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招聘做到极致2:灰度招聘全攻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如何理解“灰度”及其应用

根据笔者的思考与总结,“灰度”思维包含以下含义及运用:

(1)黑与白之间的“灰度”地带

思考问题、做决策、做事情,不是只考虑黑还是白的单项选择题(比如只有A、B两个选择),而是多项选择题(除了A、B、C、D,还有一项E)。

一般来说,由于人们总是从自身角度看待问题,这时候选择的答案非白即黑。如果我们具有“灰度”思维,就会有意识地把其他人提供的信息作为参考,形成黑与白之间的“灰度”地带,这时所选的答案往往是最接近真相的,最符合实际情况。

(2)“灰度”意味着获得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灰度”意味着对多样性的接受,对各种不同的思维有着包容的态度,这样就可以借助各种思维的碰撞,激发创新的能量,“灰度”的东西往往是跨界混搭的。

“灰度”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它永远接纳新的东西融入进来,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具有“灰度”思维的人不会固执己见,他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的思想。

“灰度”思维包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灰度”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3)从混沌到清晰,再从清晰到混沌的循环过程

任何事物都会存在从混沌到清晰,再从清晰到混沌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一个阶段的“混沌”其实是在酝酿着下一个阶段的“清晰”,“清晰”生自“混沌”。而这种“清晰”经过一段时间会步入另一个新的“混沌”期,但这个“混沌”已非原来的“混沌”,而是一个新阶段的“混沌”。

战略思考者往往会有意识地把握“混沌”与“清晰”的交互节奏,并利用这种交互方式让组织的战略不断明确、清晰、聚焦,让组织的“创新”螺旋式上升,这就是“灰度”的作用。可以说,“灰度”就是伟大人物的有力武器与工具。

(4)开放、妥协、“灰度”,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笔者的另一本著作《经营型HRD:人力资源总监7件事》中提到HR高管要修炼卓越的领导力,就要学会任正非所说的“开放、妥协、灰度”。

笔者在书中说“开放、妥协、灰度”三者是一种递进关系。

首先,领导者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他不固执己见,而是有胸怀,听得进各种意见与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可能来自于客户、供应商、管理者,或者是员工,他都可以兼容而听,把其视为一种客观存在,陈列于眼前。

接着,他采用自己思考或者与众人讨论的方式,把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相互中和、平衡,在观点的互动碰撞中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并有意无意、自然而然地对自己原有的观点进行修正,使其更趋合理化,并不断优化,这其实就是“妥协”的过程。

最后,当他完成这一奇妙的组合,得出的是一种“灰度”的方法,用以应对现实的场景,反而是最为贴切的,其与现实场景的“吻合”程度可以说是妙不可言,是一种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最优化的决策。

(5)顺着在混沌状态中选择的那个方向走出正确的下一步

具有“灰度”思维的人会在“混沌”中冷静地观察、思考、甄别、挑选、整合、创造……他充分利用混沌状态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做出决策,走出正确的下一步。

因为目前掌握的信息还无法让你做出长远的决策,所以它只是在现在的形势和目前的资源约束下走出的下一步,而不是很多步。当你走完这一步,站稳了,再考虑下一步,那时候,下一步的道路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而且下一步可能会融合新的信息,形成新的“混沌”状态,然后你又做出下一个“正确的下一步”,这就是理性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6)“灰度”学习,“灰度”信息摄入

当我们从事某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时,不要把这个专业领域的边界与其他专业领域的边界分得太清楚。比如我们从事HR工作,不要把HR与业务工作的边界分得太清楚,不要非白即黑地分清彼此的角色,我们只要认识到对业务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是自己交融学习的范围,就会产生好奇心,特别关注业务知识,进步就会特别快,对业务知识的吸收与领悟更好。学会这种“灰度”思维的人将获得更强的学习力,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识与信息。

肯·布兰佳在《知道做到:如何将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生中不经意的一些伤害可能会损害到我们的信息过滤系统,使我们习惯带着焦虑、消极、犹豫不决、先入为主或是坚持固有思维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这种思维习惯叫作“发臭思维症”。因为先入为主的“发臭思维症”成为大部分人前进的障碍,我们便可以明白为什么站在金字塔尖的总是少数人。

消极过滤系统是可以改善的,前提是让自己成为“绿灯思维者”。“绿灯思维”就是带着孩子般的纯真,保持好奇心,积极聆听信息,经过思考、筛选,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加以应用。成为“绿灯思维者”后,一首歌、一幅画、一句话、一个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你获取灵感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