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心息自止息,睡觉重在觉
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因恐惧的刺激,身体会产生相对应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是一种能量震动,它会牵动身体产生应激的作用,比如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
这些应激反应,都是为了应付当前局面所产生的临时状态,这听起来像本能,确实,它可以归结为本能的一种,但其实这种应激反应只是无数个潜意识反应模式当中的其中一个,它既可以被重塑,也可以被瓦解。
当应激反应产生之时,人的呼吸会变得急促,由此可以增加能量的代谢与供给水平,心跳的表面加快,推动体内能量传递的速度,激素的分泌则可以更多的调动身体的能量,打开平日里的能量范围限制,从内外平衡的模式切换成完全外放的模式,从而发挥出超过日常数倍的能力。
男孩子们一激动就会打架,打架的时候血脉喷张,就是激素与情绪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情绪反应,则不会激动,也不至于打起来,如此便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理性的人。理性的人通常照比容易激动的人更不容易犯错,并不是因为不做而不犯错,而是在行为的选择模式上,理性的人拥有更多的自由,理性可以帮助一个人客观面对事实,通过分析与判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通常情况下,激动的情绪代表着无知与无能,人只有在手足无措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反抗与挣扎,犹如一个想要玩具却只能哭闹的孩子。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不会鲁莽,不会对事物过度反应,亦很少过度的沉溺,其懂得凡事适可而止。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性也没有智慧,那么就只能沦为情绪的奴隶,情绪来了控制不了,受着情绪的摆布与影响,在长期的无意识下,情绪会逐渐使人疯狂,严重者则会逐渐走向悲观与堕落。
当一个人通过修行的智慧,了知万事万物的真相,即不会再有任何脾气,亦很少会有情绪的产生,因为知道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也知道一切都是公平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气、好争的,一切都是基于自由平等的选择,全都包含在自己的心里。
随着修行的递进,人的心会变得越来越柔软细腻。这种状态如果反应在身体上,则是身体会变得轻松柔软,呼吸变得舒缓,心跳变得愈加沉稳。简单点来讲,就是与人在面对恐惧之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截然相反的一种状态。
一个人的心若是安定了,自然会连带整个身体都安定下来。所以,当一个人的心休息的时候,则意味着一个人与世界短暂的脱离,心离开了身体,离开了表象。
当心安住在真理的宁静当中,此时的状态就叫做心息,也可以叫做止息。
南师曾在南禅七日当中推荐过一种修行的法门,这种法门的名字叫做“安那般那”。此法门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所有法门当中最为简单有效的修行法门了。我曾修习过此法门,也算是有一定的修行经验。
在曾经修习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此法门对各种境界的描述着实令人迷惑,当然,修练本就如此,哪会有那么简单的呢。后来,我通过自身的修行验证,逐渐找到了此法门的修行本质与法门各个境界所对应的含义。
与我而言,此法门其实就是一套教人休息的法门,教人醒着睡觉,活着内息。
当一个人的心不动的时候,能量流动就会归于平静,当一个人的心开始放下的时候,能量就会开始向内转换,一旦能量的流动开始向内,身体则会打开一条新的能量通道,而这条通道就是传说中的“胎息”,胎息是道家的一个比喻句,形容胎儿在母体里吸收营养的状态,要知道胎儿是没有胃肠吸收的,胎儿可以直接吸收来自母体的能量从而发育长大,这种能力放在成年人身上也是一样的,人可以通过修行重新回到这种境界,通过吸收身体周边的精微而存活。若想要达到胎息的境界,就必须达到内息的境界,也就是心完全放下的境界。
完全放下,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醒着睡觉,一种是活着内息。
一个人晚上累了躺下睡觉,人睡着了便会进入梦乡,而这一切都是被动发生的,人因为能量不足而入睡,这与人主动睡觉是两回事,其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在睡觉的全过程当中,到底是模模糊糊意识不清,还是完完全全的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入睡,睡中如何,又是如何醒来。
一种是愚昧的反应模式,一种则是对心力的运用。
用大白话来讲,醒着睡觉,就是在觉知的情况下,主动进入睡眠的状态,睡着了之后知道自己在睡觉,觉知是完全清醒的状态,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入入睡,也知道自己是怎么入睡的,可以在睡着的过程当中随时决定自己何时醒来,也知道自己是如何醒来的,整个过程清清楚楚,没有半点迷糊。
通过主动的睡觉,身体会借由心息,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非常强,用于恢复身体疲劳绰绰有余。如果每天可以主动入睡一个小时,则相当于普通人两三天的睡眠。若想用这种功法提高身体素质或疗愈身体,则犹如水到渠成,不在话下。
活着内息,则是在醒着生活的状态下息心,其实这便是很多修行者所熟悉的一行三昧。
用心而不劳心,随心而不失心,认真而不执着,真正的息用自然。
安那般那的修行重点,在于这个“那”字。“那”是生灭之间的间隙,安那般那是呼吸的法门,呼与吸之间,会有间隙,这个间隙与禅宗的疑问参禅是同一个原理,都是在这个间隙当中渐渐培养觉知,久而久之,则会发现其实所有生灭之间都有间隙,间隙是无处不在的,由此延伸到行住坐卧都在修行,觉知则可以逐渐打成一片,最终修成止息或息用自然的境界。
心息,就是将心放下,没有遗憾,没有留恋,没有疑惑,安心的放下自己的心,此时的心便可以脱离表象,回到原本清净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人的生命将会逐渐转化,由外转成内,脱离表象与虚幻。
[万事万物不在外面,都在心里。心充满了能量,它犹如泉眼般,清澈透明,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