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淳化阁帖》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书法丛帖。据记载,宋初宫廷所藏古书画数量颇为可观,但未曾进行整理与存录。于是,宋太宗命翰林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的墨迹作品,于淳化三年(992)摩勒刊刻。《淳化阁帖》共十卷四百二十帖,所收录法书年代上至先秦,下至隋唐。《阁帖》刻毕拓出,“每有大臣进登二府(中书省、枢密院)者,则赐以一本”。拓本不多,不久后又遭遇火灾,“板毁不再赐”。不到百年,原拓本已极为罕见,后世流传的多为各式翻刻版本,如《绛帖》《潭帖》《大观帖》《贾似道本淳化阁帖》《泉州本淳化阁帖》《肃府本淳化阁帖》等。
本帖即以“肃府本”为底本。相传,明肃庄王朱楧受封时(1392),明太祖朱元璋赐其宋刻本《淳化阁帖》,作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库。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肃宪王命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按“肃府底本”,同时对校洮岷道颍川张鹤鸣在白下(今江苏南京)所得的“李子崇本”与在皋兰(今甘肃皋兰)所得的“材官本”,双钩上石。前后历时七年,于天启元年(1621)刻竣。“其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拓工间有私购者,直五十千。刻用富平石一百四十四、叶二百五十三,藏府东书园殿。”明末清初之际,“肃府本”帖石开始毁缺,由洮岷道扬州陈卓于顺治十一年(1654)补刻四十余版,复成全璧。
本帖所遵照的底本拓工绝佳,力争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呈现刊印精良的《淳化阁帖》。开本小巧、便携,分上、下册,以便读者随时随地取阅、欣赏与临摹。此外,编者多番核校书者、帖名,简体竖排于帖旁,方便读者索引查阅。由于《淳化阁帖》原帖文多为草书,帖学界识别意见不一,各版本释文亦有出入,编者学力有限,恐妄加注释而给读者以误导;而行书、楷书对于读者来说则一目了然,故本帖略去释文。若帖中仍留有讹误,恳望读者不吝赐教。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
二〇一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