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赏誉第八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籍子浑,器量弘旷。《世语》曰:“浑字长成,清虚寡欲,位至太子中庶子。” 康子绍,清远雅正。已见。 涛子简,疏通高素。虞预《晋书》曰:“简字季伦,平雅有父风。与嵇绍、刘漠等齐名。迁尚书,出为征南将军。” 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名士传》曰:“瞻字千里,夷任而少嗜欲,不修名行,自得于怀。读书不甚研求,而识其要。仕至太子舍人。年三十卒。”《中兴书》曰:“孚风韵疏诞,少有门风。初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 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竹林七贤论》曰:“纯字长悌,位至侍中。悌字叔逊,位至御史中丞。”《晋诸公赞》曰:“洛阳败,纯、悌出奔,为贼所害。” 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晋诸公赞》曰:“王绥字万子,辟太尉掾,不就。年十九卒。”《晋书》曰:“戎子万,有美号而太肥,戎令食糠,而肥愈甚也。” 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庾子躬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虞预《晋书》曰:“琮字子躬,颍川人,太常峻第二子,仕至太尉掾。”

王夷甫语乐令:“名士无多人,故当容平子知。”《王澄别传》曰:“澄风韵迈达,志气不群。从兄戎、兄夷甫,名冠当年。四海人士,一为澄所题目,则二兄不复措意,云‘已经平子’,其见重如此。是以名闻益盛,天下知与不知,莫不倾注。澄后事迹不逮,朝野失望。及旧游识见者,犹曰:‘当今名士也。’”

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名士传》曰:“子玄有俊才,能言《庄》、《老》。”

司马太傅府多名士,一时俊异。庾文康云:“见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晋阳秋》曰:“041-01 为太傅从事中郎。”

太傅东海王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或曰:“王、赵、邓三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谓安期、邓伯道、赵穆也。《赵吴郡行状》曰:“穆字季子,汲郡人。贞淑平粹,才识清通。历尚书郎、太傅参军。后太傅越与穆及王承、阮瞻、邓攸书曰:‘《礼》:八岁出就外傅,十年曰幼,学。明可以渐先王之教也。然学之所受者浅,体之所安者深。是以闲习礼度,不如式瞻轨仪。讽味遗言,不如亲承辞旨。小儿毗既无令淑之资,未闻道德之风,欲屈诸君,时以闲豫,周旋燕诲也。’穆历晋明帝师、冠军将军、吴郡太守。封南乡侯。” 袁宏作《名士传》直云王参军。或云:“赵家先犹有此本。”

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晋诸公赞》曰:“玄少希慕简旷。”《八王故事》曰:“玄为陈留太守。或劝玄过江投琅邪王,玄曰:‘王处仲得志于彼,家叔犹不免害,岂能容我?’谓其器宇不容于敦也。”

谢幼舆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弘雅劭长,董仲道卓荦有致度。”王隐《晋书》曰:“董养字仲道,太始初,到洛下,干禄求荣。永嘉中,洛城东北角步广里中地陷,中有二鹅,苍者飞去,白者不能飞。问之博识者,不能知。养闻,叹曰:‘昔周时所盟会狄泉,此地也。卒有二鹅,苍者胡象,后明当入洛,白者不能飞,此国讳也。’”谢鲲《元化论序》曰:“陈留董仲道于元康中见惠帝废杨悼后,升太学堂叹曰:‘建此堂也,将何为乎?每见国家赦书,谋反逆皆赦,孙杀王父母,子杀父母不赦,以为王法所不容也。奈何公卿处议,文饰礼典以至此乎?天人之理既灭,大乱斯起。’顾谓谢鲲、阮孚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君等可深藏矣!’乃与妻荷担入蜀,莫知其所终。”

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顾恺之《夷甫画赞》曰:“夷甫天形瓌特,识者以为岩岩秀峙,壁立千仞。”

