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美国作家、演说家、出版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创作了20多部作品,代表作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马克·吐温一生经历丰富,足迹遍布全球,创作题材多样,但他的重要代表作都与他在密西西比河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密西西比河作为南北航运大动脉,不仅对美国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也滋养了文学的发展。马克·吐温4岁时随家人搬到密苏里州的汉尼拔镇,成长在密西西比河边,直到17岁才离开这个小镇。在马克·吐温11岁时,父亲过世,他第二年便辍学走入社会,成为印刷学徒。此后,他白天在印刷行业学习技术,晚上在公立图书馆自学,并开始给兄长所办的报纸投稿。然而,马克·吐温说他青少年时代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汽船上的领航员:“领航员是最光彩的职位。在那个工资普遍不高的年代,领航员能得到丰厚的薪资——每个月能有150—250美元的收入,而且包食宿。”为此,他花了两年的时间跟随一位老领航员学习,最终获得了从业证书。这段职业经历也是他笔名“马克·吐温”的来源,当测深员喊出“记下两个英寻!”(Mark twain!)的时候,就表示河水深度为两英寻(12英寸),船只可以安全通过。后来,因美国内战爆发,马克·吐温不得不离开运河,先后在报社和矿场工作,深入游历了美国大西部,这些经历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1865年,马克·吐温发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给他带来了全国性的关注,这是他作为作家第一次取得成功。1867年,他在一家报社的资助下游历了欧洲和中东地区,发表在报上的游记集结为《傻子出国记》,1869年出版后成了全国畅销书。随后,他先后出版了《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王子与贫儿》(1881)、《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亚瑟王宫廷的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1889)等作品。同时,他开办出版社、进行商业投资、申请发明专利、举办世界巡回演讲,成了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美国人。牛津大学于1907年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35年,海明威曾写道:“所有美国现代文学都来自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006年,在美国期刊《大西洋月刊》进行的“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评选中,马克·吐温位列第16名。
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讽刺闻名,他以辛辣的笔触揭露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虚伪和不公,为弱势群体和被压迫者发声。他传奇的生活和丰富的作品启发了全世界的读者,时至今日仍拥有跨越时空的魅力。
(柴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