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找点事情做

龙江船厂曾为宋、元制造过大量海船,为明王朝保卫京畿、防御倭寇、海上漕运、江防、海防……做出巨大贡献,也曾为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长二十余米,宽五米,排水量可能超过三十吨的福船。高大如楼,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

据说在海上有良好的运动性,遇上大风浪也不会轻易翻覆,适合远洋航海。稳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时,福船式的船有较大机会存活。

沙船可不是装沙的,这是一种防沙平底木船。船上装有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船厂匠人说了,前元时期大沙船达1200吨以上。

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的广船若是与福船在海中相撞,福船会被撞碎。

匠人们表示现在的船虽然偏小,但是完全有能力造出来更大的船。

老朱和大朱自然知道一些消息了,知道了朱雄英最近这段时间对于船、对于大海非常感兴趣。

所以袭封靖海侯的吴忠得到了机会,他的父亲是被追赠海国公的吴祯。他在朱雄英出生的那一年总领江阴四卫水军,出海追捕倭寇,一直追到琉球附近海面,缴获倭寇兵船,献俘京师。

如今作为大都督府佥事的张赫主要负责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但是他现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一旦皇太孙有所问,必须要如实回答。

这简直就是老朱家的传统了,老朱面对大朱的时候,那是不吝放权的,让太子身边有着一大群文臣武将。现在太孙虽然没有掌权,可是太孙要是想要和文武接触,老朱并不反对,甚至是乐见其成。

倒是宋国公冯胜上表请罪,周王朱橚请罪的折子也很快传来。

这一对翁婿现在知道害怕了,私下里见面被锦衣卫知道了,皇太孙可是敲打了。周王朱橚也不敢大意,倒不见得是害怕皇太孙,主要是担心他的父兄多想。

老朱和大朱非常满意朱雄英的表现,皇太孙的表现算得上是进退有度、很有分寸的。

朱雄英对一些军武之事感兴趣,这一点老朱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们也从来都不阻止朱雄英去找一些武勋,也安排了一些武勋给朱雄英讲课。

不过朱雄英也不会和这些武勋有过多的交流,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看起来这个皇太孙只是想要知道一些军务而已,没有打算现在就在军中培养羽翼的打算,没有想要在这个时候插手五军都督府或者各地卫所的意思。

朱雄英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他也算是乐在其中。

时不时的跑去骑马射箭,兴趣来了还和傅让等人在演武场放对。至于一些大儒、翰林给朱雄英讲课也是有的,或者是武勋给朱雄英上课,这也是存在的。

少不了的,朱雄英隔三差五的出宫逛逛,昭狱之类的地方去的少,船厂去得多。

英武少年再次出现在应天府的街头,身边跟着几个人。除了五大三粗的青年之外,也有面白无须的青年,包括看起来年岁不小的中年人。

少不了的还有傻小子,以及亭亭玉立的少女。

“靖海侯,都说虎父无犬子。”走在前面的朱雄英忽然开口,说道,“若是让你督剿倭寇,可敢领命?”

吴忠连忙跪下,信心十足的说道,“末将愿立军令状!”

朱雄英笑了笑,随即说道,“我最近也留意了一下,据说东瀛分裂,似是出现南北两朝。那些战败的,跑来劫掠。那些人当中,有什么领主、商人、浪人,也是该死。”

吴忠继续听命,而朱雄英则开口,“这里面也有不少暴民,有着一些我大明子民。我给你道旨意,给我多抓些倭寇,给我搞清楚东瀛的状态,摸清楚那些倭寇的底细。你是靖海侯,以后能不能乘袭海国公,那就看你能耐了。”

吴忠表情振奋,激动说道,“末将领命,多些皇太孙栽培!”