庾太尉在洛下,问讯中郎。041-01 中郎留之云:“诸人当来。”寻温元甫、《晋诸公赞》曰:“温几字元甫,太原人。才性清婉。历司徒右长史、湘州刺史,卒官。” 刘王乔、曹嘉之《晋纪》曰:“刘畴字王乔,彭城人。父讷,司隶校尉。畴善谈名理。曾避乱坞壁,有胡数百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泣而去之。位至司徒左长史。” 裴叔则俱至,酬酢终日。庾公犹忆刘、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中,一作平。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余,声作钟声,言多慷慨。《文士传》曰:“云性弘静,怡怡然为士友所宗。机清厉有风格,为乡党所惮。”

王长史是庾子躬外孙,《王氏谱》曰:“濛父讷,娶颍州庾琮之女,字三寿也。” 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子躬,子嵩兄也。

庾太尉目庾中郎:家从谈谈之许。《名士传》曰:“041-01 不为辨析之谈,而举其旨要。太尉王夷甫雅重之也。”一作“家从谈之祖”。从,一作诵。许,一作辞。

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晋阳秋》曰:“041-01 颓然渊放,莫有动其听者。”

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虞预《晋书》曰:“逖字士稚,范阳遒人。豁荡不修仪检,轻财好施。”《晋阳秋》曰:“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为汝南太守,值京师倾覆,率流民数百家南度,行达泗口,安东板为徐州刺史。逖既有豪才,常慷慨以中原为己任,乃说中宗雪复神州之计,拜为豫州刺史,使自招募。逖遂率部曲百余家,北度江,誓曰:‘祖逖若不清中原而复济此者,有如大江!’攻城略地,招怀义士,屡摧石虎,虎不敢复窥河南,石勒为逖母墓置守吏。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会其病卒。先有妖星见豫州分,逖曰:‘此必为我也!天未欲灭寇故耳!’赠车骑将军。”

时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长于自藏。”《名士传》曰:“041-01 虽居职任,未尝以事自婴,从容博畅,寄通而已。是时天下多故,机事屡起,有为者拔奇吐异,而祸福继之。041-01 常默然,故忧喜不至也。”

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玠别传》曰:“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绝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

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王舒已见。《王邃别传》曰:“邃字处重,琅邪人,舒弟也。意局刚清,以政事称。累迁中领军、尚书左仆射。”舒、邃并敦从弟。 最是臣少所知拔。中间夷甫、澄见语:‘卿知处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论;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试,顷来始乃有称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使,一作便。

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王丞相与人书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遗?”邓粲《晋纪》曰:“007-02 为荆州,始至,而建平民傅密等叛迎蜀贼。007-02 狼狈失据,陶侃救之,得免。007-02 至武昌投王敦,敦更选侃代007-02007-02 还建康,未即得用也。”

时人欲题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问周侯,周侯曰:“可谓卓朗。”桓公曰:“精神渊箸。”《高坐传》曰:“庾亮、周007-02 、桓彝一代名士,一见和尚,披衿致契。曾为和尚作目,久之未得。有云:‘尸利密可称卓朗。’于是桓始咨嗟,以为标之极似。宣武尝云:‘少见和尚,称其精神渊箸,当年出伦。’其为名士所叹如此。”

王大将军称其儿云:“其神候似欲可。”王应也。

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间屋。”《春秋左氏传》曰:“叔向,羊舌肹也。晋大夫。”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玠别传》曰:“玠至武昌见王敦,敦与之谈论,弥日信宿。敦顾谓僚属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今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悟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永嘉流人名》曰:“澄第四子微。”《澄别传》曰:“微迈上有父风。”

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

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虞预书》曰:“戴俨字若思,广陵人。才义辩济,有风标锋颖。累迁征西将军,为王敦所害。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卞望之之峰距。”《卞壸别传》曰:“壸字望之,济阴冤句人。父粹,太常卿。壸少以贵正见称,累迁御史中丞,权门屏迹,转领军尚书令。苏峻作乱,率众距战,父子二人俱死王难。”邓粲《晋纪》曰:“初,咸和中,贵游子弟能谈嘲者,慕王平子、谢幼舆等为达。壸厉色于朝曰:‘悖礼伤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由于此!’欲奏治之。王导、庾亮不从,乃止。其后皆折节为名士。”《语林》曰:“孔坦为侍中,密启成帝,不宜往拜曹夫人。丞相闻之曰:‘王茂弘驽疴耳!若卞望之之岩岩,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峰距,当敢尔不?’”此言殊有由绪,故聊载之耳。

