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20:新中国7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总结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新中国70年经济增长数量的统计评价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数量与质量两个角度的经济增长,从这两个角度对比观察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与规律,可以对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并据此对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本章参考任保平(2010)分析新中国经济增长所采用的指标体系,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四个指标,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角度,利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对新中国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分析。由于1949—1952年数据存在缺失,主要对1952—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根据指标的变动情况(见图2-1)可以发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及三次产业均存在持续增长且未来继续增长的发展趋势,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增速在8.37%左右。就具体的增长轨迹与规律而言,可将7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图2-1 经济增长数量指标分析

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线性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在稳步前进的同时存在较强波动,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线性增长就是以一次函数y=kx+b形式的增长图式。线性增长又叫“等速增长”,其特征是增长速度慢而稳,同时又有一定的波动性。这一时期的线性增长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内忧外患,我国将发展重心集中于军事力量方面。在经济方面,我国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重建,并参考苏联的发展道路实行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国民经济步入了有序运行的轨道。但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无法适应马克思所描述的高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无法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经济与三次产业的增长较为缓慢,且由于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战略,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受限于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较低、波动性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在1959—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经济增速迅速下滑,产生了负增长的现象。这种线性增长尽管没有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却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化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党的十八大之前的指数式增长阶段。指数式增长从理论上来说就是一个变量增长的速率与其此时的数量成正比,从这一阶段指数型增长特征来看,就是爆发式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快、增幅大。正是在这一阶段的指数型增长中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的客观发展阶段,提出了与当代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改革开放思想,在这一先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在这一阶段,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改革,市场的力量得到发挥,在充分利用我国“人口红利”的基础上(蔡昉,2004),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尤其在1992—201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平均值在110.5以上,经济呈指数型高速增长。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力得到解放与发展,我国的三次产业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利用比较优势的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并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快速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步于第二产业但增速较低。

第三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平稳”(任保平,2018),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导向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以稳中求进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发展。在这一阶段,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开始高于第二产业。在这一阶段,尽管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总体进入平稳的中高速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与特点分析,下一阶段的发展应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总体而言,根据我国经济增长数量的指标分析(见图2-1)可以得到,新中国成立70年的经济呈不断增长且未来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就具体增长轨道与规律而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经济呈线性增长,改革开放后实现了经济的指数型增长,2012年进入新时代以来,进入了稳中求进的中高速经济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