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谈读书治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经、子不同及先经后子

经、子本相同之物,自汉以后,特尊儒学,乃自诸子书中,提出儒家之书,而称之曰经。此等见解,在今日原不必存。然经之与子,亦自有其不同之处。孔子称“述而不作”,其书虽亦发挥己见,顾皆以旧书为蓝本。故在诸家中,儒家之六经,与前此之古书,关系最大。古文家以六经皆周公旧典,孔子特补苴缀拾,固非;今文家之偏者,至谓六经皆孔子手著,前无所承,亦为未是。六经果皆孔子手著,何不明白晓畅,自作一书;而必伪造生民,虚张帝典乎?治之之法,亦遂不能不因之而殊。章太炎所谓“经多陈事实,诸子多明义理;贾、马不能理诸子,郭象、张湛不能治经”是也(《与章行严论墨学第二书》,见《华国月刊》第四期。按此以大较言之,勿泥)。

又学问之光大,不徒视前人之倡导,亦视后人之发挥。儒学专行二千年,治之者多,自然日益光大;又其传书既众,疏注亦详;后学钻研,自较治诸子之书为易。天下本无截然不同之理;训诂名物,尤为百家所同。先明一家之书,其余皆可取证。然则先经后子,固研求古籍之良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