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按《王氏谱》:“羲之是敦从父兄子。” 当不减阮主簿。”《中兴书》曰:“阮裕少有德行,王敦闻其名,召为主簿,知敦有不臣之心,纵酒昏酣,不综其事。”

世目周侯“嶷如断山”。《晋阳秋》曰:“007-02 正情嶷然,虽一时侪类,皆无敢媟近。”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世语》曰:“淮字始立,弘农华阴人。曾祖彪、祖修,有名前世。父嚣,典军校尉。淮元康末为冀州刺史。”荀绰《冀州记》曰:“淮见王纲不振,遂纵酒不以官事规意,消摇卒岁而已。成都王知淮不治,犹以其名士,惜而不遣,召为军咨议祭酒,府散停家。关东诸侯欲以淮补三事,以示怀贤尚德之事,未施行而卒。时年二十有七。” 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来!此是君坐。”何充已见。

丞相治杨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为次道治此尔!”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晋阳秋》曰:“充,导妻姊之子,明穆皇后之妹夫也。思韵淹济,有文义才情,导深器之。由是少有美誉,遂历显位。导有副贰已使继相意,故屡显此指于上下。”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曹嘉之《晋纪》曰:“畴有重名,永嘉中为阎鼎所害。司徒蔡谟每叹曰:‘若使刘王乔得南渡,司徒公之美选也。’”

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晋阳秋》曰:“述体道清粹,简贵静正,怡然自足,不交非类。虽群英纷纷,俊乂交驰,述独蔑然,曾不慕羡。由是名誉久蕴。” 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言非圣人,不能无过。意讥赞述之徒。

世目杨朗“沈审经断”。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谢公云:“朗是大才。”《八王故事》曰:“杨淮有六子,曰:乔、髦、朗、琳、俊、仲,皆得美名。论者以谓悉有台辅之望。文康庾公每追叹曰:‘中朝不乱,诸杨作公未已也。’”

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琮字子躬。 所谓“灼然玉举”。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刘氏谱》曰:“绥字万安,高平人。祖奥,太祝令。父斌,著作郎。绥历骠骑长史。”

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徐江州本事》曰:“徐宁字安期,东海郯人。通朗有德素,少知名。初为舆县令。谯国桓彝有人伦鉴识,尝去职无事,至广陵寻亲旧,遇风,停浦中累日,在船忧邑,上岸消摇,见一空宇,有似廨署,彝访之。云:‘舆县廨也,令姓徐名宁。’彝既独行,思逢悟赏,聊造之。宁清惠博涉,相遇怡然。遂停宿,因留数夕,与宁结交而别。至都,谓庾亮曰:‘吾为卿得一佳吏部郎。’亮问所在,彝即叙之。累迁吏部郎、左将军、江州刺史。”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晋阳秋》曰:“裒简穆有器识。”故为彝所目也。

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晋阳秋》曰:“宁字建宁,长乐人,贾氏孽子也。初自结于王应、诸葛瑶。应败,浮游吴会,吴人咸侮辱之。闻京师乱,驰出投苏峻,峻甚昵之,以为谋主。及峻闻义军起,自姑孰屯于石头,是宁之计。峻败,先降。仕至新安太守。”

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晋阳秋》曰:“杜乂字弘治,京兆人。祖预、父锡,有誉前朝。乂少有令名,仕丹阳丞,蚤卒。成帝纳乂女为后。” 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穉恭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谓亮有廊庙之器,翼有臣世之才,各有用也。

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江左名士传》曰:“乂,清标令上也。”

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语林》曰:“有人目杜弘治,标鲜甚清令,初若熙怡,容无韵,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倪,庾倩小字也。徐广《晋纪》曰:“倩字少彦,司空冰子,皇后兄也。有才具,仕至太宰长史。桓温以其宗强,使下邳王晃诬与谋反而诛之。”

庾穉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宋明帝《文章志》曰:“刘恢字道生,沛国人。识局明济,有文武才。王濛每称其思理淹通,蕃屏之高选。为车骑司马。年三十六卒,赠前将军。”

