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创立十周年。论坛秘书处邀请论坛成员和学术顾问撰文回顾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的历程、展望未来,既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也是共同庆祝论坛走过第一个十年。
2008年4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在北京成立。当时,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步走向深渊,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也不断放缓。从成立之日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就矢志做中国最好的金融专业智库。十年来,论坛成员们牺牲了无数的周末休息时间,闭门研讨有关中国金融市场与政策的问题。从金融体制改革到金融业开放、从货币政策到汇率政策、从影子银行风险防范到资本市场改革,论坛成员们几乎在所有重大政策问题上都发出了声音、提出了政策主张,其中一些政策建议为金融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此同时,论坛也经常性地受到决策部门的委托,组织各类政策研讨与沙盘推演。发展至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专业智库。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许多成员与学术顾问对中国金融改革的观察与影响在论坛成立之前就开始了,有的甚至始于改革开放的初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的时候,中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在随后的40年间,中国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也产生了严重的风险。
也许是个巧合,如果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成立为界,我们可以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之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地增长,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投资率和经常项目顺差不断走高、消费疲软,金融部门虽然发生了不少风险因素,但总体保持了稳定。而2008年之后,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经济结构再平衡已经发生,国际收支已经相对平衡,消费则已经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主力,与此同时,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最大的挑战之一。
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其他中高收入水平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的金融体系确实有不少独特之处。一方面,中国的金融机构种类齐全、数量繁多,金融资产的规模也非常庞大。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几乎应有尽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年都名列世界前茅,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在全世界排在第三位。即便是国内发展相对滞后的股票与债券市场,其市值在全球也分别排在第二与第三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金融市场中最为欠缺的可能是衍生品市场。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尚不能在金融资源的定价和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府部门对利率、汇率、资金配置、跨境资本流动的干预还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都是由国家控股。简单地概括,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建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金融部门,但政府对这个部门的干预程度仍然很高。
这本书中的很多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特别难得的是,本书的很多作者都是这些改革的亲历者。他们用第一手的资料为我们讲述商业银行是怎样从一个单一机构演变成今天这个庞大的部门,银行的商业化改造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挑战与变迁;资本市场如何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地走过各种困境,化身为今天市值巨大但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各种交易平台;货币政策怎样从原来的直接控制变成间接调控,又如何从数量调控走向价格调控;汇率政策、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开放又走过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改革与调整阶段。
当然,理解过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特别是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确实还有许多尚未完成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金融部门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但质量还有待提高。几乎在所有改革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今天中国不少商业银行的利润量也很可观,但利润率并不高。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商业银行改造成高质量的金融机构?有人认为应该进一步改善内部治理结构,有人认为需要加强外部竞争,还有人认为必须实行产权改革、降低国有控股的比例。中国的资本市场如何才能成为有效的价格发现工具、政策传导的载体以及风险管理的手段?有人认为需要进一步放松政府对资本市场特别是发行与定价的干预,有人认为应该增加机构投资者,还有人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外开放上。货币政策应该转向什么样的新框架?包括决策过程、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以及政策规则。有人认为央行应该尽量独立,有人认为未来价格工具与数量工具仍然需要配合。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成员、学术顾问、理事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在这十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学界、业界和政府的专家集中在一起交锋、切磋,试图达成一定的共识,并提出既有理论逻辑性又有实践可行性的政策建议。通过本书的编写,我们也同样希望达成这样一个目的,即充分阐述各自的见解,明确共同点与分歧点,尽可能达成一些共识,共同推动中国金融的下一步改革。
我特别要感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各位成员与学术顾问、理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文章、参与讨论。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十年来始终如一,勤勤恳恳、十分周到地安排各项活动,包括闭门研讨、课题研究、公开论坛,以及各种形式的对内沟通和对外交流,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没有全体工作人员十年来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有今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所取得的成就。
(1) 作者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黄益平,2018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