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大禹陵二十韻〔一〕
夏后巡遊地〔二〕 ,茅峯會計時〔三〕 。雙圭開日月〔四〕 ,四載集輴欙〔五〕 。國有防風戮〔六〕 ,書仍宛委披〔七〕 。貢金三品入〔八〕 ,執帛萬方隨〔九〕 。相古洪流割〔一〇〕 ,欽承帝曰咨〔一一〕 。寸陰輕尺璧〔一二〕 ,昆命有元 〔一三〕 。自授庚辰籍〔一四〕 ,寧論癸甲期〔一五〕 。清都留玉女〔一六〕 ,惡浪鏁支祁〔一七〕 。荒度功攸賴〔一八〕 ,平成理自宜〔一九〕 。神姦魑魅屏〔二〇〕 ,典則子孫貽〔二一〕 。明德由來遠〔二二〕 ,升遐亦在兹〔二三〕 。丘林無改列〔二四〕 ,弓劍祗同悲〔二五〕 。回首辭羣后,傷心隔九疑〔二六〕 。鳥耘千畝遍〔二七〕 ,龍負一舟移〔二八〕 。斷草山阿井〔二九〕 ,空亭嶽麓碑〔三〇〕 。芒芒懷舊跡〔三一〕 ,肅肅禮荒祠〔三二〕 。黄屋神如在〔三三〕 ,桐棺記有之〔三四〕 。筵誰包橘柚〔三五〕 ,隧或守熊羆〔三六〕 ,共訝梅梁失〔三七〕 ,因探窆石遺〔三八〕 。朅來憑弔處〔三九〕 ,拜手獨陳辭。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
〔一〕大禹陵:夏禹之墓,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上。
〔二〕夏后句:《史記·夏本紀》:“帝舜崩,……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夏后,指夏禹。后,君主。《尚書·大禹謨》:“后非衆,罔與守邦。”
〔三〕茅峯句:《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又據《吴越春秋·無餘外傳》:“(禹)登茅山,以朝四方羣臣……乃大會計治國之道,内美釜山州鎮之功,外演聖德以應天心,遂更名茅山曰會稽之山。”
〔四〕雙圭句:相傳禹開宛委山(傳説中之山名,《吴越春秋》注云即會稽之玉笥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長一尺二寸,照達幽冥(見王謨《循甲開山圖》)。圭,玉製禮器,上尖,下長方形。
〔五〕四載:古時之四種交通工具。《尚書·益稷》:“予乘四載。”據宋蔡沈《尚書傳》,謂禹治水時,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輴,山行乘欙。輴(chūn):《尚書》孔穎達《疏》:“輴,《漢書》作‘橇’。以板置泥上。”欙(léi):登山用具。
〔六〕防風戮:《國語·魯語》:“昔禹致羣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注:“羣神,謂主山川之君。防風,汪芒氏君之名也。”按:今浙江省德清縣一帶即古防風之國。
〔七〕書仍句:據《吴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登宛委山,得金簡玉字之書,乃知“通水之理”,“使益疏而記之,故名之曰《山海經》。”仍,因襲;依照。披,翻開。
〔八〕貢金三品:《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厥貢金三品。”王肅注云:金三品乃“金、銀、銅也。”鄭康成則以爲金三品是三種銅。
〔九〕執帛句:《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帛,玉帛,即瑞玉與縑帛,爲古代諸侯會盟時所用之珍貴禮品。
〔一〇〕相:視。《尚書·召誥》:“相古先民有夏。”洪流割:洪水爲害。割,災害。《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一一〕欽:敬。《尚書·堯典》:“欽若昊天。”帝:指舜。咨(zī):嗟歎象聲詞,此有贊歎意味。據《尚書·舜典》:當年帝舜使羣臣推選“百揆”(相當于後世宰相),羣臣推選禹,“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是懋哉!’”
