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力觉醒:探寻人生与职业幸福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二

过去20多年我经历过多个行业、多个业务领域的转型。2015年,我开始做私人董事会领教,累计辅导带教了50多位民营企业家,主要集中在5亿~100亿元规模的企业。我还长期深度辅导带教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上百位高管,如今已步入第六个年头。

在这些个人经历和带教经历中,我发现,每个企业在各种业务问题的背后,都是组织的问题;而组织问题的背后,是人才管理的问题;人才管理问题的背后,则是从上到下的领导力问题。

这些问题首先表现在,管理者对自己缺乏客观清晰的认识,从而无法客观管理自己。企业的高管们首先是普遍表现出“迷之自信”,仅凭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决定事情的对错。这其中有很多是因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引起的假自信,甚至自大自负、刚愎自用、不尊重专业、听不到真实的声音。其次是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客观地了解他人,无法影响并管理他人的内心,只是领导意志的灌输与强压。我看过很多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的个性测评数据,用于做事的执行力与战略思维普遍是强项,但用于带人的影响力普遍是弱项。

很多民营企业家在这种既缺乏自我认知,又缺乏对他人了解的情况下,对组织和人才管理还处在“团伙”的阶段,这其中又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现象。

第一,根据个人喜好招募人才

在对外招聘人才时,从老板开始的各级管理者,都是依据个人内心的喜好标准来评价人才,对公司、部门和岗位需要何种人才没有清晰的标准,人力资源部门基本起不到专业作用,只是落实领导安排的各种人事处理手续。

老板招人时可能就因候选人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行为、某一个资源或某一个知名企业背书,就马上录用并安排在高层管理岗位上。管理者加入公司后,不知道老板到底要干什么事情,企业也不知道未来想让他干什么事情。有的还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本来是想招来做人力资源的,录用后却安排去做供应链了。

这种混乱的人才招募工作,会导致进入公司的新人很难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其结果就出现两个现象:要么有能力的人受不了这种混乱的情况,来了又走了;要么没有能力的人凭着会讨好老板而留下来了。

第二,凭借个人印象管理人才

很多老板对企业内的人的管理,也都是基于印象的笼统评价,没有对个人能力和绩效的客观评估。比如,有一位老板特别喜欢他的其中一名高管,认为其能力很强,不断让其晋级。当该高管被派去独立管理新业务时,却亏损严重,后来通过专业测评和评估显示其执行力和其他很多项能力都很弱。老板认为的执行力是听话、速度快、强势、会骂人,但这些特点并不能把事情干成。

我看过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一大堆,但并没有聚焦驱动业绩的战略重点,考核内容缺乏量化的硬数据,与企业未来战略脱节,后台体系非常过程化、事务化,与一线经营成果脱节,偏管理过程、事务与控制,而缺乏服务经营创造价值结果。

到年底考核的时候,也不看绩效表现与目标的真实差距,靠老板印象、感觉排出ABCD。处于“团伙”阶段的老板,特别喜欢这种评估方式,年终奖也是根据个人印象、感觉在年末以私下“一对一”发红包的方式来给予,认为这样才能达到让下属听话和忠诚于老板个人。当企业规模扩大以后,老板自身的这些管人与用人的观念和行为就成为企业成长的障碍。

第三,通过加薪晋级奖励人才

很多民企管理者提拔下属的目的都是加薪或平衡。企业没有对人才进行过评估,相当于所有人不用培训、练习。

很多企业领导一大堆,其官衔都很大,但大部分都是不胜任的。这印证了“彼得原理”所描述的,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最终企业里大量充斥着不完全胜任岗位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每层管理者只能“降维使用”:总经理做副总甚至总监的事情,总监做经理甚至员工的事情,经理基本上就是一个业务骨干。

这样的企业只有基于名片职务的人才梯队,而没有拉姆·查兰提出的基于胜任力基础上的真正“领导力梯队”。这种管理错误的现象,还会导致企业管理的“帕金森定律”:二流上司造就三流下属,一个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就形成了。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只是一个表象。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用人不当。为了帮助民企老板解决这些问题,近五年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思考如何去真正认识人才,如何打造高绩效的高管团队,如何打造领导梯队形成可持续成长的企业,并帮助企业一把手突破个人的领导力。

在此期间我应用过十几种测评管理工具,它们各有特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学习了夏勇军老师的“领导力觉醒”课程和CPI (Comprehens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全面个性测评)工具认证。然后我开始在辅导带教中应用,感觉简单实用,对企业的管理者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地对人才进行评估,除了39个维度的分析,还可以两两组合,有很多变化,可以很细致地分析每个人的个性特质。

二是人岗匹配的基本思想,可以把测评结果和各种不同的岗位进行关联分析,看到不同行业、企业、团队和岗位对人才的差异化要求。三是评估结果的量化,不仅可以用于发展人才和团队,还可以用于横向比较,辅助对人才的选拔和盘点。

四是在测评基础之上,帮助企业家和管理者深入了解自我,结合对岗位的分析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并引导他们思考管理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有效手段,促成个人行为由内而外地改变。

当今世界,危机四伏、动荡不定,商业格局充满变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个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能够不断审视自我与环境、持续学习和进步的人,才能迎接挑战,脱颖而出。

当然除了企业家和高管的问题,企业里的每个人也都同样面临着挑战,无论从事何种岗位,都需要不断地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是否清晰了解自己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是否能够审时度势、了解企业和岗位对自己的要求并有清晰的方向,是否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并实现真正的能力素质提升,这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个人的成长力水平,决定了个人可以成长的速度和高度。

《成长力觉醒》是一本自我探索的引导书,它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期望每个人都能获得职业的幸福。虽然这一主题是人文的,但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推理,介绍了一些非常专业的心理学概念,乍看似乎与个人发展没有关系,但读完之后才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

希望每位读者都能获得觉醒自我的成长力!

王泉庚,领教工坊领教,时朗企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家港股和A股大型上市公司首席战略与组织导师,美特斯邦威原董事总裁,好孩子(中国)商贸集团原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