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分析和克服沟通的语言障碍

跨文化沟通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大约有以下几种语言沟通障碍。

一、意义的流失

它的主要表现是,当我们没有掌握对方的语言,或者当对方没有掌握我们的语言时,翻译就成为双方沟通的工具。而翻译的困难主要在于意义的流失,因为即使是最显而易见、最直截了当的翻译,词语的含义在不同文化中也可能存在根本差异。比如,一位美国人夸奖自己的异性朋友火辣、性感,用“hot”,其汉语的直译“热”就很容易脱离原来的含义。又如,汉语“走了桃花运”,通常形容与异性的邂逅,不能说成是“walk in the peach blossom”;而英文中的“break a leg”是一句祝福大获成功的好话,而不是“踢断腿”。上述词汇和短语如果直译就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

“走了桃花运”通常形容与异性的邂逅

二、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语言本身对人的思维、情绪和行动有着很大的指导或者限制作用。

我曾经用心理学家瑞德(D.Read,1983)发明的方法做过一个实验,就是给出一个英语句子,分别让美国被试和中国被试数出句子中一共有几个字母“F”。这个句子是“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sults of years of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

实验的结果表明,越是英语好的被试越容易出错,越是英语不好的被试,答案的正确性越高。在英语习惯中,“of ”只是一个助词而没有具体含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反过来,若把同样的一句话从汉语翻译成英文,英语不好的人很容易漏掉“of ”,而英语好的人则会把“of ”加上。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英语好的人也会受到自己语言的限制,而不能想到其他的语言问题。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够说明语言对人产生误导。越是汉语流利,越容易受到山寨产品广告的影响,因为语言的流利水平和心理的预期会使我们在阅读时对句子很快地进行加工,反而容易产生误读。下面是一篇描述“山寨生活的一天”的趣味短文:

山寨生活的一天

早晨洗头之后头皮很痒,仔细一看是瓢柔!

先泡上一桶康帅傅方便面,早餐。

早餐后,穿上报喜乌的外套,含着一块大白免奶糖,下楼!

走进了华朕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司口司乐、娃娃哈、下好佳、脉劫、橙多多……

哈,还有三粮液呢!

生活多美好呀,真逗!

(摘自王彦章博客)

越是汉语流利,越容易受到山寨产品广告的影响。仅个别用字之差,就可能造成真假不易辨别

所以,语言沟通有不理解带来的障碍,也有过于流利带来的障碍。

三、对表达方式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讲话时非常自谦,很多场合下我们更愿意多讲自己的缺点,而不愿过多地宣扬自己的优点。比如,中国人在社交中往往会说“我太太没什么文化”,或是“我太太没有你太太漂亮”;中国女人一般很难把“我老公长得特别帅”这种话说出口,因为别人不会认为这是爱意流露,而会认为是在炫耀。这在美国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跟别人讲自己太太的缺点,这是对太太的不尊重,即便自己的太太真的很丑,他也会说“我的太太很美,我非常爱她”。这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达方式截然不同的例子。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道理全世界都通用,但是,中国人一般将爱意深埋在心里,而美国人更愿意表达出来

四、对语言意义本身的误解

对语言意义的误解是跨文化沟通中的一个重要障碍。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它的意义容易在跨文化沟通中让人产生错误的解读,这就给沟通双方带来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