〔一二〕寸陰句:據《淮南子·原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又,《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
〔一三〕昆命句:《尚書·大禹謨》:“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即後)命於元 。”《傳》:“官占之法,先斷人志,後命於元 ,言志定然後卜。”元 即大 ,古代用其甲占卜。
〔一四〕庚辰:神名。據《太平廣記·李湯》引《戎幕閑談》云:夏禹治水,命庚辰降服淮渦水神無支祁,將他鎖於淮陰 山之下,使淮水安然入海。
〔一五〕寧:豈。癸甲:據《尚書·益稷》:“禹曰:‘予娶塗山,辛、壬、癸、甲。’”曾運乾《尚書正讀》:“辛、壬、癸、甲者,《吕氏春秋》云: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壬、癸、甲四日,復往治水。故江淮之俗以辛、壬、癸、甲爲嫁娶日也。《説文》亦云:(九江當塗)民以辛、壬、癸、甲之日嫁娶。則禹娶三宿,即被帝命治水也。”
〔一六〕清都:傳説是天帝所居之宫闕,此指禹之居所。《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爲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玉女:神女,傳説天賜神女爲禹之妾。《宋書·符瑞志》:“玉女,天賜妾也。”又,宋之問《謁禹廟》詩:“玉女侍清都。”
〔一七〕支祁:即淮渦水神無支祁。
〔一八〕荒度句:語本《尚書·益稷》:“啓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據曾運乾《尚書正讀》:“荒,奄也;奄,大也。”度(duó),規劃;計算。土功,治水築堤等工程。攸(yōu)賴:所賴。
〔一九〕平成:語本《尚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因禹陳九功而歎美之。”意謂萬事妥帖。宜:應當。
〔二〇〕神姦:鬼神作怪爲害,亦稱巧于作奸之人。《左傳·宣公三年》:“遠方圖物,貢金九枚,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善也),魑魅罔兩,莫能逢之。”魑魅(chī mèi):相傳爲山澤中的鬼怪。
〔二一〕典則句:語本僞《尚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典則,即典範準則。貽,遺留。
〔二二〕明德:完美的德性。《左傳·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
〔二三〕升遐(xiá):猶“升天”,指代帝王死去。《三國志·蜀先主傳·章武三年》:“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如喪考妣。”兹:此,指會稽。
〔二四〕邱林句:《漢書·劉向傳》:“禹葬會稽,不改其列。”《注》:“不改樹木百物之列也。”
〔二五〕弓劍句:《列仙傳》:“軒轅自擇亡日,與羣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又,李白《飛龍引》:“軒轅去時有弓劍。”詩中引軒轅事喻禹之登遐仙去,下句引舜逝事同此。
〔二六〕九疑:山名,或作“九嶷”,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水經注·湘水》:“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史記·五帝紀·舜》:“(舜)葬於江南九疑。”
〔二七〕鳥耘:《水經注·漸江水》:“(禹冢)有鳥來爲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穢。”
〔二八〕龍負句:《吕氏春秋·知分》:“禹南省,方濟乎江,黄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歎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憂於龍焉?’龍俛耳曳尾而逝。”又,宋之問《謁禹廟》:“舟遷龍負壑,田變鳥耘蕪。”
〔二九〕山阿(ē):猶山邊。“山阿井”,指禹井。《水經注》云:(會稽山)南有硎(即炕),去禹廟七里,謂之禹井。又,宋之問《謁禹廟》詩:“山阿井詎枯。”
〔三〇〕嶽麓碑:即禹碑,傳爲禹治水時所刻,實係後人附會。碑原在湖南省衡山縣雲密峰,早佚。嶽麓等處之碑乃摹刻,會稽禹廟之禹碑亭亦然(參見《曝書亭集》卷四七《書岣嶁山銘後》)。嶽麓,謂中嶽衡山之北麓。
〔三一〕芒芒:遠大貌。《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
〔三二〕肅肅:恭敬貌。
〔三三〕黄屋:古代天子所乘之車,以黄繒爲車蓋之裏,故稱。《史記·項羽本紀》:“紀信乘黄屋車,傳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
〔三四〕桐棺:桐木所製之棺,質地樸素。《墨子·節葬》:“(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葛以緘之。”
〔三五〕筵誰包橘柚:禹曾責成海外諸島(此從曾運乾《尚書正讀》説)進貢橘柚,今已登遐,故有是問。《書·禹貢》:“彭蠡既豬,陽鳥攸居……厥包橘柚錫貢。”
〔三六〕隧:墓道。熊羆(pí):此喻勇士。《書·牧誓》:“勗哉夫子,尚恒恒,如虎如貔,如熊如羆。”
〔三七〕梅梁:據宋張津《乾道四明圖經》:會稽禹廟之梁爲鄞縣梅木所製,張僧繇畫龍其上,一夕失所在,飛入鏡湖與龍鬥。
〔三八〕窆(biàn)石:古時用以引棺下隧之石,禹陵有窆石,傳爲葬禹時所遺。探:訪求。竹垞有《會稽山禹廟窆石題字跋》,見《曝書亭集》卷四七。
〔三九〕朅(qiè)來:猶言去來。《漢書·司馬相如傳》:“回車朅來。”
【評箋】
沈德潛曰:“長律四章,議論正大,格律工整,俱能步武少陵。”(《清詩别裁》)
(日)近藤元粹曰:“排律長篇,元、白以後不多見,這老往往效顰,可謂奇才。”又曰:“排比疊疊,唯見其才之裕耳。”(明治四十年日本刊《浙西六家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