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于外,《礼记》曰:“妇人之讳不出门。” 余无所讳。”

萧中郎,孙丞公妇父。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晋百官名》曰:“萧轮字祖周,乐安人。”刘谦之《晋纪》曰:“轮有才学,善《三礼》,历常侍、国子博士。”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王濛、子修并已见。 “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亹亹,为来逼人。”

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续晋阳秋》曰:“初,安家于会稽上虞县,优游山林,六七年间,征召不至,虽弹奏相属,继以禁锢,而晏然不屑也。”

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徐广《晋纪》曰:“述贞审,真意不显。”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孙绰与庾亮笺曰:“王敦可人之目,数十年间也。”

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文章志》曰:“羲之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也。”

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晋阳秋》曰:“浩善以通和接物也。”

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徐广《晋纪》曰:“浩清言妙辩玄致,当时名流,皆为其美誉。”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谓吉人之辞寡,非择言而出也。

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中兴书》曰:“江灌字道群,陈留人,仆射虨从弟也。有才器,与从兄道名相亚。仕尚书中护军。”

会稽孔沈、魏007-02 、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桀。沈、存、007-02 、奉并别见。《虞氏谱》曰:“球字和琳,会稽余姚人。祖授,吴广州刺史。父基、右军司马。球仕至黄门侍郎。” 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007-02 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长、琳,即存及球字也。弘道,谢奉字也。言虞氏宗长、琳之才,谢氏伏弘道之美也。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中兴书》曰:“浩能言理,谈论精微,长于《老》、《易》,故风流者皆宗归之。”

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濛别传》曰:“濛之交物,虚己纳善,恕而后行,希见其喜愠之色。凡与一面,莫不敬而爱之。然少孤,事诸母甚谨,笃义穆族,不修小洁,以清贫见称。”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支遁别传》曰:“遁任心独往,风期高亮。” 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刘尹别传》曰:“惔既令望,姻娅帝室,故屡居达官。然性不偶俗,心淡荣利。虽身登显列,而每挹降,闲静自守而已。”

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赤玉,庾统小字。《中兴书》曰:“统字长仁,颍川人,卫将军择子也。少有令名,仕至寻阳太守。”

殷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续晋阳秋》曰:“康伯清和有思理,幼为舅殷浩所称。”

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晋阳秋》曰:“述少贫约,箪瓢陋巷,不求闻达,由是为有识所重。”

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苦谓穷人以辞。 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遒,成殊不易”。《中兴书》曰:“万才器俊秀,善自炫曜,故致有时誉。兼善属文,能谈论,时人称之。”

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徐广《晋纪》曰:“江惇字思悛,陈留人,仆射虨弟也。性笃学,手不释书,博览坟典,儒道兼综。征聘无所就,年四十九而卒。”

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许氏谱》曰:“玄度母,华轶女也。”按《询集》,询出都迎姊,于路赋诗,《续晋阳秋》亦然。而此言送母,疑缪矣。

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阮裕、王悦、安期、王应并已见。

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江左名士传》曰:“鲲通简有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形浊而言清。居身若秽,动不累高。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其不事形骸如此。”

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支遁别传》曰:“遁神心警悟,清识玄远,尝至京师,王仲祖称其造微之功,不异王弼。”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续晋阳秋》曰:“时穆帝幼冲,母后临朝,简文亲贤民望,任登宰辅。桓温有平蜀、洛之勋,擅强西陕。帝自料文弱,无以抗之。陈郡殷浩,素有盛名,时论比之管、葛。故征浩为扬州,温知意在抗己,甚忿焉。”

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晋安帝纪》曰:“羲之风骨清举也。”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续晋阳秋》曰:“初,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桓温在西蕃,钦其盛名,讽朝廷请为司马。以世道未夷,志存匡济。年四十,起家应务也。” 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伏滔《大司马寮属名》曰:“悦字悦子,下邳人。历大司马参军、左卫将军。” 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温集》载其《平洛表》曰:“今中州既平,宜时绥定。镇西将军豫州刺史尚,神怀挺率,少致人誉,是以入赞百揆,出蕃方司。宜进据洛阳,抚宁黎庶。谓可本官都督司州诸军事。”

