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早在2009年11月,我国就已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硬性约束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并计划,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为达成这一减排目标,我国于2011年和2016年分别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至此,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已上升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农业是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发展低碳农业符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行动目标。蔬菜是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随着日光温室大棚技术的推广,蔬菜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密集投入在提高蔬菜产量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在此背景下,探索我国蔬菜生产的低碳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基于蔬菜生产碳足迹的核算与评价,对蔬菜生产低碳化的边际效应、驱动因素和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及支付意愿进行分析,并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了蔬菜生产低碳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内容既有对蔬菜生产低碳化的理论分析,也有对蔬菜生产低碳化边际效应、驱动因素、技术采用和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
关于农业生产低碳化发展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蔬菜生产的发展模式、蔬菜种植户的生产行为,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但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的较少。二是对整个农业部门或省域农业生产进行宏观研究,但从微观农户视角分析我国低碳农业减排成本及生产绩效的研究却极为少见。三是对农户采用低碳生产技术的行为进行单一的研究,而没有考虑到农户采用多项低碳生产技术时的关联效应。四是对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实证性及应用性的研究欠缺和生态功能单元拓展窄狭等突出问题。
低碳农业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是当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尤其是低碳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外针对低碳农业的研究虽然已经持续多年,但由于研究侧重点主要放在了森林、草原、粮食等功能单元上,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关于蔬菜生产低碳化的系统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多年的探索,在对蔬菜生产低碳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不仅构建了“蔬菜生产碳足迹—低碳化—生态补偿机制”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框架,而且运用一系列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对我国蔬菜生产低碳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定量分析。应该说,本书的出版,将开启本研究团队对相关后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序幕。
本书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宋博的博士学位论文《蔬菜生产碳足迹、低碳化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由导师穆月英教授和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补充修改完成。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以及中国经济出版社的编辑李煜萍、李若雯老师等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存在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宋博
2019年12月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