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衣被天下:梅自强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梅自强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

梅自强在苏联求学期间的研究结果多次在苏联和国内刊物上发表,并编写出版了《苏联高产量梳棉机》一书。1958年他回国后,历时八年进行科技攻关,前后三次组织设计制造新样机,研制成功四种新型梳棉机,其中A186型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成为20多年来国产梳棉机的主要机型,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化大革命”时期,梅自强因为援外工程需要,坚守技术岗位,一心一意地钻研科研工作。后来被下放到农场,之后在“五七干校”的工厂里,他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广大知识分子称为“蹉跎岁月”的10年间,梅自强在位于湖北安陆的纺织工业部五七棉纺织厂,继续收获着专业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并显示出自己的才干。

20世纪70至80年代,梅自强为推广应用国产第二代棉纺新型设备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78年到1980年,他重点帮助约占当时全国棉纺生产能力1/3、合计556万纱锭的122个棉纺厂提高了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增产的棉纱相当于新建50万锭的生产能力。

80年代,梅自强任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期间,领导研制国产条干仪替代进口。经过三年努力,国产YG131型条干均匀度测试仪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于1988年获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梅自强是我国纺织科技的学术带头人,为促进我国纺织技术学术发展和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他当选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他建立健全了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组织,发挥各专业委员会下属学组的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纺织工业技术进步。1992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梅自强多次率团出访和组织来访学术交流活动,1989年10月,他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纺织工程学会取得了联系,并促成1990年2月台湾纺织教授访问团首次来大陆介绍台湾纺织工业情况。改革开放后,他先后率团去欧洲,去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访问,介绍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1987年,纺织工业部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梅自强任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期间,他认真调查研究,为纺织工业建言献策。1990年,梅自强考察新疆,建议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支持新疆加快发展棉花生产,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稳定的棉花生产和供应基地。90年代初,他参与引进技术国产化“重中之重”专项调研评估论证工作,对加快纺织装备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在担任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梅自强共提出有关纺织工业发展的提案10余件,其中第九届第二次会议上关于“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拯救丝绸行业”的提案被评选为第九届政协优秀提案。

年逾古稀之后的梅自强担任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领导职务,并兼任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纺织卷》编委会主任、《纺织词海》编委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纺织科学学科主编、中国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全书编委会主任、香港桑麻基金纺织科技奖评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奖评委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把自己的全部智慧贡献给我国的纺织学术建设。

据统计,梅自强在长达近60年的专业生涯中,先后与东华大学、南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苏州大学、青岛大学、中原工学院等大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特别是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通过担任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科研顾问,通过定期讲学、作主题报告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纺织专业师资的培训;通过参与学科建设、制定大学发展规划,通过指导大学科研项目等形式,致力于国内纺织专业大专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他深知在追逐名利日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年轻科研人员来专注科研潜心治学。他用自己六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工作,为纺织科技进步默默耕耘,身体力行为年轻人做出表率,充分展示了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的克己敬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成为激励年轻科研人员的学术楷模与精神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