看了眼冯城,朱雄英说道,“北地你就别去了,和靖海侯一道出去吧。二舅,你也跟着一道去吧。若是二舅立功,外甥也好说上话,为二舅争个爵位。”

常森立刻开心起来,作为皇太孙的三舅,他自然是不适合出去领兵的。但是不出去领兵,他哪里有机会立功啊。

虽然作为开平王的三子,虽然有荫封,不过基本上也落不到他的头上来,那是大哥常茂的爵位。想要争取一个爵位,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又是愉快且充实的一天,朱雄英在外逛了一天,去了一些地方,看了看自己想要看的东西,掌握了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

至于他的弟弟妹妹们这个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只要跟着他们的皇兄,就有出来逛的机会,不用像其他皇子、皇孙那样在皇城里困着。

如今的皇宫里,小孩子可不少。不要说一些还没有成年的皇子了,皇孙也开始多了一些。

比如说朱标第四个儿子朱允熞也出生了,这也就是朱允炆的同胞弟弟,是真正的亲兄弟。

朱雄英回到了皇宫,打发弟弟妹妹回东宫,他则是直奔武英殿。既然已经开口了,当然要将一些事情落实,他也不担心一些事情,这并不难。

看到朱雄英,老朱就说道,“太孙,你该是知道咱的海禁吧?”

朱雄英还真的知道这些,主要是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

因为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之争夺天下,使他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担忧。再加上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和倭寇的猖獗,老朱确立了严厉禁止的政策。

包括此前的胡惟庸案,就有‘通倭叛国’的罪名。

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而洪武十四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所以这样以来,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朱雄英点头,只不过他随即说道,“皇爷爷,我也知道海禁。只是孙儿看了两宋时期的一些税收,海市带来了足够的商赋。对了,皇爷爷,咱们的税太低了。”

朱标放下毛笔,皱眉说道,“英儿,你可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现在的大明,采用的是唐宋时期就才去的两税法,也就是将百姓赋税划分成“夏税”和“秋税”。

由于南北方土质的差异,朱元璋又在税率方面提出了“南北分治”的改良,所以江南一带诸如苏、松、嘉、湖、杭等土壤肥沃的地区,税率就普遍比北方地区更高一点。

“儿臣自然知道,只是若是翻看历史,历朝历代最后总有土地兼并,百姓没有其田。那些富户,倒是会想法逃税,士绅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赋税和徭役,一般的平民百姓税收负担越来越重,而一些官僚士大夫他们既不用向国家纳税也不用承担徭役。”

朱雄英继续开口说道,“皇爷爷厚待读书人,这是好事。秀才免徭役,这没什么。就是这些读书人,他们若是考取了功名,立刻就收受别人的土地,那可怎么办?”

老朱和朱标一愣,这件事情他们觉得需要认真考虑。

而朱雄英继续说道,“宋时,两税一度占据财赋一半,据说南宋时只占赋税不足两成。商税增长,这已是财政主要来源。皇爷爷这三十税一,有些马虎了。”

老朱不高兴了,连忙说道,“英儿,咱可是无物不税。官家钱、牙税、契税、酒水税都是住税。抽分税、门税、钞关税,这都是过税。”

朱雄英则直接‘顶撞’,“皇爷爷,孙儿知道皇爷爷重农抑商。只是孙儿想着,现在的好政策,以后未必就好。我大明人口自然越来越多,秀才、举人、官宦也越来越多,都免税可不成。”

老朱有点不高兴,朱雄英继续说道,“内帑向来空乏,孙儿想着是不是......”

朱标忽然笑了,对老朱说道,“这孩子先前说了一大堆,有些倒也有道理。不过看来,就是想要内帑之权。父皇,他现在也没心思读书,让他闹一闹。儿臣盯着,想来不会出大乱子。”

老朱也笑了起来,说道,“行吧,该给他找点事做,要不整天四处乱逛,游手好闲像个纨绔!”

朱雄英开心了,立刻趴下,“孙臣谢过皇爷爷,儿臣谢过父皇!”

朱标随手将毛笔扔了过来,朱雄英笑着躲开。

老朱笑而不语,他的标儿若是现在登基,想来也是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