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秦椒〔1〕
温。粒大者,主上气咳嗽,久风湿痹。
又,患齿痛〔2〕,醋煎含之。
又,伤损成疮中风,以面裹作馄饨,灰中炮之,使熟断开口,封其疮上,冷,易热者,三五度易之〔3〕。亦治伤损成弓风。
又去久患口疮,去闭口者,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空心吞之三、五匙,以饭压之。重者可再服,以差为度。
又,秦椒〔4〕:温,辛,有毒。主风邪腹痛,寒痹〔5〕。温中,去齿痛,坚齿发,明目,止呕逆,灭瘢,生毛发,出汗,下气,通神,去老血〔6〕,利五藏。治生产后诸疾,下乳汁。久服令人气喘促。十月勿食,及闭口者大忌,子细黑者是。秦椒白色也。
除客热,不可久食,钝人性灵。
【注释】
〔1〕蜀椒、秦椒:此二名《本经》分别立条。《嘉祐本草》在“秦椒”下、《证类本草》在“蜀椒”下所引文多同。《嘉祐本草》语多简略,今正文以《证类本草》为主校合。蜀椒、秦椒,其原植物均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及香椒子Z.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药材“青花椒”)等的果皮。古代据产地不同而有蜀椒、秦椒之分。《证类本草》蜀椒、秦椒分别立条,均引有《食疗本草》佚文,二者实出一源。花椒为常用调料,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之效。
〔2〕患:《嘉祐本草》作“若”。
〔3〕又……易之:本条《嘉祐本草》引作:“又损疮中风者,以面作馄饨,灰中烧之,使热断,使口开,封其疮上,冷即易之。”
〔4〕秦椒:《证类本草》无“秦”字。考此下功效,皆属秦椒,当以《嘉祐本草》所引为是。
〔5〕寒痹:《证类本草》原作“痹寒”。《本经》作“寒痹”,今乙转。寒痹乃中医病名。痹指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的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之类的病证。寒痹为寒邪较重的痹证,症见关节疼痛剧烈,遇寒更甚,得热减轻。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症。
〔6〕去老血:《证类本草》原作“去老,益血”。考《嘉祐本草》作“去血”,《别录》作“去老血”,故“益”字当衍。
【译文】
蜀椒、秦椒即今花椒,性温。颗粒大的花椒,治咳嗽上气及迁延日久的风湿痹痛。
又,牙齿疼痛,可用醋煎花椒,取汁口含。
又,因外伤损害形成疮面,又感受风邪,可用面粉裹花椒,做成馄饨,[在热的炉膛]灰中烧烤,使馄饨烤熟,并使它断裂开口,再封在疮面上。[馄饨]冷却后再换热的,可连续换上三五次。此方也用治因伤损而造成的破伤风。
又,治疗口疮长久不愈:将花椒外壳未裂开口的挑拣掉,[其余的]用水洗一遍,和面粉拌煮成粥。空腹吞食三五汤匙,然后吃饭压一压药气。病重者可以再次服用,直到病好为止。
又,秦椒(秦地所产花椒)性温,味辛,有毒。主治风邪引起腹痛,寒痹。可温养中焦,消除牙痛,使牙齿坚固,头发不易脱落,明目,止呕逆,去皮肤瘢痕,促使毛发生长。能发汗、下气,通神明,排除久积的瘀血,有利于五脏。可治疗产妇分娩后的各种疾病,增进乳汁分泌。长期服用令人呼吸急促或气喘。十月不宜吃花椒。花椒外壳不裂开者,特别要忌用。种子细小而色黑者是蜀椒,秦椒的种子是白色的。
花椒又能消除[人体感受的]外界热邪。不可长期食用,否则使人性情愚钝,缺乏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