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里
20.董嘉猷夫人郭氏(755—804)
郭氏,太原人,试大理少卿(从四品上)郭侹第六女,蒲州猗氏县令郭仙舟孙女,母薛氏为隋内史薛道衡之后。西南蛮质子董家“自服冠冕,代受恩赐,荣宠甚渥,郁为豪家”,意欲求娶名族,不惜“特润屋之资用,纳清门之婚媾”。孀居的薛氏同意了董家的提亲,将郭氏嫁质子末孙试将作少监兼恭州刺史(正四品下)董嘉猷(?—792)为妻。郭氏虽遵母命出嫁,但认为董家“非吾偶,郁抑不乐,而仪则趣尚,亦迁所从”。董嘉猷去世后,归葬董氏祖茔,12年后的贞元廿年(804)正月,50岁的郭氏终于里第。夫妻无子女,“其殁也,当室无孤。夫人将启手足,顾后靡托”。临终感叹:“礼有合祔,畴职其仪,庭内既愉于他人,窀穸岂烦于同穴。”显然其丈夫另有新欢,郭氏不希望与丈夫合葬。最终,“有青衣顺意者,实承其命焉”。由其奴婢卜葬吉日后,请郭氏的外家亲戚尚书吏部员外郎裴次元为其撰写墓志铭,当年十月,“遵命”将郭氏归葬于京兆府长安县义阳乡宋满村之南原。[50]
从郭氏遗言可见,虽然董家如愿以巨资迎娶名族,但这门婚姻无疑是失败的。郭氏对自己的婚姻非常不满,一是董氏子“非吾偶”,二是“仪则趣尚”不同。可以说,孀居的郭母贪财许婚,使其女成为这门婚姻的牺牲品,一直“郁抑不乐”,直到遗憾去世。婚姻中男女族类相当,是唐人眼中一个重要的婚姻条件。武周时期,酷吏来俊臣逼娶太原王庆诜女、左台侍御史侯思止奏娶赵郡李自挹女,都想与山东旧族联姻,“敕政事商量”,凤阁侍郎李昭德与诸宰相以之为笑谈,认为是“辱国”之举。[51]至懿宗咸通中,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欲以兄女妻清海牙将刘知谦时,其他人的态度是“众谓不可”,[52]“其内以非我族类,虑招物议,讽诸幕僚,请谏止之”。[53]只有韦宙慧眼识珠,认为“此人非常流也,他日我子孙或可依之”。刘知谦在唐末果然“以军功拜封州刺史兼贺水镇使,甚有称誉”。[54]其夫人韦氏生子刘隐、刘岩,后为广帅,据有岭表四府之地,建立南汉。[55]此例多用以说明韦宙鉴人眼光独到,但从众人反应可知,晚唐时期“族类相当”仍是联姻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