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对于袁术透露自己本身有称制的打算,张邈感到十分不解,认为袁氏家族历来深受汉家恩宠,其理当要为汉室的延续而同心勠力,而如今却要割据自立,这实在难以让人理解和认同。而事实上,有关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这个事情,因孙策手下有士兵知道玉玺正在孙策的手上,所以就跑到袁术这里来想将情况通报给袁术知晓,然后好能够从袁术这里获得一些奖赏。然而尽管孙策及时追到了那个士兵,并立时将其杀死,但这个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被透露了些许的风声出去。
所以,袁术这方在听说了这个情况以后,就开始在心底里暗自的计划起了这个事情来,然后想看看具体要该如何从孙策那里将玉玺给弄到手。因而袁术此时已经是铁了心的想要背汉自立,这导致张邈此时在袁术这里实在看不到什么可以依靠的希望,所以随后便只能又离开了这里。尽管袁术对其这方也发出了邀请,但是其本身却并不想掺和这个事情,所以就理也未理的予以了摇头拒绝。
而尽管张邈此时选择了离开,但袁术却害怕他在回去之后会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于吕布,然后给自己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便随即派遣手下的士兵前去把他给袭杀了,并对外声称他是被自己手下叛变的士兵所杀害的。而后,这个事情在传到了吕布这里以后,吕布便写信给袁术向其问询了个中的一些情况,并向袁术询问对于派兵前来支援一事具体又是什么态度。然而,书信投到驿站发送过去以后,却迟迟并未能够得到袁术那边任何的回复。
是时,张杨与眭固及于扶罗等率领步骑一万多人,由野王出发前往安邑,然后留白绕及于扶罗的弟弟呼厨泉在河内留守。随后,张杨命眭固、于扶罗同韩暹、李乐等人驻军于大阳,以防范李傕、郭汜等人那方,然后自己与董承留守安邑负责侍奉刘协。
随后,李傕与郭汜那方在找到足够的船只后,便准备要渡河到对岸去,然而就在渡到一半的时候,便受到了驻军于大阳的将领们的埋伏与袭击。于是李傕与郭汜那方因无法正常的渡到河对岸,所以便随后又暂且退还了回去,并随之返回了弘农那里准备调集更多的人马过来增援。
由于在河东这里呆着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张杨便与董承商讨计划要将刘协给转移到洛阳去,但是河东的其他将领却大都并不同意。其等认为在河东这里尚且还能有黄河天险可以据守,而洛阳那里眼下则既残破而又无险可依,以及对于照应天子日常的生活也十分不便,所以都不大赞同现在就迁到洛阳去。
于是,张杨那方就建议先派遣使者去与李傕等人讲和,然后他这方再返回河内与张汎那方商讨一下,看能否再联络到荆州刘表那方。可以先收集一些资材来修缮一下破损的宫室,然后等这边都准备的差不多妥当了,他们这方再将刘协给转移到洛阳去。
随后,刘协便派遣了太仆韩融前往弘农,去与李傕等人进行谈判。韩融因为曾经做过董卓的使者,与李傕等人也都有些熟络,所以在交涉上就可能比较容易谈得拢一些。而韩融向李傕等人表示,说吕布那方正准备要率军前来讨伐他们,但眼下天子打算对他们赦免,好让他们可以留在长安负责镇守西面的门户;所以让他们多看清一下当前的形势,不要一而再的错失正确的决断。
李傕等人一听说吕布要来,不由立时都有些紧张了起来,且随即经过几番商讨以后,便都立时表示愿意接受和谈。随后,他们各自撤军返回长安,并将之前所虏劫的大臣和宫女等人都给全部释放,然后和解的事情便算是就此完成。之后,张杨便又率领本部返回到了河内,然后开始着手准备修缮洛阳宫室的事情。
是时,沮授向袁绍提出建议,认为袁绍的家族历来在汉室朝廷都有人身居高位,且一直都保持着忠义的形象;而如今汉室朝廷的势力衰微,宗庙遭到残毁,天子也流亡在外;各州郡虽然表面上以公义自居,但实际上却只是图谋己强,然后各自相互兼并,其等心下并未怀有任何忧国为民的良好用心。而眼下冀州大致安定,不但兵强马壮,而且士人归心,这正是其这方派兵往西迎接天子驾临的良好机遇;倘如能将天子迁于邺城定都,则其这方即可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如此试问这天下谁人又能够抵御得了呢。