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或云:“尚自然令上。”《晋阳秋》曰:“尚率易挺达,超悟令上也。”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温时在姑孰。 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王恬已见。《文字志》曰:“恬识理明贵,为后进冠冕也。”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卫氏谱》曰:“承字君长,成阳人,位至左军长史。” 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孙遂沐浴此言。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陈泰已见。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濛别传》曰:“濛与沛国刘惔齐名,时人以濛比袁曜卿,惔比荀奉倩,而共交友,甚相知赏也。”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复东听,王又曰:“自是钵釪后王、何人也。”《高逸沙门传》曰:“王濛恒寻遁,遇祇洹寺中讲,正在高坐上,每举麈尾,常领数百言,而情理俱畅。预坐百余人,皆结舌注耳。濛云:‘听讲众僧,向高坐者,是钵釪后王、何人也。’”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稽叔夜《琴赋》也。刘惔真长,丹阳尹。

魏隐兄弟,少有学义,《魏氏谱》曰:“隐字安时,会稽上虞人。历义兴太守、御史中丞。弟逖,黄门郎。” 总角诣谢奉。奉与语,大说之,曰:“大宗虽衰,魏氏已复有人。”

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

初,法汰北来未知名,车频《秦书》曰:“释道安为慕容晋所掠,欲投襄阳,行至新野,集众议曰:‘今遭凶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举。’乃分僧众,使竺法汰诣扬州,曰:‘彼多君子,上胜可投。’法汰遂渡江至扬土焉。” 王领军供养之。《中兴书》曰:“王洽字敬和,丞相导第三子,累迁吴郡内史,为士民所怀。征拜中领军,寻加中书令,不拜。年二十六而卒。” 每与周旋,行来往名胜许,辄与俱。不得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名德沙门题目》曰:“法汰高亮开达。”孙绰为汰赞曰:“凄风拂林,明泉映壑。爽爽法汰,校德无怍。事外潇洒,神内恢廓。实从前起,名随后跃。”《泰元起居注》曰:“法汰以十二卒。烈宗诏曰:‘法汰师丧逝,哀痛伤怀,可赠钱十万。’”

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

谢公云:“刘尹语审细。”孙绰为《惔谏叙》曰:“神犹渊镜,言必珠玉。”

桓公语嘉宾:“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嘉宾,郗超小字也。阿源,殷浩也。

简文语嘉宾:“刘尹语末后亦小异,回复其言,亦乃无过。”

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会稽记》曰:“亭在山阴,临流映壑也。” 共商略先往名达。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

王右军道东阳“我家阿林,章清太出”。“林”应为“临”。《王氏谱》曰:“临之字仲产,琅邪人,仆射彪之子。仕至东阳太守。”

王长史与刘尹书,道渊源“触事长易”。

谢中郎云:“王修载乐托之性,出自门风。”《王氏谱》曰:“耆之字修载,琅邪人,荆州刺史廙第三子。历中书郎、鄱阳太守、给事中。”

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文字志》曰:“修之少有秀令之称。”

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按谢尚年长于惔,神颖夙彰,而曰北面于刘,非可信。

谢太傅称王修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王胡之别传》曰:“胡之常遗世务,以高尚为情,与谢安相善也。”

谚曰:“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郄嘉宾。”《续晋阳秋》曰:“超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时人为一代盛誉者,语曰:‘大才槃槃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郄嘉宾。’”其语小异,故详录焉。

人问王长史江100-01 兄弟群从,王答曰:“诸江皆复足自生活。”100-01 及弟淳,从灌,并有德行,知名于世。

谢太傅道安北:“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安北,王坦之也。《续晋阳秋》曰:“谢安初携幼释同好,养志海滨,襟情超畅,尤好声律,然抑之以礼,在哀能至。弟万之丧,不听丝竹者将十年。及辅政,而修室第园馆,丽车服,虽期功之惨,不废妓乐。王坦之因苦谏焉。”按谢公盖以王坦之好直言,故不思尔。

谢公云:“司州造胜遍决。”宋明帝《文章志》曰:“胡之性简,好达玄言也。”

