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篆詩并序
某啓:近蒙朝恩守此州。州之西南有瑯琊山唐李幼卿庶子泉者,某在館閣時,方國家詔天下求古碑石之文,集于閣下,因得見李陽冰篆《庶子泉銘》 〔一〕 。學篆者云:陽冰之跡多矣,無如此銘者,常欲求其本而不得 〔二〕 ,于今十年矣。及此來,已獲焉。而銘石之側,又陽冰别篆十餘字,尤奇于銘文,世罕傳焉。山僧惠覺指以示予,予徘徊其下,久之不能去。山之奇跡,古今紀述詳矣,而獨遺此字,予甚惜之,欲有所述,而患文辭之不稱思。予嘗愛其文而不及者,梅聖俞、蘇子美也。因爲詩一首,并封題墨本以寄二君,乞詩刻于石 〔三〕 。
寒巖飛流落青苔,旁斫石篆何奇哉!其人已死骨已 朽 〔四〕 ,此字不滅留山隈。山中老僧憂石泐,印之以紙磨松煤,欲令留傳在人世,持以贈客比瓊瑰 〔五〕 。我疑此字非筆畫,又疑人力非能爲。始從天地胚渾判,元氣結此高崔嵬,當時野鳥踏山石,萬古遺跡于蒼崖 〔六〕 。山祇不欲人屢見,每吐雲霧深藏埋;羣仙飛空欲下讀,常借海月清光來 〔七〕 。嗟我豈能識字法,見之但覺心眼開,辭慳語鄙不足記,封題遠寄蘇與梅。
慶曆五年作。歐陽修《集古録·唐李陽冰庶子泉銘》:“右庶子泉銘,李陽冰撰并書。慶曆五年,余自河北都轉運使貶滁陽,屢至陽冰刻石處,未嘗不裴回其下。庶子泉昔爲流溪,今爲山僧填爲平地,起屋于其上。問其泉,則指一大井示余曰:此庶子泉也。可不惜哉!”今瑯琊山開化寺内有井泉,石碣題“庶子泉”。
〔一〕 唐李幼卿庶子泉:唐獨孤及《瑯琊溪述》:“隴西李幼卿,字長夫,以右庶子領滁州,而滁人之饑者粒,流者召,乃至無訟以聽。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鑿石引泉,釃其流以爲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禪房、琴臺以環之,探異好古故也。”館閣:景祐元年歐陽修官館閣校勘。李陽冰:中唐人,工篆書。同時舒元濟稱其篆法不下秦代李斯。
〔二〕 跡:墨跡、拓本。本:拓本,即下文“墨本”。
〔三〕 予嘗五句説明作詩緣由。歐陽修自謙文才不如梅堯臣、蘇舜欽,所以寫此詩并封寄拓本,希望兩人寫詩以便刻石。今《蘇舜欽集》有《和永叔瑯琊山庶子泉陽冰石篆詩》,《宛陵先生集》亦有《歐陽永叔寄瑯琊山李陽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詩一首欲予繼作因成十四韻奉答》。
〔四〕 斲:雕琢。其人:指李陽冰。
〔五〕 山中四句寫和尚以石篆拓文饋贈游客。泐(lè):石頭風化剥蝕。 松煤:指墨。《洞天清録》:“上古無墨,以竹梃點漆而書;中古以石磨汁;至魏晉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夾和爲之。”瓊瑰:美玉。
〔六〕 始從四句謂石篆非人力所爲,仿佛是野鳥留在山石上的爪跡。胚渾:《文選》郭璞《江賦》:“類胚渾之未凝。”李善注:“言雲氣杳冥,似胚胎渾混,尚未凝結。”判:分。野鳥踏山石:用《説文序》“黄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之意。
〔七〕 山祇(qí):山神。四句以山神護衞、羣仙珍視襯托石篆的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