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主观题[3]
材料一: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3日下午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摘自新华社北京2013年2月24日电)
材料二: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摘自2011年3月10日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内涵,从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角度谈谈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的意义和要求。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总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及详解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对“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
【解析】选项A错误。宪法法律至上并不否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选项B错误。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所以,说“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不准确的,法律效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C正确。“三个至上”的提出,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选项D错误。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该原则。
2.【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解析】选项D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不属于理论渊源。
3.【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
【解析】选项A错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是存在继承关系的。选项B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选项C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D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
4.【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解析】本题C选项说反了,正确的说法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所以错误。其他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5.【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包括:(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正确判断;(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准确认知;(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选项C属于理论渊源,故错误。
6.【答案】B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思想。A、C项属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法治思想,D项属于列宁的法治思想,均不当选。B项属于邓小平理论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故B项正确。
7.【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以及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以及人权和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理论基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关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的思想,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党的领导理念的重要理论根据。故C项正确。
8.【答案】B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特别是1982年宪法的制定与实施,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在根本大法中确立了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C项正确。
A、D项均是正确的表述。
9.【答案】B
【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解析】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要求做到:(1)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3)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故选项B错误。
10.【答案】D
【考点】执法为民的要求
【解析】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具体要求是:(1)坚持以人为本;(2)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4)切实做到便民利民。故选项ABC是正确的。二是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执法既要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也要兼顾个人利益,事实上,执法行为大多是针对个人的,因此不可能以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唯一标准,故选项D错误。
11.【答案】A
【考点】执法为民
【解析】A项错误。执法为民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转化为执法工作的具体目标,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B项正确。执法为民应当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法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法律的特殊社会功能,通过法律的有效实施,推动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状态的实际改善。执法为民应当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理性文明执法是人民群众对于执法活动的强烈要求。
C项正确。执法为民应当切实做到便民利民,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在法治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D项正确,执法为民应当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法治高度重视和强调人民利益,倡导和要求执法为民,但并不意味着认同个人权利的绝对化。执法为民理念明确地寓含着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在行使个人权利、享受个人自由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12.【答案】C
【考点】公平正义
【解析】公平正义是树立和强化法治权威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公平正义是法律的灵魂,只有充满公平正义的法律,才会被社会成员真心认同。同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信仰,只有对公平正义的崇尚与尊重,才能保证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故选项A正确。
坚持公平正义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非经法定程序并基于法定事由,不得限制或剥夺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同时,在社会组织和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给予平等的救济。故选项B正确。
在法治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的关系,要把握二者之间的合理均衡,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程序的制约作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证程序公正。另一方面,不应极端化地强调程序而忽略实体上的公正,要反对“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的观点,故选项C错误。
公正与效率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故选项D正确。
13.【答案】A
【考点】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解析】A项错误。应当是:“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情理强化法理施行的社会效果”。
B项正确。公平正义理念要求应当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C项正确。公平正义理念要求应当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项正确。公平正义理念要求应当正确处理司法与其他社会纠纷解决手段的关系。广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运用多方面社会资源解决矛盾和纠纷。
14.【答案】C
【考点】服务大局
【解析】C项错误,法律适用应当优先适用法律而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党和国家的政策是法律适用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完备、不明确或不够具体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政策对于法律的补充作用。
15.【答案】D
【考点】党的领导
【解析】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包括:(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的客观必然性;(3)准确把握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作用;(4)党的领导在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故选项ABC正确。
党的领导理念的基本要求包括:(1)注重突出和维护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与权威;(2)始终坚持依法领导;(3)充分重视科学领导。故选项D不属于基本内涵,当选。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解析】A、B、C项都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合理论述,均为正确选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的优秀文化成果与法治思想并不一概排斥。故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A、B、C项。
2.【答案】ABC
【考点】公平正义的内涵
【解析】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2)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3)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4)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故选项ABC正确。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是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而非内涵,故选项D错误。
三、不定项选择题
1.【答案】AB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基础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法治的核心在于对权力的制约,社会主义法治也不例外。但是,同西方法治文明不同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对权力制约的方式和形式,乃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行政机关内部监察机构、媒体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权力制约方式,而不是三权分立。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立法者制定良法,需要行政机关等依法行政,需要法院等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律师。依法治国并不等于人人皆知法律,精通法律,这也是做不到的。法治国家必须具有一个能够造就优秀律师并为社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律师制度。各国的经验和中国的实践表明,律师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极其重要的力量,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选项B也是错误的。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法院独立公正的审判。所谓法院独立审判,不仅是指法院审判,不受行政机关、其他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也指上级法院不得违反法律干涉下级法院的审判。上级法院副院长的表态,实际上审理了本由下级法院审判的案件,违反了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则,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该法治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特色,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2.【答案】ABCD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理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法律职业人员要适应我国社会现阶段形势要求,必须进一步明确司法、执法指导思想。要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因此本题A、B、C、D项表述正确,当选。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参考答案要点】
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治国理政方略上作出的重大抉择,实现了我党治国理政的重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
2.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我国社会运行的制度、体制、机制、方式以及意识和观念等多方面的重要变化,更汇聚着全党、全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智慧与努力。
3.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要求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故此,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形成,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然需要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领域、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保持法制统一的前提下,科学地进行立法预测、立法规划,继续完善立法程序和方式,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及时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考点】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题目要求比较明确,回答要点主要包括:第一,依法治国理念的内涵,包括:其一,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其二,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抉择,是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其三,依法治国的内容构成,即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制度、体制、机制、方式以及意识和观念等多个方面(也可以回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制约监督等)。第二,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第三,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的要求,主要是立法工作要从数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立法质量。这可以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两个角度展开,科学立法主要是指法律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民主立法主要是扩大公众有序参与,两者都是为了使法律体系内部更加科学和谐统一,外部更加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国国情)。
这类题目的回答,只有400字的要求,入题要快,抓住得分要点,直接进入正题,不宜过多铺垫;观点要明确,论述要简洁,重点要突出,简明扼要,特别是一些支撑性的观点和材料,直接给出,点到为止,不宜讨论过细,纠缠过多。否则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无益司考大局。另外,这类简答式的论述题,可以说有标准答案,又没有标准答案。即回答要点(如前所述)是比较明确的,但对基本要点的论述,具体角度、思路、语言等可以有所不同。因此,回答内容不必追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关键是要点,只要切中问题要害,具体论述适当灵活表达。
[1]*1.D;2.C;3.C;4.C;5.D;6.D;7.B;8.D;9.CD。
[2]本部分除真题以外的参考答案及详解参见第6页。
[3]本部分参考答案参见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