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时逸事
探春斗花
唐朝天宝年间,长安的女子在春季斗花,以奇特繁多为胜。大家都花重金买花,种植在庭院中,用来布置探春宴。
系煎饼
江东的风俗是,把正月二十日这一天作为天穿日,以红丝线系着煎饼,放在屋上,称作补天漏,所以李白有诗云:“一枚煎饼补天穿。”
食生菜
晋朝时,在立春的那天,人们将萝卜、芹菜放在盘子里互相馈赠。唐朝时,人们把春饼、生菜装在盘子里称作春盘,所以苏东坡有诗云:“青蒿黄韭试春盘。”
戴春燕
荆楚地区,立春那天,人们用彩色的绢绸剪成燕子的形状并戴在头上,所以欧阳修有诗说:“共喜钗头燕已来。”另外,王沂公有诗道:“彩燕迎春入鬓飞。”
贴宜春字
立春那天,人们把“宜春”两字贴在门庭上边的横木上。王维有诗云:“宝字贴宜春。”
五辛盘
立春日,人们制作五辛盘,以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所以苏东坡有诗云:“辛盘盛青韭,腊酒是黄柑。”
春饼
春饼也称作春卷,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美食,历史悠久,在江南地区尤其盛行。人们在面粉中加水,将其揉团,再摊烙成薄饼,裹入不同馅料后油炸,成品外酥内软,格外香浓。
饮椒柏酒
《月令》云,正月初一饮椒柏酒。椒是天上玉衡星的精华,柏是仙药,用这两种东西酿酒,饮用后,可以使孩子身体强壮。
七种菜羹
荆州地区,正月初七,人们采摘七种菜并做成羹来食用。
造面茧
正月十五日,人们用面做成团子,把官职品位写在纸上,并将纸条包在团子里,做熟后,食用时以各人得到的纸条上官职品位的大小来互相比较高下,以此取乐。
天街观灯
《武林旧事》载有,从正月十三到十七,满城大大小小人家,都用竹子架起棚子,横跨在大街上,张灯结彩,辉煌映月,灿烂摇星,击鼓吹箫,燃放烟火,通宵达旦。
踏歌声调
唐朝观灯时,读书人常常编歌来伴舞,歌声入云。歌词大意多为“长安少女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峨眉空带九秋霜”之类。
送社饭
在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把各种肉调和在一起后铺在板子上,称作社饭。秋天祭祀土地神的时候,人们用社糕、社酒互相馈赠。妇女回到娘家,要好的兄弟姐妹送给她新葫芦,俗称“宜良外甥”。
断桥踏雪
西湖十景中,有断桥残雪一景。从断桥的一条小路一直到孤山下,放眼望去,残雪满堤,恍若万丈玉虹,横跨湖面,真是一大奇观。高雅之士,拄着策杖,缓缓踱步,边走边吟诗作赋,赞叹不已。
清明祭扫
《武林旧事》载有:“清明节的前后十天,城里的年轻人,个个梳妆打扮,浓妆艳抹,珠光宝气,成群结队,欢唱游赏,华丽的彩船上,箫声鼓声,终日不断。”
苏堤观柳
花柳撩拨人,鹅黄鸭绿,长长的林荫道上,花柳万枝,雾霭霏霏,掩映在人们的衣衫上。有心观赏的人,提着酒壶到花柳中独赏。
曲水流觞
周公在洛阳建都城时,曾见顺着流水漂浮的盛着酒的酒杯,所以诗中有“羽觞流波”。秦昭王把酒杯放置在河曲中时,见到一位金人,并且送他一把水心剑,命令他统治全国,于是就把此地命名为“曲水”。
踏青鞋履
三月三日,穿上踏青的鞋。
杏酪枣糕
清明节前一天,把粳米和麦子煮熟,用牛羊的乳汁制成酪,用捣烂的杏仁煮粥,用面粉裹着枣蒸熟,称作枣糕。
青精饭
在清明的前一天,采摘杨桐叶、细叶、冬青叶,用这些树叶的汁来染饭,使饭的颜色青而有光,吃了能助养阳气,道家把它称作“青精干食饭”。现在一般用夹麦青草捣汁,和在糯米中做成青粉团,用乌臼叶染成乌饭并制成糕,这就是过去所说的“青精干食饭”。
取红花
北齐崔林义之女,在春季,将桃花贴在脸上,口中念着咒语:“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光华;取雪白,取花红,与儿洗面作仪容。”
吞花卧酒
《春录》说:“手里握着清月,肩上担着春风,留着往后的日子细细品味;咀嚼着春天的花蕾,醉卧在万花丛中,不要错过了这大好时光呀。”
红餤双
春游的人们,用油脂米粉作红餤双,用竹竿成双成对,并且交错地挂在马前。
酿梨花
杭州的风俗。在梨花盛开时,将酒酿制好,取名为“梨花春”。
锦带羹
有一种名叫锦带的花,叶子刚刚长出来时,柔脆可食,可采摘下来做成糕。杜甫有诗云:“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怜草色望杏花
《长庆集》有“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带斜”的诗句。《劝农诏》中有“望杏敦耕,瞻蒲劝穑”之说。
泛粥祠膏
一妇女站在张成宅院的东南边,对张成说:“正月十五那天,你可以煮白粥,将粥撒在地上来祭祀我,我会让你今年养的蚕比往年好上百倍。”后来果真像她说的一样。
四时农事
旧时人们根据四季的变化规律来指导农耕活动,杏花的开放时间为三月至四月,望见杏花将落,农民们便动手开田复耕,当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人及早耕种。
花盖叶幄
夏侯湛曰:“春可乐兮,缀杂花以为盖。”谢万赋云:“幂丰叶而为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