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牌与IP:躯体与灵魂
(一)IP化:助力品牌的时代进化
品牌在营销中的重要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但品牌建设的方式与方法需要与时俱进。
品牌诞生并大发展的原因是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需要差异化的品牌来体现不同。
IP诞生并大发展的背景是信息时代到来,信息爆炸导致的信息碎片化和粉尘化使得人们的注意力稀缺,需要特立独行的IP化表达来进行全面、多维、深度的差异化。
品牌和IP都在追求差异化和深度差异化,打造IP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品牌进行再造和升级。
由于市场环境、竞争维度和消费者的变化,品牌角色在进化过程中,也不断摆脱单一维度和属性,向多维、立体、有机的结构化方向演进。品牌也追求同消费者共鸣,实现品牌共建,既有理性路径,也有感性路径,而且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品牌建设和传播的主阵地也逐渐由“一度空间”变为“三度空间”。
IP快速成长和大发展的背景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可以说,IP成长的土壤就是互联网,这就使得IP进化出了适合网络生存的一切技能:独特的内容能力,人格化演绎,自带传播势能,流量可变现,不断地拥抱新技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IP身上进化出来的武器,可以被品牌所借鉴甚至嫁接。
在我们的理解中,IP与品牌不是两条互不相关的并行路径,更不是互相冲突的对立所在。品牌IP化的过程理应视作一个进化、升维的过程,是对已有品牌资产的升华。
多数情况下,我们谈论的品牌IP化,都不是指那些从无到有初创的品牌,尽管很多新创立的品牌更容易以IP的方式生长出来。更多的情况是,以现有的品牌为基础,对已有的品牌认知、顾客态度、关系程度等进行解析和评判,通过对品牌自身的基因提取、资源发掘,找到IP化塑造的原点。
如果要界定品牌与IP的关系,那么两者之间应该更像基座阶梯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是基座,是连接消费者心智的基本保障;而IP化则是向上的台阶,是在基础性“品牌知识”之上赋予的情感与精神共鸣,是升华了的品牌。因此,有人说:“IP天然是品牌,但品牌未必是IP;品牌进化的高级阶段是IP。”
(二)IP化品牌的兼容特质
品牌IP化的前提依然是品牌。它并不是要求企业天马行空,凭空捏造出一个IP,而是基于品牌自身的基因和土壤,基于品牌在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变化,基于品牌和产品所服务的人群进行演绎。这样的品牌IP不会脱离于品牌,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和不自然,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品牌IP化并不是将品牌完完全全地打造成IP,因为IP是一种结果。
品牌IP化更多的是用IP的思维和方法来思考和运营品牌,最终的目的是让品牌资产升值。不是所有品牌都要成为IP,但IP是品牌进化的高级阶段。
品牌最大的功用是降低人们的选择成本,是一个特殊的契约或者信任代理。那么品牌一定会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更加“可信”,不断地提供一个又一个的“信任状”。这些定位和信任状为了准确可信,往往是非常理性的。虽然品牌利益中,品牌对消费者的精神利益有所关注,但是这种关注是品牌提出的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理由,它不完全是消费者自身情绪、情感的完全体现,而是被有意识引导的,并未脱离品牌定位,这就使得品牌的物性感非常强烈。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进入了“感性消费时代”,他们不仅仅追求商品满足性能需求,还追求在购买的过程中的心理满足。品牌的IP化必须挖掘品牌的人性,人性意味着情感。品牌从情绪、情感甚至情结层面同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这种沟通可以让品牌降低物性,去营销化,从而让用户产生精神共鸣和心灵依附。
这就是苹果电脑和苹果手机卖得好的原因之一。从纯性能角度讲,很多人吐槽苹果电脑的系统、散热、显卡等,甚至有人觉得售价1万多元的电脑的综合性能不如售价5000元的其他品牌的电脑。但是,iMac仅仅凭借其漂亮的外形、轻薄的造型就俘获了一大拨消费者,很多人“看一眼就爱上了她”,“颜值即正义”。再加上乔布斯传奇的人生经历和追求极致与完美的人设,让很多人成为苹果的粉丝。使用苹果的产品,也会被贴上前卫、时尚、科技的标签。
如果说定位的目的是占据消费者的心智,那么品牌IP化则专注于消费者情智。情智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
如果心智是理性化的思考,那么情智则更偏向感性化。从品牌资产理论角度说,品牌定位代表的是品牌资产建设的理性路径,品牌IP化则是感性路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情智资源依然有限,人们往往对过于平庸的人或者事件难以记忆,反而是对特立独行的人、反常的事件记忆深刻。
营销专家陈格雷认为,情感是分层次的,影响IP的情感层次从浅到深,分别是情绪、情感、情结。“口红一哥”李佳琦的一句“Oh my God”,就能让很多女生疯狂开启买买买模式,以至于很多直男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一句OMG”。这句话,与其说是赞叹口红多漂亮,倒不如说是开启了女生爱美和乐购的情绪。情感更深一层次,很多网红IP受追捧的原因是情感认同,是粉丝们觉得自己想做或也是这样的人,而漫威超级英雄们受追捧,则是观众内心正义必胜情结的体现。
传统品牌是先有产品,后有用户——从产品到定位,从定位到目标人群,从目标人群到连接,从连接到势能,通过势能获取信任,最后沉淀用户。
IP的打造是先有用户,再有产品——以内容获取信任,以信任获取势能,以势能获取负成本连接,以负成本连接获取产业链延伸,以强用户运营获得流量变现。
品牌IP化需要以品牌为媒,这就意味着品牌IP的原始用户来源于品牌的现有用户或者潜在用户。将这些消费者作为内容生产的目标人群和原点人群,品牌主动介入保持和原点人群的强关系,利用原点人群积累的信用资产形成原始势能,持续造势,进行低成本或负成本的连接。
小米的生态链逻辑就是如此。
第一阶段,小米通过米柚系统聚拢人气,获得了一大批粉丝。在有了50万名米柚用户之后,小米开始规划设计、生产手机。这一阶段,小米专心打磨米柚和手机的品质,利用高性价比吸引了大量用户,通过手机将用户和小米连接起来,也通过粉丝文化将人与人连接起来。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在供应链、技术等方面的实力积累,小米以手机为核心和基础,不断向外拓展产品范围,形成聚焦于“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的生态链。在这个过程中,小米通过生态链企业的优质产品继续吸引新用户,完成“人与物”的连接,进而完成小米用户间“人与人”的连接。
注重性价比是人的本性,小米依靠高性价比打开市场,生态链企业也可以复制小米的成功模式。打造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粉丝文化是小米独特的营销方式,生态链企业的文化也必须与小米文化合拍,重视与粉丝之间的关系,这样小米的销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对接到生态链企业。
与其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产品,不如先去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粉丝,深挖数据和流量,然后找到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再根据痛点去发掘变现的产品或者服务,到时候你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出去可能会更简单。小米“铁人三项”智能生态图(见图1-3)。
图1-3 小米“铁人三项”智能生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