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商场就是战场,无所不用其极,这两句话是商业竞争的真实写照。这种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内卷”的一种真切的体现。商业层面的“内卷”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我从外向内来说一下这个事儿。
1.从企业外部来看“内卷”
企业外部“内卷”的体现是非常直观的,主要指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烧钱。
如今提起“小农女”,很多人都没有印象了,在2014年、2015年,南方一些大城市中,“小农女”这个生鲜电商品牌非常火爆。刚开始,“小农女”主要为城市白领和小区居民提供配送净菜服务,后来发现市场商机,很快从2C转向了2B,把服务对象从个人用户变为餐馆,做起了城市生鲜电商供应链服务。
依赖腾讯基因的打造,加上微信生态圈的哺育,“小农女”很快成长起来。到了2015年,鼎盛时期员工已经超过了400人,其中有四分之一是软件开发人员,在南方商业领域小有名气。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小农女”爆发式增长的2015年,一个强大的对手——“美菜网”——横空出世。创建之初,“美菜网”就拿到了大笔投资,这个领域内的“烧钱大战”一触即发。
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是先一步入场的“小农女”凭借精准的定位、优质的服务以及不错的口碑经受住了“美菜网”的“轰炸”。直到2016年,“美菜网”拿到了几笔大额融资,“烧钱大战”愈演愈烈。很快“小农女”就被挤压到了崩溃边缘,最惨的时候,现金流只够支撑一个月,最后被迫转型。
庆幸的是,转型后的“小农女”发展得不错,成立了观麦科技,在另一个领域打出了一片天地。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烧钱”这件事儿。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企业大多数都曾走过“烧钱”这条路,从早期的“千团大战”到后来的共享单车大战,再到社区团购混战,都离不开“烧钱”这个竞争手段。
为什么要“烧钱”?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教育市场,扩大市场基数,共享单车的“烧钱”就属于这一种;另一方面就是要把竞争对手“烧死”,竞争对手死了,市场自然就都是自己的了,上面提到的“小农女”和“美菜网”的竞争就属于这一种。
第二种:价格战。
其实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价格战也是“烧钱”的一种,但是不同于互联网领域直接往市场里砸钱,而是以低于成本价的销售方法去抢占市场。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当年的彩电大战。
国内的价格战是从彩电行业开始的,彩电行业的价格战是由四川长虹发起的。从1989年到2004年,长虹先后发起了四次“价格血战”。当时,长虹甚至公开向媒体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价格战发起之后,各大彩电企业纷纷效仿,你降300元,我就敢降500元,你降800元,我就敢降1000元,你降1500元,我就敢低于成本价跟你血拼到底……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中小彩电企业根本经不起折腾,要么债台高筑,要么倒闭破产,即使是跟长虹在一个级别的企业,日子也不好过。
那么在这个价格战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呢?无疑是消费者。可是这种受益只是短期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商家无法获得合理的利润,整个行业的进步就会停滞。当行业没有更新能力,消费者自然也就很难得到更好的产品了。
最终,价格战的硝烟会散去,那么剩下的那些没有被拖垮的企业就成为最后的赢家了吗?很遗憾,并不是。虽然长虹借助“价格血战”奠定了国内彩电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但同样也是因为“价格血战”,长虹最终不仅自己被裹挟其中无法自拔,而且几乎把整个彩电行业都带入了“覆灭之路”。
首先,连续的降价让销量下降,大家都在等更便宜的价格,所以大规模的滞销来了;其次,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消费者已经给彩电贴上了“便宜”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再撕掉了。因为消费者不会考虑商家的成本问题,他们在乎的只是价格。因此,价格战的结果就是整个传统彩电行业陷入低迷,从此一蹶不振。这一切都是“内卷”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彩电厂商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打价格战上,所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面投入的精力就相对少了很多,产品无法迭代,现有产品只能比谁更便宜。如果能够在技术或者产品本身领先于同行,根本就不需要打价格战。
举个简单的例子,iPhone的迭代速度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平均一年至少迭代一次,有时候频率会更高。每当新机型推出后,老机型就会降价,而且降价幅度一般都很大。这时候,消费者就可以通过产品迭代获得更多的实惠,比如iPhone 12出来了,那么iPhone 11必然会降价,消费者就可以去买降价后的iPhone 11。因为iPhone的迭代速度快,所以即便iPhone 11是旧款,但是在功能及款式上也丝毫不落伍。因此,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就不会因为“内卷”而陷入发展困境。
反观彩电行业,现在这个行业处于第一梯队的大多数是跨界来的“外行”,其中有原本做投影仪的,有原本做液晶显示器的,传统的老品牌已经所剩无几。
其实关于价格战,曾经有一个很正面的案例。
跟彩电行业一样,国内的空调行业也曾陷入一场价格混战,当时大多数一二三线空调品牌都在降价,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在这股降价大潮中,有一个品牌却特立独行,坚持不降价,它就是格力。当时董明珠规定:格力空调一分钱也不能降。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正是源于坚持不降价的策略,才逐渐树立了格力空调在行业内高端、优质的形象,进而为实现其市场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而格力之所以不降价,底气来自对技术和产品的信心,因此才免于步入跟彩电行业一样的“内卷”陷阱。
