脉分别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一旦打通奇经八脉之后,体内的小周天就可以晋升为大周天,同时也就拥有了江湖之中二流武者的实力。
其三,却是没有了具体的临界划分,只是水磨的功夫,随着修习全真内功的时间增多,自身的内力就会变得越来越雄厚,直至成为江湖之中的一流武者。
明玉在了解了全真内功的优点与弊端之后,心中就暗暗的决定,以后寻到好的内功心法之后,一定要再次转修。毕竟虽然《全真内功》很好,但是想要成为绝顶高手,需要的时间却是太长了,这实在是不和明玉的心意。
明玉真正惦记的,乃是那现在还藏在少林寺藏经阁,楞伽经之中的《九阳真经》。如果明玉灭有记错的话,这《九阳真经》乃是斗酒神僧,根据王重阳拿来的《九阴真经》,融合了佛、道、儒三家典籍,创造出来的绝顶内功心法。所以明玉此时修炼《全真内功》,以后想要转修那《九阳真经》的时候,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而且,明玉的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既然老天叫自己重生了一次,没道理自己混的什么都不是,他不仅要在武学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还要整理一套自己的理念,传扬出去,做一做那称宗做祖的生活。
闲言少叙,明玉想罢这些之后,就盘膝坐在了自己的床榻之上,开始按照《全真内功》之中,记载的大道歌上的呼吸法门,开始修炼起了内力。
《全真内功》不愧是最为适合筑基的内功心法,最是适合初学者入门。仅仅只是几天的时间,明玉就感觉到了下丹田之中,产生了第一缕气感。气感产生之后,明玉赶忙按着星公路线,游走于自己的全身,一点点的开始壮大这一丝内力。
明玉明玉修出了内力之后,强行压下了自己心中的激动之情,自那以后,不管是刮风下雨,寒侵暑入,明玉都是不曾有丝毫的停歇,一直埋头苦练内力。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
一年的时间转眼就已经过去了,虽然仅仅只是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明玉却是因为修炼内力的原因,身高猛蹿了一大截。单单从外表上看去,明玉此时却是已经有了十余岁的样子了。
而且通过一年时间的不畏寒暑的苦修,明玉此时已经打通了五条十二正经。如果只是比拼力量的话,他已经与一名普通成人无异了。当然,拥有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对于保命的功夫,明玉也是十分的重视,甚至都没有修炼剑法,明玉却是就将修炼《金雁功》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每当明玉一天的打坐结束之后,明玉总会来到雁荡山的后山山坡之上,开始跳上抛下的练习这金雁功。仅仅只是一年的时间,明玉就将《金雁功》修炼到了入门的境界。
金雁功的修炼境界,可以分为三个境界:入门、精通、圆满。
............
又是小半年的时间缓缓流逝,这一日,明玉吃罢早饭之后,正准备回房打坐练功之时,明书却是开口叫住了明玉,一脸担忧的对他说道:“师兄,咱们山上的米粮已经不多了,剩下的米粮,大概也就只能都咱们二人,食用半个月的时间了。”
明玉听了明书的诉说之后,心中也是不由的一惊。沉默了片刻之后,他才抬头看向了明书,开口对他安慰道:“师弟,你暂且安心,我一会儿就回房取些银两,然后咱们就下山,去山下的镇子上,购置一些米粮和蔬菜的种子回山。”
明书听到可以下山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小脑袋如同小鸡啄米一般,连连轻点。明玉见此,也是莞尔一笑,举步就向着自己的卧房之中走了过去。来到自己睡觉的木床近前,明玉伸手在枕头底下,拿出了几块碎银子,揣入了自己的怀中,便再次回到了大殿之内。
明玉和明书二人,简单的收拾了一番,就从山间的小路之上,向着山下的小镇赶了过去。
一个时辰之后,山下的小镇却是走进来了两个小萝卜头,他们各自穿着一件灰色的道袍,正是明玉和明书二人。明玉抬头向小镇的大门口望去,却见那木质的寨门之上,挂着一块大大的木牌,上面写道:“雁南镇”。
伸手拉了拉身旁的明书,明玉二人就向着小镇之内,走了进去。看着街道两旁的建筑,明玉也是不由得左瞧瞧,右看看。仿佛都这里的一切,都比较好去。毕竟这还是明玉穿越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原汁原文的古代小镇。一番观察之后,明玉却是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他却是感觉这古代的小镇场景,也与后世的农村集市没什么两样。
随着两人的不断的深入小镇,街道之上的人流也越来越多,耳边也不断的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嘈杂之声。有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有小贩介绍商品的声音,卖了货叫倒霉的,卖了货的又直呼上当的,都汇聚成了一片的“嗡嗡嗡”之声。
见到这般场景,明玉的心中也是不由的感慨,不愧是五千年来,商业最是繁华的一个朝代,居然就连这山区之中的一个小镇,街道之上也是如此的热闹,真不知道那传说之中的大宋京城,又该是如何模样。
明玉和明书二人,一边不断的前行,一边不忘了寻找那小镇之中的粮米店铺。片刻之后,二人却是发现,在街道的不远处,有一间店铺之上,挂着‘周氏粮油’的牌子。明玉一见这家店铺,就是一脸的兴奋,举步就要往里面走去,明玉却是一把将明书拉住。
你到明玉为何如此,乃是他看到了一堆粮食堆放在了一起,突然想到了运输的问题,也是不由的一阵头皮发麻,犯起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