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关于人性与偏见
读一读心理学相关的书,你就会发现“人性”这个词经常伴随着“偏见”出现。那么,“偏见”和“人性”的不同点又在哪里呢?
“人性”指的是,“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或者做出某种决定时,默认使用的简单便利的解释方法或法则”。简单来说,就是“看似合理”。
再者,人性和偏见之间呈“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可以这样理解,“之所以产生偏见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性的存在”。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琳达问题”。“这位女性在大学时代专攻哲学,非常关心性别歧视和社会正义等问题,还参加了反核运动的示威游行,所以她极为可能是一个提倡女性论者”。这样“看似合理的推测”,也就是所谓的“人性”,让人产生了“她参加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偏见。
在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取得多项成果的心理学家戈登·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对于人类的思考叙述如下:
“人要借助于分类来进行思考。”
“一旦做出了某种分类,其通常会变为先入观的依据。”
“‘人们要借助于分类来进行思考’,对这一点我多多少少都可以理解,但我并不知道这些分类就是先入观的依据。”
那么现在我暂且称你为“蛋糕君”吧,这样一来,读者们每次看到你都会产生“他是真的很像蛋糕吧”之类的想法。如果没有这个名字的话,就完全不会想到这些,但一加上名字,就成了先入观的源头。分类也与此等同。
“啊,我明白了,但是蛋糕君这个名字……”
那么蛋糕君,我继续讲了啊。
在这里,奥尔波特所说的“分类”和偏见具有同样的意义。他也会举一些在美国常有的关于偏见的例子,比如:
● 非洲人节奏感好
● 亚洲人擅长数学
● 女性开车不细心
● 老年人健忘
……
顺便补充一下,我深入调查他的研究后,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一些偏见认为“非洲裔美国人容易做坏事”,而有许多非洲裔美国人自己居然也抱有这种偏见。
一些关于非洲裔美国人的冤案也大多因此偏见产生,奥尔波特也曾坦率地对此表示认同。当然,日本人也有很多像这样的偏见,比如:
● 女性不擅长理科
● 嘴笨的人不适合当营业员
● 政府机关不懂变通
● 大阪人无论到哪里都说关西话(方言)
……
这些都算是一些相当强烈的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