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习惯”成为人生支点
从“不随时回邮件”说起
关于习惯,我有个小故事想跟你分享,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升职后,邮箱里一下冒出来很多很多邮件。
多到什么程度呢,你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草地上浇水的大水龙头,滋滋滋往各个方向冒水,而且势头还很猛。
随着手机邮箱不断发出提示音,我开始随时随地刷邮件,不管是吃饭,写报告,跟下属甚至老板谈话,早上开始,直到睡觉之前,都会刷一下。
如果只是刷一下,那也就算了,但很多邮件看了之后,还需要回复。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我发现自己做任何事都难以全心全意投入,手里总是拿着手机下意识地看一下,安排好的工作计划不断被邮件带来的突发事件打乱,导致手头的项目不断延迟。
这就不对了。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用了一周时间追踪自己的事务列表,然后用红色标记出看邮件的时间段。
结果可以用一张著名的邮票名字来形容,那就是“全国山河一片红”。
我有针对性地拆开了每一个邮件密集的重灾区时段,带着问题去观察自己的行为遵循了一个什么样的模式,结论是这样的:
首先接收到手机的震动或铃声提示,接下来马上看手机。
在看手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跟世界是连接在一起的,被人需要和期待,由此带来了虚无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这三个阶段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经典的习惯养成回路。
暗示——固定行为——加奖励。
每当那个“叮”一声响起,大脑的预期就是你马上要从手头做的事上转移去关注邮件,如果继续专注于正在进行的事务,那么这种预期得不到满足的失落感就会变强,直到你无法忍受。
从一开始的有意识行为,到后来变成了下意识反应,只要一听到那个声音,我噌地就伸手去拿电话了,都不过脑子的。
这可能算是很多人职业综合征的一部分,哪怕在重要会议上,人们都会情不自禁不时拿起手机查看邮件,哪怕邮件里根本没有什么需要知道和回应的。
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后,我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去改变,那就是关掉我手机上一切提示音,邮件来和不来,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做完之后再去处理邮件。这样做,第一能够先通看一遍一段时间内的邮件,划分优先事项之后再去处理;第二回复起来时间充足,各方面的考虑反而更加周到。慢慢来,反而比较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养成一个好习惯,“仪式—行动—奖赏”回路
所有的习惯,无论是好是坏,都遵循暗示到行动到奖励的三部曲,要养成好习惯可以这样做:
1.找出一种简单又明显的暗示;
2.固定暗示所开启的行为反应;
3.有意识就这个行为反应给自己提供奖赏。
回路养成有三种路径。
第一种,通过建设回路三部曲养成全新习惯。
这种方法是全盘从头开始,设置全新回路,创造习惯,它最难的点是找到一个明确的暗示。
暗示这个词是有点宽泛的,好像不太容易理解,不过你可以试试看把暗示替换成仪式这个词。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大仪式,比如说婚礼,它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同时对未来许下承诺。要买房买车,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很多人累到结完就发誓绝对不想结第二次。
还有更多小的仪式,比如小朋友去上学之前要收拾书包,比如说我有个很有名的作家朋友,开始写书之前一定要戴她最贵的那个钻石戒指,以此激励自己。
仪式的重点,在于开启随后的行动或反应,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门,这些行动或反应不是随机的,而是会保持相对的固定和连续性,这样一来,它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形成一个习惯回路的雏形。
拿健身来说吧,很多人大年初一许下雄心壮志,今年要成为锻炼小达人,没到正月十五健身卡就已经丢失了,跟私教请假说谎用的借口,比小区门口花坛里的杂草还多。
我刚开始锻炼的时候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往往拖到最后一分钟再去换衣服收拾健身包,然后一看时间,太晚了不去了吧,感觉自己还挺有道理的。
后来我做了一个小改变,我开始头天晚上就收拾好健身包,和运动鞋一起放在我出门的必经之路上。
第二天早上我走到门口,哎呀!怎么有个包放在这里挡路呢?这个包好像还会说话,在冷峻地提醒我:今天要运动哟。
这时候想逃还是可以逃的,但至少逃得没那么顺理成章,那么行云流水,良心上怎么还是有点过不去的。
收拾包和把包放在门口,这两个行为构成了我运动习惯的暗示,你可以选择对自己来说比较有用的暗示,比如说在洗手间显眼的地方贴一张纸,写上你的运动计划,完成之后勾掉它。
或者选择一块运动手表,在手表上定好闹钟,每周三、周五会响起,提醒你今天的日程是锻炼。
暗示不能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要足够显眼,足够喧哗,足够频繁,它是一个号角,激活接下来的行动反应,因此在最初想要养成习惯的几天,一定程度上你必须刻意强迫自己行动。
哪怕行动的时候你不断退而求其次,退无可退,也要在最低程度上响应那个暗示。还是拿健身来说吧,你被暗示提醒了之后,不管是结结实实去健身房把自己虐了一个半小时,还是光着脚在客厅做几分钟健身操,在习惯养成这件事上,效果是一样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好了,有了暗示,有了行为,接下来可不能白干,索取回报的时候到了。
