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乘》再版序言
十几年前因为种种机缘接触到了香学,看到很多香友既被传统香学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同时苦于缺乏易于阅读的资料,影印版的四库全书中的《香乘》不仅没有句读,阅读困难,错讹之处也颇为不少。当时仅凭一腔热情,不自量力地开始了《香乘》的断句和校注工作。
当时的我只有些许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文言文基础,对香学了解很少,相关领域的实践更几乎是空白,硬着头皮勉强完成了这个大部头,便放在一边。有幸遇到了同样对传统生活美学感兴趣的编辑于善伟兄,后来又接触到华文天下的负责人杨文轩先生,在他们的鼓励下才将校注后的《香乘》出版。因为自己深知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出版后便不再关心后续的情况。
没想到的是,这些年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香学也被越来越多爱好者所重视,很多同好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见解,很多香道老师和香友都和我建立了联系,并且和我一起探讨相关的问题。我在欣慰之余感到颇为惭愧。之前不仅很多香材都没说清楚,错误也不少,一直都想重新校注,真正于传统香学发微探奥,否则总是耿耿于怀,难以释然啊。
这些年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真正让《香乘》活起来,成为可操作的香学指导手册,而不是束之高阁装点门面的道具,这意味着必须涉及到上百种本草和香材的古今考证,这无疑意味着海量的论文阅读和实践参照,这是本书最大的难点,涉及到的工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不同于之前梳理的《茶经》、《大观茶论》等书,《香乘》篇幅甚巨,基础工作量已经是《茶经》的十倍以上,再加上前面说的更加困难的香材考证部分,实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原来稀里糊涂的校注只是颟顸而为,真正要彻底梳理,深知不易,几次动念,几次又搁置下来。
这些年有的香道老师以我校注的《香乘》作为教材,甚至在大学里面开设香道课,我听到这个消息,更加坐卧难安。一天我对善伟兄说,惭愧积累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我必须重新校注一遍了。
说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很多障碍,尤其是处于一切都要叩问商业价值的社会,花如此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这样一件看似毫无效益的工作,自身又远未达到财务自由的程度,一边做茶为稻粱谋,一边又要彻底沉下来与自然对话、与古人对话,中间难免有纠结之处。妻常与我说,你这两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本书上了,生意的事耽搁了不少,究竟有多大意义呢?
是啊,我也不停的问自己,这本书可以想见,不可能成为畅销书,于此浮华之世,空怀屠龙之技究竟有多大意义?
了解传统香学的人都知道,中国香学最重要的两本书,一本是集宋代香学大成的《陈氏香谱》、一本是集历代香学大成的《香乘》(《香乘》基本涵盖了《陈氏香谱》的内容)。颇为耐人寻味的是,这两本书都并非是在香学高峰的太平时代出现,反而是出现在社会激烈动荡朝代交替之时。
宋末元初,崖山之后,中华文化存亡之际,陈家父子两代人以巨大的毅力和耐心完成了《陈氏香谱》;明末清初,国破之时,周江左穷毕生之力,三次刻板才完成了《香乘》。这远非我们通常所能理解的名利、效益所能解释。因为他们心中有这样的信念:只要有中国人在,这文化的传承就不能断。
每每读到这些文字,心便自然平静下来,虽然缘起于惭愧,但真正支撑我坚持做下来的,是先贤的这种精神。尤其是周江左,第一次刻板遇到瘟疫,工人都病故了;第二次又遇到火灾,刻板都烧毁了;第三次财力已尽,已经想彻底放弃了,后来想来想去把买房子的钱拿出来刻板,我们今天才能看到眼前的这本《香乘》,我想即便是如你我这般终日被功利洗脑的现代人,读到这一点,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周江左把买房子的钱拿出来刻板,在书中讲到香草的部分,他也流露出心中的梦想:有朝一日,希望能有一个小院子,种上各种香草,每天对着幽兰都梁,与古君子对话,感悟天地之美。逢彼乱世,山河破碎,周江左恐怕终身也未能了此心愿。这也是很多香学爱好者共同的愿望吧,很多人财力充裕,却无暇无兴;有雅兴者又往往迫于生计,此今日之悖论也。
不管怎样,周江左还是把这本《香乘》传了下来,虽不敢言为往圣继绝学,但求不愧古人、不愧同好,不愧自心而已。勉力而为,供大家参考吧。
“苟日新、日日新”,无论是茶之道,还是香之道,都不能只是因循守旧,而必须与时俱进,这于我也是每日都在思考的课题。如果只是传递文化躯壳,而不能真正运用其智慧,那所谓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
日日践履、时时参究、念念印契,无论是茶道还是香道,有了新的感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茶道方面未来会有关于古树茶品鉴与茶道的书籍问世。而在香道方面,将会以全球化的视角,结合东西方的历史和观念来写一本有趣的书,涉及到欲望、信仰、美食和大航海时代,希望会于此课题有所启发。
明洲于昆明白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