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不忙,人生慢慢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不慌不忙,温爱生活

亲爱的慈怀读书会的女性朋友们:

转眼已是春夏之交。

仿佛还是三年前,我刚满三十岁,刚从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北京,搬家到上海,刚到慈怀读书会入职。

那时,自己还未婚未育,带着少女的天真与高傲,以及对这个世界理想主义的崇拜,我曾想过去做很多美好的书,召集许多作者以慈怀读书会为码头,分享读书和写作心得,高会群贤,曲水流觞。

本以为这个简单的愿望会中断,未想到,坚持至今。比如,我所主持的女性成长读书会,固定时间在读者书店举行,每期会邀请一位作者,或由我自己,跟大家分享一本书或阅读的感受。比如,我邀请了许多作者朋友围绕一个主题写文,出版了许多合集。比如,我采访了众多作者、学者,遇见了各式有趣的人,写过各样精彩的人生。这让我更敬畏生活,敬畏文字,敬畏活着本身。

如此分享、记录、出版,因为坚持,而有了格外不同的意义。

这一次,我又把我特别喜欢的作者们聚到了一起,想要出版一本书。他们问我主题是什么,我说,写出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自己理想生活的模样。不要局限,不必设限,不慌不忙,人生可以慢慢来。也可以看看别人的世界,写下一种期待,哪怕是妄想。

可能是激发了其中的一些作者,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好朋友绒绒说:“妄想,我喜欢。如果只是写梦想、理想的生活,可能会让人觉得那很乌托邦,可以不用实现。但我觉得我可以在写出来的过程中加深对自己的理解,以及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期待。写下来的瞬间,我才懂了内心的热望。”

我们慈怀读书会的读者大多比较成熟,女性朋友居多。三年前,我觉得自己很了解她们在想什么,甚至还可以在黑板前画出她们的人物画像。此刻,我也成为其中一员,拥有与她们同样的生活和困境,却不敢贸然地说自己理解任何人或人群。

经常有女性朋友跑来问我各种问题,婚恋类的困惑居多。我每次都是使出浑身解数来帮助她们,期待有个好的结果。这与从前未婚未育的自己,总能轻易侃侃而谈给出许多建议不同了。我深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只能以善意来温暖每个信任我且向我求助的人。

女性朋友们,人一定会随着经历、时间而变得沉甸甸的。但我并不排斥这种感觉,即使它有些厚重,即使背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但这,恰是活着的意义。如果我比从前更沉默,或我给出的建议比之前更温和,不是我中庸,而是我更愿意,所有的我们都可以再给自己一段时间、一个机会、一个视角,来重新看待困境。

我们可以为未曾得到的东西而沮丧,为已然逝去的事物而懊悔。但女性朋友们,你们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别认为“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该用自己仅有的能量,让世界变得美好一点。

汪曾祺曾有段时间,因生活之苦和委屈,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恰好又读了一些西方现代派的作品,于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写了一些有悲观色彩的文字,来冷嘲人生与经历。他的老师沈从文立刻写信给他:千万不要冷嘲。在任何逆境面前,不能丧失对生活的爱。对人和事物,要保持一种“温爱”——充满温情,以及同理心。

就像沈从文先生被下放到咸宁干校时,依然写信给黄永玉说:“这里的荷花真好。”八十岁时,沈从文先生每天还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写完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的巨作。其实,他靠的就是内心不断燃起的一点微光,以及愿意在困顿的生活里顿悟的信念。

念于沈从文先生的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温爱,这一次,我又把最喜欢的作家朋友们聚到一起,期待他们能用自己的理解,讲述他们所理解与期待的理想生活方式。

这二三十位作家,年龄不同,身份各异,但我一直欣赏他们的执着——沉浸在文字和思考的世界里的享受感。所以,他们笔下的理想生活,有李子柒回归自然的田园诗意,也有小镇青年拼搏在北上广不向命运屈服的逆流。选择本就无对错之分,但向往总带着感性的天真,让人沉迷。

我是多么期待有一天,自己能继续以不同的话题、主题,再次把不同的作家聚集起来,和女性朋友们一起畅聊人生,疗愈生命。

人的生命都是有能量的。物理学里有个奇点定理,也就是每个物体,在没有寻找到自己爆发的规律前,它是安静的,沉稳的,甚至会是低落的。而一旦找到自己的奇点,它就会爆发。人也是如此,一生都在寻找奇点,但奇点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认识自己,应该是被社会和年龄雕琢成美玉后,依然没有丢掉生命本来的野性血性,没有丧失与生俱来的纯真率性。

愿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这是最好的方式。而我更期待能为你们找到更好的作者,记录下他们的思想、见识,与你们的认知碰撞、交融。

更愿我们都能成为不一样的烟火。

你的老朋友 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