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鉴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还是让沈愈看看吧

“康熙官窑?”钱老忍不住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站在门口的服务生见状,赶忙跑过来递上一根拐杖。

沈愈这时才留意到,钱老的一条腿有残疾。

钱老婉拒了服务生的搀扶,独自缓缓走到八仙桌前,极为认真地端详起来。

他这一现身,原本跃跃欲试想要上前的郑从远顿时又坐了回去。

在场内,瓷器鉴定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非钱老莫属,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老李翰林虽说名气比钱老大,人脉也更广,鉴定功底甚至更为深厚一些,但在瓷器圈的地位却比不上钱老。

其中并无其他特殊缘由,只因钱老一生专注于瓷器研究,看走眼的次数寥寥无几,仅这一点便足以胜过其他一切。

“林小子,你这笔筒是从哪儿淘换来的?”钱老的嗓音略显沙哑,却十分洪亮,他一开口,厅内众人皆能清晰听闻。

林西风也不藏着掖着,坦诚说道:“钱老,这是我在状元镇探寻老宅子时,从一位同行手中购得的。

“据卖家称,其祖上曾是瓷都御窑厂的一位烧瓷匠人头目,由于康熙御窑刚开办时管理不够严格,这人便从御窑里偷拿了几件官窑青花出来,此后便作为传家宝代代传承。

“卖家还说,他在九十年代初曾卖出过两件,一个青花梅瓶和一个青花玉壶春瓶,只是价格并不高。

“这个绘有风雨牧归图的笔筒,因卖家极为喜爱,一直不舍得出手。只是近来家中两个孙子都到了成婚的年纪,需要在县城购置房产。再加上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常年需要服药,实在无奈才决定出售。

“卖方开价二十万,可我当时所带现金不足,而对方又只收现金,我便前往镇上的ATM机取钱,哪晓得那机器仅取出五千块就没钱了。

“无奈之下,我把兜里的两万五加上取出的这五千块当作定金交给对方,随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关贤县城银行柜台取了十七万现金。

“说起来也是我时运不济,这青花笔筒本是我先看中的,而且留意了许久。怎料等我取了现金返回时,卖家竟反悔不卖了。

“在我追问之下,卖家给出的理由险些把我气死。

“原来就在这短短两个小时内,笔筒竟被一个‘铲地皮’的同行收走了。

“我当时又气又急,却也无计可施,卖家都八十多岁了,他往地上一躺,我连定金都难以取回,旁人也都劝我,能拿回定金就该偷笑了。

“最后实在没办法,我足足花费了最初价格的八倍,也就是一百六十万,才从那‘铲地皮’的同行手中将这笔筒买了回来。”

“哦?”钱老微微点了点头,并未多言。

沈愈在李翰林身旁坐着,只觉颇为无聊,他对古玩行里的这些故事丝毫不感兴趣。

况且此刻他的肚子正饿得咕咕叫。

沈愈平日里习惯清晨起床练拳后吃些早点,可今日老柳的一通电话,让他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便匆忙赶往旧货市场救急。

随后又被李老叫到了醉仙居。

一番折腾下来,肚子早已咕噜咕噜响个不停。

李翰林也听到了这动静,扭头低声问:“怎么?没吃早饭?”

沈愈笑了笑,应道:“今天太忙了,去帮朋友鉴定个物件,就没来得及吃。”

李翰林指了指桌上的食物,“那就先吃些糕点垫垫肚子,一会儿醉仙楼的老李做东,你跟我去吃大餐。

“上次我给他鉴定了两件古董,他连鉴定费的半个字都没提,可不能便宜了这老家伙!”

沈愈就等李老这句话了,“行,那我先少吃点,一会儿再跟您去解馋!”

言罢,沈愈也不再客气,拿起高脚方桌上的一块状元饼,大口吃了起来。

一边吃着,沈愈一边暗自琢磨,自己是不是也该抽空去状元镇掏老宅子?

