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35.松花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山野到处都是花,金灿灿的檫树花最先亮相,总是在村头高高地竖起小灯塔,向世人宣告春天来到人间。山上的千百绿色中总会有一抹红艳,那是映山红娇媚的身姿。淡粉红色星星点点的也许是野杏花野樱花,散在树丛里像一只只小小的眼睛。白得耀眼的则是玉兰花,像一颗颗夜明珠,散发出润泽而温柔的光芒。
马尾松也要来凑一波热闹,与这百媚千红不一样的,它的花朵并无婀娜的姿态,像一个小纺锤,色彩也土里土气,不是明媚的黄,是带点焦的褐色,在树丛里极其不起眼。
可尽管如此,还是有农人慕名而至,寻访它的踪迹。因为,松花是个好东西,据说服用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在历史上也颇有渊源的。
唐朝诗人姚合曾经写诗云:“拟服松花无处学,嵩阳道士忽相教。今朝试上高枝采,不觉倾翻仙鹤巢。”可见,采摘松花服用松花在唐朝就已经盛行了。
人们攀着树枝,轻轻采下一朵松花,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放进事先垫好报纸的篮子里。摘松花要挑选个头大,颗粒饱满却还未完全绽放的那种,焦黄色的花蕊上已经有淡黄色的花粉渗出,这是它的最佳采摘时间。
松树长得高,有时候采摘松花还得爬上树,幸好松树枝桠结实,分杈也不少,还是比较容易攀爬的。
摘回来的松花放到垫有报纸的大竹匾里,晒在阳光里,那些欲开未开的松花渐渐绽放。焦黄色的花蕊日趋饱满,几乎要胀裂开来,亮黄色的花粉占满了整个花蕊,茸茸的,看着让人的心都变得温柔了。
大概晒两天太阳,松花已经完全绽放。将开败的残骸轻轻抖动,捞出,报纸上就剩下了一堆黄色的粉末,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焦糖色的薄膜。拿来一面细筛子,倒上松花粉轻轻筛,将杂质全部剔除干净,算是完成了一个加工步骤。
松花粉污染少,直接服用也未尝不可,但是因为它香,容易招惹小虫子,花粉里难免有虫卵之类的,最好给松花粉喷洒点食用酒精。在我们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种东西,就只能采取原始的办法,上锅将它蒸熟或者小火炒熟。
等松花粉的消毒工作也就绪了,再晒个太阳,然后收进密闭的容器里保存。
松花年糕是从小到大的心头好。将年糕切成滚刀块,热水里汆熟,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和松花,一拌,简直是艺术品,嫩黄的松花和洁白的年糕融合,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让人食欲大开。尝一口,年糕软糯香甜,带着松花独特的清香,绵软细腻,一盘松花年糕保准端上桌就会一抢而空。
家里若是有手艺好的主妇,还会裹一些团子做成松花团。团子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拳头大小,椭圆形,先将糯米团捏成小杯状,装入馅子,豆沙的、芝麻的都行,再将口子封住,搓出一根小尾巴弯起来压在团子身上。远远看去,包好的团子像一只只大白鹅。
将团子煮熟,裹上松花粉,既可以增加美味又方便保存,真是一举两得。松花团子比松花年糕更有嚼劲,美味也不相上下。
擅长做糕饼的大婶还能借助一个个模型,做出松花饼,一个个精巧细致,清香可口。麻薯也可以制成松花口味的,比原味的多了山野之气,口味更赞。
总之,这松花是大自然给人们的回馈,集天地之精华,尽在那明媚黄色里。一抹,感觉春色无边,一拌,咀嚼自然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