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九、本章总结
在这一章我们讨论了反应模式,我们并没有区分是行为、思维还是表达,我们讨论了反应模式的一般规律。到后面涉及思维、语言的分支领域讨论中我们还会更具体地讨论。
1.反应模式是分层级的,从一开始针对某类任务的反应模式,在单次实践中创造了针对某个任务的反应模式,然后在多次实践中优化。
2.宏观行为下定义的反应模式信息的实体是诸多条件—执行类型的信息,它的一般形态是类似这样的结构信息:(检测条件=,判断条件1=,判断条件2=,执行1=,执行2=)。
3.宏观行为下条件—执行中的执行可以是行为、表达或是思维。很多执行本身也是一个宏观行为节点,所以一个宏观行为节点可以包含很多层级的很多信息。
4.我们可以用语言教授一个反应模式,AI需要识别表达中的条件和对应的执行。
5.一个人告诉另外一个人如何做一件事情的真实表达往往会带有很多省略,因为表达者认为补全省略所需要的都是“常识”。类人智能需要体现出对目标的理解,需要有储备的知识来补全省略的信息。当然如同人类儿童那样,AI可以在无法补全时询问某种情况下该如何完成某个行为。
6.实践反馈修正是在实践中考察所尝试的反应实现宏观行为的效果如何,从而增强或削弱抽象到母类后的此反应模式的强度。这个过程中,宏观行为下的反应模式会逐渐体现出针对不同类型个体、不同类型环境的针对性。
7.因果反应模式都是定义在母类层,“定义在母类层的条件反应可以被子类所继承”。所以反应模式信息在实践运用时,依赖演绎过程生成具体场景下的条件反应。在宏观行为点亮时会进行一次演绎,之后在意识流出现条件信息的子类时又会进行一次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