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充饮酒能温克。

谢太傅语真长:“阿龄于此事,故欲太厉。”修龄,王胡之小字也。 刘曰:“亦名士之高操者。”《胡之别传》曰:“胡之治身清约,以风操自居。”

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晋诸公赞》曰:“祖约少有清称。”

谢公云:“长史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王濛别传》曰:“濛性和畅,能清言,谈道贵理中,简而有会。商略古贤,显默之际,辞旨劭令,往往有高致。”

谢镇西道敬仁“文学镞镞,无能不新”。《语林》曰:“敬仁有异才,时贤皆重之。王右军在郡迎敬仁,叔仁辄同车,常恶其迟。后以马迎敬仁,虽复风雨,亦不以车也。”

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江灌已见。

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王胡之别传》曰:“胡之少有风尚,才器率举,有秀悟之称。”

世称“苟子秀出,阿兴清和”。苟子已见。阿兴,王蕴小字。

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柯,一作朾,又作仃,又作打。

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晋诸公赞》曰:“堪字世胄,东平寿张人,少以高亮义正称。为尚书左丞,有准绳操。为石勒所害,赠太尉。” 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谢公答曰:“世胄亦被遇。堪,烈之子,《晋诸公赞》曰:“烈字阳秀,蚤知名。魏朝,为治书御史。” 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是许允婿。”《岳集》曰:“堪为成都王军司马。岳送至北邙别,作诗曰:‘微微发肤,受之父母。峨峨王侯,中外之首。子亲伊姑,我父唯舅。’”

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晋阳秋》曰:“邓攸既弃子,遂无复继嗣,为有识伤惜。”

谢公与王右军书曰:“敬和栖托好佳。”《中兴书》曰:“洽于公子中最知名,与颍川荀羡俱有美称。”

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吴录士林》曰:“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

谢公语王孝伯:“君家蓝田,举体无常人事。”按述虽简,而性不宽裕,投火怒蝇,方之未甚。若非太傅虚相褒饰,则《世说》谬设斯语也。

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续晋阳秋》曰:“询能言理,曾出都迎姊,简文皇帝、刘真长说其情旨及襟怀之咏,每造膝赏对,夜以系日。”

殷允出西,郗超与袁虎书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开美求之。”《中兴书》曰:“允字子思,陈郡人,太常康第六子。恭素谦退,有儒者之风。历吏部尚书。” 世目袁为“开美”,故子敬诗曰:“袁生开美度。”

谢车骑问谢公:“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答曰:“是不见耳!阿见子敬,尚使人不能已。”《语林》曰:“羊驎因酒醉,抚谢左军谓太傅曰:‘此家讵复后镇西?’太傅曰:‘汝阿见子敬,便沐浴为论兄辈。’”推此言意,则安以玄不见真长,故不重耳。见子敬尚重之,况真长乎?

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容之。王、谢不通事。别见。 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按王询小字法护,而此言阿瓜,未为可解,傥小名有两耳。 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续晋阳秋》曰:“安弘雅有气,风神调畅也。”

谢车骑初见王文度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愔愔竟夕。”

范豫章谓王荆州:范宁、王忱并已见。 “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天锡已见。 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未详。 言容鄙陋,无可观听。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固。王弥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续晋阳秋》曰:“珉风情秀发,才辞富赡。” 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不贯悉。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天锡讶服。

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晋安帝纪》曰:“初,忱与族子恭少相善,齐声见称。及并登朝,俱为主相所待,内外始有不咸之论。恭独深忧之,乃告忱曰:‘悠悠之论,颇有异同,当由骠骑简于朝觐故也。将无从容切言之邪?若主相谐睦,吾徒得戮力明时,复何忧哉?’忱以为然,而虑弗见令,乃令袁悦具言之。悦每欲间恭,乃于王坐责让恭曰:‘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其言切厉。恭虽惋怅,谓忱为构己也。忱虽心不负恭,而无以自亮。于是情好大离,而怨隙成矣。” 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恭尝行散至京口谢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恭,正亮沈烈;忱,通朗诞放。

王恭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出。《中兴书》曰:“恭虽才不多,而清辩过人。” 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续晋阳秋》曰:“仲堪,仲文之从兄也,少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