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销售增加369%:引导式销售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客户购买心理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销售的定义

销售的定义:帮助客户做出决策与采取行动的过程。

也就是说销售不只是一个点:要或不要,而是有着许多决策点的连续过程。所有的过程都发生在客户的脑袋里,所以销售人员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客户走过决策的过程,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许多销售人员和我抱怨:“客户不专业”“客户不了解”“客户只在乎自己”“客户太强势”,等等。我认为这些抱怨都是正确的!但关键不是客户如何如何,而是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把自己放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客户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刷牙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上班途中想到的是什么?进公司时想到的是什么?你会发现,客户想到的全部都是自己呀!什么时候会想到销售人员呢?不是客户有需要的时候才想到销售人员,有需要也只是一个想法,不见得要付诸行动呀!只有客户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才会想到销售人员,期望销售人员能够提出一些好的方案帮他改变现状!

购买的本质

购买的本质就是改变,然而购买能够发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见图1-1)。

图1-1 购买的本质

(1)改变的欲望。客户想要改变现状,可能是对现状不满意,看到了更好的状态或防范未来的意外。客户改变的欲望越强,改变的速度就越快。人类的正面情绪有两种:舒适及快乐。舒适就是对于现状感到舒服又自在,而舒适的力量又往往大于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人对现状不是很满意,却不愿意改变的原因。所以,要人做出改变,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客户对于现状从舒适转变为无聊,从无聊转变为厌烦,从厌烦转变为痛苦。

(2)改变的能力。即使想要改变,但没有改变的能力,那么一切都是枉然。这就是为什么销售人员在采取销售行动的时候,总是会先确认谁会付钱。当然,使用者不见得是付钱的人。然而,有许多人都不认为自己具有改变的能力或资源,所以要人做出改变,就需要让他们看到及相信自己具有改变的能力或资源。通常我们会说这个能力就是机会!我总是记得老人说:“要不断学习,给自己有选择的机会!”

(3)改变的预期。客户也会评估:改变后的状态是否真的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改变后的结果与投入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个改变的投资回报率是否划得来?这个改变的结果与当初的预期之间会不会有差异(差异的大小就是“风险”)?如果把这个投入的成本用到别的地方,会不会有更好的回报(这就是“机会成本”)?

有改变的欲望是改变的第一步,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分析:为什么客户要做出改变呢?

改变的动机

关于改变的动机,在《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高杉尚孝.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M].郑舜珑,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书中的说明,我觉得是最好的诠释(见图1-2)。

图1-2 改变的动机

(1)改善现况(问题)。现在的情况发生问题了。这个问题可能是之前知道的,也可能是之前不知道的,或者是知道却觉得没那么重要或紧急的。所以,期望发生的状态与现在实际的状态就产生了差异,而这个差异就是所谓的“问题”,也是要改变的“需要”。这个差距越大,问题/需要就越大。

(2)追求未来(机会)。看到有个更好的未来可以去追求,这个未来是什么?不知道!总之,一定比现状要好!现在的状态与期望发生的状态(机会)就会产生差异,而这个差异就是所谓的“问题”,也是心中想要追求但未得到的“需要”。这个差距越大,问题/需要就越大。

(3)规避风险(风险)风险对于客户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有个理论不能被忽视:“反脆弱”。在互联网泡沫发生后,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关注于风险,也造成客户不断推迟作出购买决策,或有更多人员参与决策过程。企业的策略方向,从利益最大化,转为风险最小化。也就是说企业在不确定风险可以控制的状况下,宁可推迟决定。销售人员的方案更应该关注于在购买后可能发生的风险或意外,并谨慎地消除它。也就是提出的方案不但要有吸引力,更要“反脆弱”(除价格外挑不出问题)。。现在很好,未来也很好。但日子总不会一直那么好,不会每天都像过年可以拿红包。中国人在这方面是非常执着的: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每个人都期望“心安”,而这些“忧虑”就会让我“心不安”,这就是“问题”,是要改变的“需要”。心不安的程度越大,问题/需要就越大。

