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生活的改善
整个人类历史,有三大宿敌常伴左右:饥饿、瘟疫和战争。[1]过去无数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温饱、健康和长寿,在当今社会已变成现实。阅读本书的大部分读者,可能都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可能只有少数“70后”“80后”小时候吃得差一些,穿得破一些,但几乎很少有挨饿受冻的;而“90后”“00后”则几乎都是衣食优渥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代,礼节和荣辱都无法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每个人都会为了生存做各种可能的努力和尝试。尊严、兴趣、爱好、理想、舒适、成就……总有一些内在的东西要拿出来做交换,换取果腹的食物、保暖的衣物和遮风挡雨的住所。
在这种时代,农民担心失去土地,工人担心失去工作,他们甚至愿意以性命相搏来保留自己生存的依靠,更何况只是放弃一些不能当饭吃的内心诉求。这种放弃内心诉求的做法很难令人愉悦,但为了生存也只有放弃。所幸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步伐有大有小,有人先富有人后富,但人们的生活总体来讲都在逐渐改善。
中国社会过去的数十年中,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以最近几年居民收入数据为例:从2013年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6%。而这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增加了15.1%[2]。人们赚钱的速度,超过了物价上涨的速度,也就是说人们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多的东西,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存变得越来越容易:随便做点什么都能挣到足够温饱的衣食。人们还发现自己可以有更多选择:就算离开一家组织,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找到其他工作机会;不喜欢某种职业,也可以通过学习转到其他可能的职业;如果受够了某个老板,也可以给自己换一个新老板。那种一辈子只服务于一家组织的人,正逐渐地变成稀缺的物种。
这种生活的改善,带给我们满足自己的尊严、兴趣、爱好、理想、舒适和成就等内在诉求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为了保护自己的工作而为上级逆来顺受,也不再为那些让自己受到伤害的行为忍气吞声。人们不再停留于满足口腹之欲,而是有了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