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39)过鬼子市,过刘黑七
炎炎夏日,最惬意的生活,莫过于闲暇之余品一口香茗,继续我们的探秘和发现之旅——
文明探源之旅,千年传国古槐树之39
过鬼子市,过刘黑七
小说、影视剧中的土匪,有时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难免会或多或少夹杂了一些个人的情感色彩,甚至有些作品为了吸睛,会把土匪之流描绘成侠义忠孝之士,而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就是再凶恶的土匪也有其善良的一面,这多少迎合了大部分人的逻辑思维。
纵观当代写土匪最出名的几部作品《乌龙山剿匪记》、《红高粱》、《刘黑七》等,我还是感觉《刘黑七》这部电视剧表现得更真实一些,因为早在电视剧播出之前,就听我奶奶讲过关于刘黑七的真人真事,后来出了电视剧一比较,还真是演得跟现实的刘黑七差不多。
听我奶奶说,解放前,遭土匪“绑票”那是常有的事,舅姥爷结婚的时候,晚上听见有人砰砰的拍门:“开门、开门、快开门”,舅姥爷见事不好,就赶紧藏那些值钱的东西,正藏着土匪就翻墙进来了,于是土匪将舅姥爷的新家洗劫一空、连被褥都没剩下,舅姥爷也被绑去做了“人票”。
为了花钱“赎回”舅姥爷,一家人东借西凑,还是凑不齐土匪要的赎金,最后家人背着半麻袋钱币苦苦求情才把舅姥爷赎回来。
刘黑七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巨匪,有一回舅姥爷打听到刘黑七的队伍路过,就哭着跟他父亲说:“爷,我顾不上你了,我先跑了,你多保重”,说着就带着一家人边跑便吆喝:“都快逃命啊,刘黑七来了,快逃命啊,刘黑七来了……”于是舅姥爷路过的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加入了逃命的行列,留下的,全都是年纪大的、生病的和跑不动的。
而等到风声过后,村民再陆陆续续回到家里。舅老爷的父亲因为老糊涂了,家人回来的时候发现土匪也没把他怎么样,只是床上的被子不见了,过来好长时间后,舅奶奶在去柴禾垛里取柴禾时,突然在里面发现了一床被子,一看正是躲土匪时丢的那床,于是家人都说舅姥爷父亲的糊涂病被土匪吓好了。
听奶奶说:“刘黑七的队伍很长很长,过了三天三夜才过完……”,那时候土匪的队伍都是步行的,他们打家劫舍,居无定所,所以才有了“过队伍”、“过鬼子市”这一说。
“过鬼子市”,就是日本侵华的那个时候。同样,鬼子的队伍也是“很长很长”,而鬼子又跟土匪不同,他们所到之处,就要求村民杀猪宰羊把最好的酒菜奉献出来犒劳“皇军”,招待好了鬼子就不会杀人,也是为了免遭杀头的厄运,村民们都挨家凑鸡蛋、凑粮食招待鬼子,谁家出多少东西都有人做个账目,因此就有了“过鬼子市”这一说,其实这也是免于杀头的权宜之计。
听我母亲说,鬼子来的时候她还小,也不知道害怕,鬼子在她家的过道里躺着休息,她就来回的从他们身边走过。
在大槐树附近我的老家,鬼子队伍路过的时候,有个人抱着小孩在院子里瞒着墙头看热闹,这时过来一个小鬼子,他看见孩子挺可爱就走过来:“ge dou、ge dou……”(音)地逗孩子玩,我老奶奶还壮着胆子来花被(批评)他:“你别吓着人家孩子!”
领头的鬼子发现这个小鬼子开了小差,就过来朝他的手开了一枪,顿时,鲜血开始滴答滴答地往下流,这个小鬼子一声也不敢吱声继续跟着队伍往前走,老奶奶当时不无心疼地说:“唉,都是爹娘生的,肉长的,能不疼吗?”
据此分析,正因为鬼子在侵华前期的这些“表现”麻木了大部分国人的心,以至于在日军攻陷南京的时候,全城的人包括缴械的士兵,竟然极少有人反抗,他们都错误地认为,只要听鬼子的就不会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