对于沮授的提议,袁绍心下是赞同的,只是之前已经背弃了与吕布之间的约定,如今又要返回到这条道路上来,这让他不能确定这个事情具体能否被天子那方所接受。所以,为了确认一下这个事情是否实际可行,袁绍便派遣郭图去往河东那方进行探看一下,看这个事情具体是否能有成行的可能。
随后,郭图便携带贡品前往河东向刘协进献,并向刘协提出了袁绍这方想将其迁往邺城定都的意向,并问刘协那方对此是否能够加以接受。对此,刘协则认为邺城并非久居之地,但可以暂居一时,其之后还是要返回洛阳去的。于是,郭图便返回黎阳向袁绍回禀,认为可以先将天子给迁到邺城暂居,其它的之后要怎样可以之后再说。
原本袁绍已经打算要按沮授和郭图的提议迎接刘协到邺城暂居,但这时淳于琼却忽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汉室如今已经残破,眼下时日也已无多,想要匡扶兴盛起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各相据守州郡以图割土自立,且动不动就能够聚集起数以万计的兵马来;这正如秦末天下纷争时的局面一样,谁的手中有足够的实力谁便可以称王称霸。所以,与其将汉天子迎到近前来,动不动就要听命行事,还不如自己割据一方要来得更为快活;不然一旦按这个计划执行,你想干什么都得要在朝堂上去请示;而一旦完全按照规制去向那方进行请示,则自身的权威就会立时遭到削弱降低,而如果不作任何请示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为之,则又会被立时判定为违抗王命的作为,到时又将免不了要受到一顿严厉的惩戒与处罚。所以,这个计划并不是什么真正可靠的计议,还不如就这样自行的干晾着,免得到时候各自都觉着为难。
不得不说,这个淳于琼对于此番事情的一通分析还是很有条理的,就连原本支持迎接计划的郭图都立时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番解说还是有其道理的。因而这就影响到了袁绍原本对于这个事情的具体思路和相关决断,就开始犹疑起了到底要不要派人前去迎接刘协前来定都邺城。
然而这时一旁的沮授却又忽然表示迎接天子定都于邺城是正得其时,也是天下道义的归属所在,如果其这方眼下不趁势去作为,一旦有其他人去作为,恐怕到时其这方想要追悔都是来不及的。而尽管沮授再次对袁绍发出了劝谏,甚至于让袁绍都联想到了吕布那方一直都在计划迎接刘协返回洛阳的事情,但其最后依然还是决定要放弃这个计划。
因为刘协自己也已经说了,他不会在邺城呆得太久,早晚还是会回到洛阳去的。所以既然不能长久的呆在这里,那就意味着不能给自己长久的利益,而既然没有什么足够的利益或好处,那他也就没有必要去白费这个力气。所以这是袁绍此时的一种思路,让其自己觉得这样的选择似乎很有其道理,甚至于能够提前的作出预判然后避免不必要的耗费,让他也觉得很有些庆幸。
丹阳人朱治曾经是孙坚手下的校尉,眼下也在袁术手下效力。他知道袁术已经知晓玉玺就在孙策的手里,并且正在计划要如何从孙策这里将这块玉玺给弄到手里,然后好实行其梦寐以求的建国计划。于是朱治就向孙策提出建议,让其率领部下渡江往东去攻城略地,以此来避开袁术对他的一番算计。
而彼时的吴景率领孙贲等众进攻横江,与樊能、张英等部交战一直没能有什么进展。所以孙策便以此为理由前去向袁术进行请示,说他们家以往在江东对百姓都多有恩惠,如果他此番前去帮助舅父吴景进攻横江,必然可以一呼百应而后顺利将之攻克。而一旦攻克横江,再于当地招募兵马,将可以获得至少三万人,而凭借这三万人他就可以助其获得平定天下的不世功绩。
对于孙策所提出的建议,袁术倒是很有些感兴趣,但他眼下又不太想放孙策就此离去,因为其手中的传国玉玺他这方还没有设法获得,而一旦其离开以后便就此不再回来,他又上哪里再能制约得了其。所以,他就直接开门见山的对孙策表示,他已经知道了传国之玺眼下就在其手中,如果其能将玉玺交出给他的话,他则可以允许让其就此离去,然后再顺便资助其一些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