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论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论文结构图:顶天立地加两翼

在社会科学领域,一篇学术论文基本结构要素有四个: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每一个结构要素都在学术论文中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以此结构为蓝图,绘制了一个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型图,我们称之为“顶天立地加两翼论文结构图”,如图1-4所示。

下面我们对顶天立地加两翼论文结构图进行详细解读。

研究对象和研究结论是顶天立地部分的结构要素。这两个要素是所有学术论文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逻辑如下:学术研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然后通过文献的阅读找到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确定研究问题,再通过逻辑推论的方式,推理出研究结论,研究结论要想得到读者认可,必须保证推论过程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图1-4 顶天立地加两翼论文结构图

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是两翼部分的结构要素。这两个要素是部分学术论文中具备的,我们称之为可选择要素。

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根本要求。研究者必须要对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的独到解读,即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为了提升认知效率,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开始,一些学者就不断使用演绎逻辑方法,把很多具有同样规律的社会现象抽象总结成了理论,然后再用理论解释同类现象,预测同类现象发展规律。这些理论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学术资源。研究者自己在文献中发现新视角的难度非常大,不经过深入学术训练和长期实践是做不到的。在合适的情况下,研究者可以采用那些已取得普遍认同的理论资源作为新视角,这要比自己寻找新的视角容易很多,科学性也更强。理论是学术论文研究视角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很多场景下,研究视角就约等于理论视角。除了理论,假说、概念、关系、框架等也都可以充当学术论文的研究视角。研究视角在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外,很多时候还是该研究学科性的保障,因为很多研究对象的存在是没有既定学科归属的。比如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不属于某一个特定学科的研究对象,但是因为多方面原因,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又必须限定在本学科范畴,这时候就可以用研究视角框定研究范畴。

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主义范式下的研究策略,具体包括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以及混合研究方法,还有思辨研究中的思辨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下面又包含了种类繁多的具体执行方法,如量化研究方法包含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质化研究包含了田野调查、话语分析、扎根理论等。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他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是可观察、可量化的。实证主义流派秉持着孔德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出来一系列规范的、可操作的执行策略。这些执行策略经过反复验证,形成规范,成为学术研究者普遍认同的操作程序。研究方法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运用,补充了纯思辨的逻辑推论,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条科学路径,同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保障了学术研究逻辑论证的科学性。

研究对象、研究结论、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是学术论文中四个最基本的结构要素,研究问题是四个要素的连接点,处于最核心的位置。

那么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应该怎样获得并提升利用这四种结构要素的能力呢?

研究对象主要依靠观察来获得,包括文献的阅读、对日常社会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对研究材料的省思,这些可以归纳为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研究结论主要依靠思维来获得,从研究问题到研究结论需要顺畅和科学的逻辑论证来支持。研究视角主要依靠积累来获得。理论是最重要的研究视角,各种理论浩如烟海,所以需要文献阅读和资料分析,拓展学术视野,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选择最合适的研究理论,并对需要的研究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研究方法主要依靠练习来掌握和运用,根据问题寻找适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不断练习来掌握和提升研究方法的认知程度和熟练度,尤其是现在很多方法都借助相关软件完成,更需要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操作。

“顶天立地加两翼论文结构图”是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论文最核心的结构,不管论文的具体形式如何变化,核心结构都是稳定的。在论文写作中,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只关注遣词造句,那会导致最后偏离主题,写不下去。正确的做法是:从结构入手,先思考清楚论文的核心结构架构,把框架基本定下来,再根据每个部分的结构来填充具体词句。如果把论文写作比喻为建房子,那么“顶天立地加两翼论文结构图”就是建筑师手上的建筑图纸;如果把论文写作看作打仗的话,那么“顶天立地加两翼论文结构图”就是指挥官手里的作战地图。


(1)柳建乔、何汶.大学生论文写作[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

(2)陈瑞华等.法学论文写作与资料检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3)刘淑杰.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

(4)赵瑜佩.“世纪潮一代”的网络社会资本重构:对比在英流寓华人Facebook和微信的数字化融入[J].国际新闻界,2018,40(03):40-62.

(5)崔桂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格局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