由上面的说明,就可以理解“问题”和“需要”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是称呼的方式不同而已。有时候,问题和需要会让人有点负面的感受;所以用另外的名称“挑战”和“机会”,这样会有种光明和积极的感受。当然根据当地的文化不同会有不同的用法,销售人员不需要太执着于自己的语言用法,而是要适应当地文化。有次与一家国企的书记谈培训案,我就请教说:“目前的运作有什么问题吗?”那位书记就说:“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怎么会有问题?我们看到的都是挑战和机会。”我顿时感受到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后面就用这样的态度与语言来进行讨论,后来合作很成功。

销售人员在这个部分经常犯的错误是用自己的角度去说服客户。这是非常糟糕的状况,因为你的角度对于客户而言只是一个“参考”而不是对方的“认知”。所以,销售人员应该提供“事实”,而不是提供“观点”。销售人员应该提供相关的“事实”,从而引发客户的“观点”。所以,销售人员的准备工作就是在寻找及收集相对应的“事实”,用适当的方式来陈述或表现“事实”而引导客户产生我们期望发生的“观点”真相的事实:销售人员提供给客户的资料,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观点。然而这个事实应该是经过设计的,这个事实能够引导客户从我们期望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产品/服务/方案。销售人员最糟糕的行为就是把产品目录发给客户,让客户自己参考比较。当然,很多销售人员都会说:“客户要我把资料发给他呀!”其实大部分这类客户请求是一种婉转的拒绝。。当然,销售人员在提供事实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客户从适合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这个事实,产生快乐进而有期待。

不改变的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有两个:快乐和舒适。快乐就是离开现有状态后所产生的愉悦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改变会创造惊喜和快乐。然而留在原地不做改变,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舒适,这也说明人类是一个习惯性的动物。在很多情况下,保持舒适状态的力量大于追求快乐的力量。我见过太多人整天抱怨现在的公司不好,建议他去找新的工作,得到的回应是:“同事的感情还不错,还是留下来吧。”然后继续抱怨。

人们不愿意改变通常有以下四个原因。

(1)喜好稳定。就是喜欢保持稳定的现状,这是一种安全感的追求,任何变化都会破坏这个安全的状态。面对这种原因,处理的方法要采取“种草”的方式,没有侵略性和缓慢地沟通,让他们看到现有的问题和欠缺的地方。当对现状产生不确定和紧迫性的压力时,就会失去舒适的情绪,而需要改变来重新获得舒适、安心的状态。

(2)避免后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M].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后悔是令人夜晚无法入眠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害怕做决定或改变,因为害怕做错了,将来会后悔。为什么后悔那么令人难受?因为它“无法改变”“让人无可奈何”,很多人研究佛学、修习正念就是期望能够放下后悔之心而活在当下。面对这种原因,处理的方法要采取“比较”原则,比较改变和不改变的差异,看到不改变会比改变更痛苦,那么就会愿意改变。有句话很好用:“人会因为没做而后悔,而人不会后悔做过的事情。”所以,改变观点是关键。

(3)改变的成本。改变都会有风险和付出的成本,所以保持现状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何必大费周章呢?这时候看到的都是因为改变而产生的付出和风险,而没有看到改变后的快乐和回报。面对这种原因,处理的方法要采取“评估”原则。评估改变的投入回报比率,评估保持现状的成本回报,如果两个一比较发现改变的投入微不足道,那么改变就变成一个必需的选择。

(4)选择困难参考“选择的困惑”,Barry Schwartz,TED.com.。当选择过多的时候,人并不会快乐,而只会迷惑及疲惫,因为做出选择也是一件耗神的事情。你想买一件正装,跑到琳琅满目的百货公司后却会放弃购买,为什么?因为选择太多而无法决定。面对这种原因,处理的方法要采取“引导”原则,用引导的方式陪客户一同走过一段旅程,把复杂的概念通过视觉化转变成美丽的风景,让客户在感动之余简单和安全地做出选择。

人们愿意离开现状而做出改变的决定,不是由理性来做出的决定,而是感性的(第二章的三脑理论会再探讨)。所以,帮助人们做出离开舒适圈的决定的方式,不是用理论去解释、去说明、去说服,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对方看到、感到并相信,这个时候他才有可能离开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