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沟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序 内向,也能好好说话

我是一个将“谈情说爱”作为职业的人,因为我是一名“谈情”的情感主播和“说爱”的心理咨询师。

“说话”是我赖以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我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还要把话说得很漂亮。

但其实,我性格内向。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有个朋友要给我介绍对象,人家一听我是个主持人,连照片都没看就把我pass了,理由是:“女主持人啊,人来疯、自来熟,性格咋呼得受不了!”

介绍人说,这姑娘性格内向,人家说:“不可能,内向的能当主持人?!”

呵呵,这世界对我们打起标签来真是不客气。

没错,我性格内向,不仅内向,还慢热;不仅慢热,还敏感;不仅敏感,还很宅,我每年用于应酬和社交的时间份额特别少,因为我在陌生人社交的场合很容易就“没电”了。

我给自己“充电”的方式不是出去嗨,而是安安静静地跟自己待着——我是一个在独处中才会完整的人。

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情感主播之一。我曾在2010年和2011年获得全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并在2011年的颁奖典礼上代表当年的十位获奖主播发言。

是的,我其实很会说。

所以,“性格内向”等于“不会说话”吗?——不,性格内向才应该更会说话。

性格内向是什么?

1913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首次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他根据力比多(libido)的倾向,也就是人的兴趣和情志的倾向,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内向和外向。个体的思想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性的人;思想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性的人。

于是,人们普遍认为,外倾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内倾型(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其实,这是一种对荣格理论的误解。

在荣格的理论中,人的性格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像阴阳太极图一样,外向和内向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和英国的喜剧演员憨豆,都曾经在公开场合承认,他们的内心敏感又害羞。

心理学研究发现,内向的人之所以内向,并不是因为内心活动不丰富,恰恰相反——我们对外部世界其实是过于敏感的。

我们对一切外部刺激的反应都特别强,现场的气味、温度、声音、颜色、光影,别人的态度、姿势、眼神、话语……性格内向的人就像一个高度灵敏的接收感应装置,在社交场合它就会“特别耗电”,很快就会疲于应付,从而产生烦躁情绪。

性格内向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在意外界、只在意自己,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外界。

对方喜欢我吗?对方接受我吗?对方为什么用这样的眼神看我?对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对方心里对我是怎么想的?

于是,在我们还不够了解他人的上述意图之前,我们就会紧张,会放不开,会表现得很不自在。

我们心里渴望跟别人交流和交往,却又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会让对方失望,所以才会在陌生社交场合里,总是显得自信心不足。

把“性格内向”和“不会说话”画等号,皆是因为我们在人前过度紧张,而并不是真的欠缺说话的能力。

把“性格内向”和“不善交际”画等号,是因为我们在常年的“耗电”中既不了解自己独特的“充电”方式,又长时间地进行自我攻击——认为自己的性格内向就等同于低情商,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内耗过载,于是干脆收回了想要去主动社交的“触角”,仿佛一只鸵鸟,把头深深埋进了沙堆,只露出尴尬的粗壮的尾巴,却又被自己不停嘲笑。

但其实,我们的高敏感特质,如果能够在社交和说话中得到很好的运用,那么我们就应该是最会说话、最有情商的那种人。

因为敏感,我们更容易体察别人当下的情绪,并由他的反应体会到他的内心,所以我们就更容易说出对方此时此刻最想听到的话。只需要加以语言技巧的训练,我们就能够很轻易地成为善于沟通的高情商的人。

因此,这是一本教你语言和说话技巧的书,也是一本语言表达心理学的书。根据多年来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实践和积累,我还专门准备了二十六节声音训练的小练习,同时在书中附了音频示范——想要会说话,没有让自己更自信的好声音怎么行?!

说话好听了,你的情商才能得到快速提升。

声音好听了,你的气质才会更加打动人心。

性格内向的我,从一个原本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小透明”,成长为一名国家电台的主播,一名心理咨询专家,再到一名创业者,一路“打怪升级”,越来越自信;社交份额并不多的我,也有了一个温暖深情的朋友圈,我的很多好同事、好同学和合作伙伴,最后都成了我的“后天亲人”。

亲爱的,我可以,你也行!

这本书,献给跟我一样性格内向的你,我们一起加油!

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