2.从企业内部来看“内卷”
企业内部的“内卷”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上。
第一种:内耗。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大公司病”。我在这里说的“大公司病”,并不是只有大企业才会出现,很多中小企业也很难避免。而这种“大公司病”带来的后果就是产生内耗,产生内耗的真正原因就是企业内部出现了“内卷”。
比如,很多企业存在“部门墙”,出了问题后各个部门开始互相推诿,拖到最后小问题很可能就会演变成大问题;有的企业只关注员工短期的业绩,不注意员工能力的发展,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绩效导向”——你给我赚更多的钱,我就给你发更多的钱,你不给我赚钱,对不起,你可以走人了;有些企业“马屁文化”盛行,员工对管理层歌功颂德,管理层对老板歌功颂德,虽然看起来上下一片祥和,但是企业管理的很多方面已经出了问题;对于有些企业,所谓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句口号,关键时刻拿出来喊几遍,实际工作却与此一点也挂不上钩……
当这些因“内卷”而出现的内耗现象纷纷涌现,企业的发展就会严重受阻,走上慢车道,甚至会停滞不前。上面我提到的这些“内卷”的情况还不是最严重的,起码经过整改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根治的。有时候,企业内部的“内卷”会引进激烈的内斗,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产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在一家公司里,工程部和设计部整天钩心斗角,不是互相甩锅,就是在老板面前互告黑状。比如,设计部明明知道工程部员工的技术水平一般,还经常故意把图纸的关键地方标得很模糊,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事故。设计部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问题,还借机攻击工程部。工程部的员工心怀不满,同样也会在技术部的图纸出现纰漏时故意不指出来,仍然按图施工,最后出现事故,他们便可以攻击设计部的图纸有问题。就这样,两个部门不断互相伤害,结果导致公司状况频出,发展陷入困境。
跟企业外部的竞争一样,有时候企业的内斗也会无所不用其极。“内卷”只会让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内耗,外部环境本就恶劣,如果这时候还只顾着内斗,那么对线下的传统企业来说,很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第二种:掩耳盗铃。
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产品的质量或营销方式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时候这些问题被别人指出来,企业要如何应对呢?正常来说,企业应该反求诸己,找出问题所在,积极解决问题,进而挽回企业和品牌的形象。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要从源头把危机掩盖掉,这无异于掩耳盗铃,不仅不利于化解危机,还有可能让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第三种:用高速发展掩盖一切问题。
有这样一句话被很多企业奉为经典:企业的发展是靠一个又一个胜仗堆积出来的。如果你一直在打胜仗,就会出现以下情况:1)市场和投资人对你很有信心;2)竞争对手会怕你;3)内部员工会觉得企业有希望。这就是打胜仗对企业的意义。打胜仗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过于激进地发展,就会让企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理性对待,不是逃避就是掩盖,这样做就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甚至无法挽回的结果。
2021年2月初,瑞幸咖啡申请了破产保护,此时距离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过去了十个月。从2017年10月创建,到2019年5月上市,瑞幸咖啡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到2019年年底,瑞幸咖啡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然而,瑞幸咖啡“要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开10 000家门店”的豪言壮志刚刚立下,丑闻就爆发了。接下来,股价大跌、退市、内斗、挖角、破产重整,曾经的辉煌都化为了尘埃。
为什么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发现?正是因为它用高歌猛进式的发展掩盖了内部的所有问题。
瑞幸咖啡是一家靠资本运作发展起来的公司,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来说,他们更看重企业的财务报表,你的团队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财务有什么状况,这些都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只要你能把财务报表做得很好看就可以了。但是,财务报表只是冷冰冰的数据,根本无法直观看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这也给造假作弊留下了空子。
其实,瑞幸咖啡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内卷”。企业会“内卷”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放在了现象上,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从来不考虑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也不从根源去解决问题。如果是财务方面出了问题,企业应该做的是通过完善经营制度、进行产品创新迭代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造假来掩盖问题。
其实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遭遇过跟瑞幸咖啡一样的困局:企业的管理或组织已经无法追上业务发展的脚步。如果企业打胜仗的脚步开始放缓,或者停下来,之前隐藏的雷就会一个一个爆出来。这时候企业要做的应该是修炼内功,从内部实打实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