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情绪的作用

曾经有不止一个来访者向我表示,他们希望自己没有情绪,或者希望自己至少不再有负面情绪。这是个相当危险的想法。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全部情绪或全部负面情绪,那是比负面情绪爆棚还要严重得多的状况。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许多核心功能,一旦失去,人们的生存和运转可能就会难以为继。事实上,情绪是人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环境,为了使人们更好、更有能力生存下来,所进化出来的一套生存系统。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情绪系统,人类还能不能存活到今天都很难说,因为它帮助人们实现了一系列基本的个体生存、人际交流和社会文化功能。

情绪保障生存

首先在个体层面,情绪使我们在求生方面变得更强大、高效。由于情绪只需要一个瞬间的认知评估就可以激发,它比复杂的思维反应要迅速得多。现在人们可能经常觉得不经思考的情绪反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在危急时刻,正是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在一次又一次地拯救自己。比如,现代客机要求的满员紧急疏散时限是90秒钟。你能想象一架你需要花半个小时登机的飞机能够在90秒内清空吗?当然,紧急疏散不用搬行李,但这里我们说的是一架满员的飞机,并且所有人都要鱼贯从仅有的几个舱门出去,而不可以从窗户跳出去,从货仓溜出来——在这种时候,只有条件反射式的恐惧情绪和恐惧所诱发的生理应激反应能够把乘客迅速、准确地带向安全。在乘务员的紧急疏散培训中,甚至包含对乘客发出强迫指令,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乘客不要思考。因为此时,情绪本能才是人们的救命草,能够把人们一把拉到安全区。

情绪触发行动

情绪也是激发当下和未来行动的主要媒介,从情绪所包含的丰富元素就可以看到,情绪能够串联知觉、注意力、记忆、目标设定、动机、行为决策,乃至最终的行为等一系列生理或心理功能,也就是说,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和行动的指挥家和协调者。如果我们企图用单纯的理性带动行为,那么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所有的逻辑都是对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我们就是动不了——这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情绪可以支持这一行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的情绪感受和“逻辑推理”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头向着一个方向,而身体向着另一个方向,这就相当拧巴了。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自我对抗上,最后一整天什么都没干,却感到精疲力竭。相比之下,对于一个情绪接纳度高,能够倾听、协调自己的情绪感受的人而言,通常会感到自己的整个生活体验相对比较流畅,似乎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实施。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中没有客观困难,而是因为他体内的各部分功能能够在情绪的指挥下合作流畅,并由此带来积极的主观体验。

同时,这里也要说明的是,情绪虽然具有动机属性,却不一定会带来行动,准确地说,它只是让我们的各部分做好行动的准备,并指明了行动的大体方向。实际的行动仍然受环境条件、过往经验、个人意志等其他因素影响。如果我们根本没有准备好,必然会使之后的行动难上加难。

情绪辅助交流

对于人类这样的社会动物而言,情绪还具有社交、人际的功能。情绪及其表达是人际沟通中最主要的社交信号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语言沟通”——它是我们所有人一生中掌握的第一门语言,也是我们真正的母语。在还不会说话时,我们就已经以欢笑和哭泣来与父母沟通了。

几乎所有沟通专家都会强调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沟通潜移默化的强大影响力,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说什么不重要,怎么说才重要。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过程中,有与内容相称的情绪表达,在说到伤感的事情时表情哀伤,在说到高兴的事情时满脸喜悦,那么就很容易抓住他人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反之,再优美的文字如果面无表情、语调单一地复述出来,恐怕也会让听众睡意满满,甚至根本没人能记起他到底说了什么。可以说语言是一个2D平面的世界,而情绪将这些内容转化成了一个3D立体的世界。有些时候,面部情绪与语言表达的内容情绪色彩不一致甚至会降低一个人的可信度,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对这个人敬而远之,因为潜意识里感到这个人表里不一,不可信任。

情绪维系关系

情绪还能够帮助人们构建更紧密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们彼此能够更好地协作,是社交生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很多情绪都具有社会功能,比如,当我们表现得悲伤时,他人就更可能来帮助我们;而当我们感到羞耻时,我们就更不可能去违反一些社会规范。当我们感到快乐时,这种愉悦的情绪经常也会感染他人,让周围的人都从中获益,感到更加轻松愉快,并因此更愿意接近我们。如果我们和他人对某件事情产生同样的情绪,就产生了情绪共鸣,这种共鸣是人际联结最紧密的纽带之一。大到民族大义、国仇家恨,小到对同一种零食的喜爱,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感和认同感就是通过不断分享这些情绪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甚至在社会交换中,情绪也拥有独立于物质、金钱之外的价值。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两个选项摆在面前:选项一,可以得到100元,但之后会陷入情绪的黑洞;选项二,只能得到10元,但之后情绪不会受影响,甚至会感觉有点小愉悦。那么,我们会选哪个选项?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选项二,因为“情绪好”本身的价值对我们来说已经超过了这笔钱的价值。而我们在与他人交流、交易时,这种隐形的情绪价值也会在无形中不断交换,这就是善于与人情绪共鸣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