仍然以健身为例,运动会让身体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令人兴奋愉快的激素,为你带来良好感受,还会缓解脑力活动带来的疲乏感,这是天然的奖励,与此同时,你运动五分钟,修图半小时,把自己穿着健身裤的腿拍一拍,在朋友圈配图发文:今天累成狗,但我还是有运动哟哈哈哈。朋友圈懂事的人们于是纷纷对你点赞表扬,你的自恋得到了满足——这些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即刻奖励。
不管哪一种奖励,都会让你的行为有价值,让你愿意下次继续,老实说如果不是为了拍自拍,我可能会少去很多次健身房。
日复一日,暗示开启,行为跟进,奖励出现,习惯就此养成,这就是全盘按照一个全新回路的方法。
第二种养成好习惯的路径是改造回路。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已经建好了一个回路,但不怎么好,现在来把它改造一下,保留旧有习惯的暗示和奖赏,但替换掉中间的行为模式。
看起来只要动一个环节,但这种方法其实比全盘重新打造更难。
打造全新习惯的时候,暗示是你自己设置的,你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而在一个固有的坏习惯中,这个暗示往往十分隐蔽,隐蔽到好像不存在,可你如果找不到暗示,就无法改变接下来的行为。
现代人最常见的一个坏习惯是过度沉迷社交媒体,我们来看看它的回路构成:
某个工作日,或者说每个工作日,早上你到办公室了,坐下来准备工作,伸个懒腰打开电脑,然后千不该万不该,你拿起了手机。
你的本意其实只是随便看看,结果不小心一眼瞥到了一条很有趣的推送,这条推送下面呢,又跟了一个关联的帖子,这两条帖子的话题你都有兴趣,于是乎你就一而再而三地刷呀刷。
等你终于看够了,悠悠地从社交媒体中抽身出来,已经过去了一小时,感觉就跟穿越了一样,你回头一想,这宝贵的一小时你都在干吗呢?你在刷知乎、微博、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看的过程中你非常开心,不时发出爆笑,至于在这个小时里你应该干的事全部被耽误了,你马上要去开会,而你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这个看起来随机的行为里包含了一整个回路:拿手机是暗示,进入浏览社交媒体是行为反应,在各种感兴趣的资讯里得到了满足,是奖励。
明白这一点之后,下一个工作日,在开始工作之前,请你把手机静音,放在抽屉里,这样一来,你就去除了这个回路的暗示部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设置一个新的暗示,比如在手机上提前设置好工作时段闹钟。
下一个工作日,你9:30坐在办公室,伸个懒腰泡好茶,打开电脑,拿起手机还没看,闹钟就开始用惨绝人寰的音量叫唤,提醒你干活啦干活啦,你吓了一跳,也没心思看“今日沙雕新闻”了。手机放下,开始工作,完成手头任务之后,你再去看社交媒体,仍然能够得到同样的满足感作为奖励。
你看,暗示没变,奖励没变,行为变了,与之相应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
全盘养成新回路,替换旧回路中的行为模式,这两种路径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养成微小的核心习惯,带动其他习惯的成立。
生活和工作里,很多地方你都要养成和坚持好的习惯,包括刷牙洗脸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很麻烦呢?
好消息是,你并不需要在所有事上都重复这个过程,最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刻意养成一个小小的核心习惯就够了。
确定核心习惯,就确定了人生的支点
有一个心理学家让实验对象接受强制健身,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其他方面的表现居然不知不觉也提高了,饮食也注意了,工作注意力也提高了,交论文也及时了,这就是核心习惯的作用。
核心习惯会引起连锁反应,而后自然而然带动其他习惯的出现,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它的存在能够驱动和重塑整个行为模式,影响你的工作、饮食、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久而久之,改变一切。
健身是很好的核心习惯,另一个效果出色的核心习惯是早起。
习惯早起的人,每天会多出一两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清早很安静,没有人打扰,你从容地给自己做丰富的早餐,好好看书,为今天的工作写下计划,也可以不干正事,玩游戏看漫画,而后再去迎接繁忙的一天。一个人有时间休闲游戏,生活乐趣多,心情会愉快,在节奏快、事务繁多的现代生活里,保持心情愉快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
与此同时,早起的人多半也不会晚睡,起居有规律,天天吃早餐,身体差不到哪里去,而一个身体很好的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又会差到哪里去呢?
核心习惯会给人带来确定性,阿基米得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起整个地球”,核心习惯就是这样一个支点,或者也可以说,它是你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连环骨牌,从掌握一件小事开始,渐渐培养对自己的信心和期待,一步步在这个基础上往目标前行。
最后我想说的是,习惯养成不需要天赋,它是一种通过学习和行动来强化的技能,和开车一样有特定的运作原理,只要你遵照原理,努力练习,就能看到好的结果,正是这些结果造就了我们生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