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1],欢饮达旦[2],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5]?我欲乘风归去[6],又恐琼楼玉宇[7],高处不胜寒[8]。起舞弄清影[9],何似在人间[10]?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3]

【解读】

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于密州。

古代有很多吉语,比如汉砖上的“长相思,勿相忘”、瓦当上的“长乐未央”等等,已经显得太过古雅,恰像吉语所寄寓的残缺斑驳的汉砖瓦当自身,贵重而不为人亲近了。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平淡如常却美轮美奂的两句吉语,却永远那样鲜亮地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生活中。每当说出它、听到它,我们的身心便会变得温润透明、熠熠生辉。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作品,但且莫说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作品。就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通常认为是作者自己在月宫中起舞,清影移动,仿佛不像在人间。不曾想如此理解岂不成了作者以离开人间为乐事,与“我欲”、“又恐”句表现的思想如何合拍?又有人解释成作者自己在月光下起舞,清影随人,天上怎么比得上人间生活的幸福。这又将作者说成了“快乐的单身汉”,与词中郁塞的意绪也不相吻合。“起舞”的主语应是嫦娥之类的月中仙女,二句是说她们在月宫中翩翩起舞,哪里比得上生活在人间,表达的是不愿离开人间的思想,这就与“我欲乘风归去”等三句语意贯通了。再看“照无眠”一句,无眠的人是作者自指还是他指?如果是他指,上文说自己的思想活动,下文抒自己的思想感情,中间插入另一个无眠之人,全词的意脉就中断了。

这是一篇情绪复杂而艺术高超的作品。出世与入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然与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思考,悒郁怆怏的情感,善自排遣的胸怀,高远浩荡的格调,清泠澄明的意境,奇逸瑰丽的兴象,云鹏天马般的笔触,裁云缝雾般的想象:所有这些构成了这篇作品的不朽。南宋人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今人曾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水的时光将一切变成过去,却无奈于真正艺术的永恒。


[1] 丙辰:熙宁九年(1076)。

[2] 旦:天亮。

[3] “作此”句:此时苏辙在济南,兄弟不见已经六年。

[4] “明月”二句:化用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5] “今夕”句:《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唐戴叔伦《二灵寺守岁》:“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唐韦瓘托名牛僧孺《周秦行纪》载牛所作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6] 乘风:《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列子·黄帝》:“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7] 琼楼玉宇:谓月宫。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天师名乾祐……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

[8] “高处”句: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上游月宫,将行,请上衣裘而往。及至月宫,寒凛特异,上不能禁。”(傅干《注坡词》卷一引,今本无)

[9] 起舞:指月中仙女起舞。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0] 何似:何如,意思是不如。

[11] “转朱”三句:月光转过红色楼阁,低映雕花门窗,照得人睡意全无。

[12] “不应”二句:谓月与人不应有仇,为何常在人分别的时候圆?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李长吉(唐代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宋石延年)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何事,为何。

[13] “但愿”二句:此意古人常用。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唐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唐许浑《怀江淮同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作者《中秋月寄子由》三首之三:“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婵娟,美好貌,此指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