状元镇隶属楚州下辖的关贤县,因古代出过众多名人而闻名于楚州。

据统计,自北宋起,这个镇子出过六位状元郎、十三个榜眼、二十个探花以及六十位进士,举人更是多达数百位。

当然,那里设局行骗的也不少,徐多福便是在状元镇被那些地老鼠设局坑骗的。

“这笔筒不错。”钱老放下青花笔筒,吐出这模棱两可的五个字。

此时,沈愈刚将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听到钱老的话,不禁微微一怔。

乍一听,会以为他是在说这笔筒确为康熙官窑真品。

可仔细一品,又发觉他其实什么都没明确表态,因为赝品也能说仿得不错。

“老李,还是你来看看吧?”钱老一瘸一拐地回到座位上,对李翰林说道。

在这古玩行里,讲究论资排辈,按顺序下一位就该是李翰林上前查看了。李翰林若不动,其他人自然不会贸然行动,哪怕是郑从远郑大老板也不例外。

在场诸位也早已实现财富自由,根本不差钱,他们也并未将郑从远看得过重,多他这么一个大主顾不算多,少他一个也无妨,不会对其阿谀奉承地说“您先请”之类的话。

李翰林摆了摆手,说道:“我就不看了,还是让沈愈看看吧。”

“我?李伯伯,我这点本事哪能鉴定康熙官窑青花啊!”沈愈赶忙推辞,他此次前来不过是想混个脸熟,并不想太惹人注意。

李翰林眼睛一瞪,:“让你看你就看,你是沈老的独孙,论辈分,除了我与老钱,这里就数你高了,快去,用心点,别丢了沈老的脸。”

既然李翰林提及祖父沈重楼,沈愈便知道这是非看不可了。

他也不拖沓,用湿毛巾擦了擦手,又用干毛巾擦干后,快步走到了八仙桌前。

一上手,沈愈便感觉这笔筒颇为不凡,温润如玉,颇具清代官窑的韵味。

翻看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看到这里,沈愈双眉微微一蹙,不过瞬间又舒展开来。

“算了,还是用特殊能力瞧一瞧吧!”

心中默念一声鉴宝,只见一团浅蓝色宝光在笔筒上方三寸之处凝聚而成,仅有蚕豆般大小。

“有点意思,竟是晚清的仿品!这造假的技术可够高的。”

沉默数秒,沈愈迅速做出决定:“边看边找破绽,先随便说些烂大街的鉴定技巧应付一下,随机应变。”

既然已站在此处查看,总归得说出些门道来。

钱老能说模棱两可的话,那是因其地位使然。

沈愈深知自己若也说些类似含糊不清的话,定会被视作眼力欠佳、知识浅薄。

对于青花瓷,沈愈早已熟稔于心,轻咳一声,便开始阐述自己的见解。

“清代的青花瓷以清三代最为著名,也就是康雍乾这三朝。

“其中,雍乾两朝青花相较康窑略显逊色,康熙青花虽不及明代青花,但差距也并非悬殊。

“康熙青花有三大显著特点,即色泽鲜艳、层次分明、题材多样。

“色泽鲜艳对于鉴定康熙青花极为关键,然而却难以用言语精准表述。

“因为一种颜色是否鲜艳,因人而异,就如同人们对服装颜色的评判一般,有人觉得这件衣服颜色足够鲜艳,而有人却觉得尚不够。

“所以必须将两件或多件物品相互对比,方能看出哪件色泽更为鲜艳。可眼下我们找不到其他清代官窑瓷器,故而无法判定这个笔筒的发色是否达到应有的鲜艳程度。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年代越早,青料越好;青料越好,色泽便越好。

“元青花、永宣青花之所以备受推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麻离青。

“后人的制瓷技术或许有所退步,但缺乏优质青料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从色泽上评判,我个人认为这个笔筒的发色已达到康熙官窑的程度。”

沈愈说完,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同时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除了李翰林投来一个鼓励的眼神外,其余四人皆面无表情,未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