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被缉拿入狱后,蔡琰便赶忙跑去向吕布请求,说她父亲平素里并没有做过什么恶事,希望可以对其从轻发落。蔡邕这个人在底下还是有些人望的,如果他此番被处理不当,多半将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大好的情况发生,至少这会让士人群体感到大为不满,从而不利于他们之后作事也将难免。
所以,出于对内部稳定的考量,吕布此番还是向刘协奏表了释放蔡邕的提议,毕竟蔡邕本身的确没有干过什么对不起汉室的事情,所以应该对其酌情免罪,并使其重新恢复职事。这个事情刘协本身倒是想要奏准的,但未曾想那王允却表示蔡邕本身是董卓手下的重要党羽,对董卓的罪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故而应当按律同罪处理。
王允这话说的刘协又不知该怎么决断了,然而吕布对这个指控却感到很匪夷所思,且说如果要按这样一番逻辑来定算的话,那他王司徒先前不也是董卓手下的重要党羽;他们这些人有哪个之前不是在董卓手下办事的,即便包括天子本尊都与董卓有着非常重要的干系,难不成其想把这些人都给一并按律办理了吗。吕布这话说得倒是很切中要害,但是却立时受到了王允的斥责,说他这简直就是在胡言乱语,怎么可以把天子及他们与董卓的党羽相提并论,这不是十分荒谬的一番认为吗。
而尽管王允一力主张要将蔡邕算作董卓的党羽来按罪处理,但彼时还是有很多大臣出来为蔡邕求情的,只是由于王允太过坚定于自己的论罪主张,以至于让旁人对其都实在无可奈何。于是,当蔡邕得知自己被判定为董卓的重要同党,且与董卓同罪论处的时候,便忍不住给王允写了一封书信,希望其那边可以好好考虑一下他这边所作出的一番陈述。
蔡邕表示他可以被判处有罪,但是他本人并没有背弃国家而心向于董卓,且他之前也曾劝过董卓。而当前他还在撰写后汉的史书,所以如果一定要定他有罪的话,也请站在历史道义的立场来对他进行公正的判决。而为了能够将汉朝的历史顺利写完,他此番愿意承受砍去双脚的惩罚,以希望其那方可以顾念旧谊,帮助他完成这个理想心愿。
然而,尽管蔡邕已经以竭尽渴求的语态去对王允进行阐述,可依然还是没有得到王允的任何同情。而这就让太尉马日䃅多少有些看不下去了,且忍不住出来替蔡邕进行陈述辩解。马日䃅认为蔡邕这个人是很有才华的,而且他知道很多汉朝过往的历史典故,且深得天下人望,而为了不使汉朝的历史遭至断绝,所以他恳请让蔡邕存活下来,使其将本朝的历史写成一代经典,以供后世进行观瞻。
对于让蔡邕去书写后汉历史这个事情,王允当然是不敢轻易准许的,要知道他谋杀董卓这个事情并不是全然经过正常程序来达成的,所以一旦被记录下来,那肯定会对其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所以他就立时拒绝了这个请求,并声言当初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以致其著作诽谤之书流传后世;而如今国家衰落,四方动乱,倘若留存此等叛逆之臣在天子身侧胡书乱写,则必然将会有损天子的英名;这既不利于天子的圣德传播,也将损害但他们这些臣属的清名。
马日䃅忍不住感到叹息,且表示谁人都知蔡邕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罪责,且其本身还向来被当作是当世之人的行为表率,是以若能令其将国史著成,则必然可以促成一代经典,这也是今世之人所铸就的一份功劳。而如今这世之表率与国之经典都将要遭到毁灭,这与毁坏国家本身又有什么差别,按这样的作为其运势又岂能得以持久呢。
尽管王允此时已经有所追思与考虑,但对于所作出的决断他向来不认为可以轻易的变改,尤其是国家大事这样的情况。所以,王允最终还是决定维持原判,将蔡邕给按死罪论处了。
对于王允处死蔡邕的做法是令许多人都感到非常惋惜的,因而很多人都不能再继续支持于王允。而原本跟随于王允的陈宫,此时也决定要离开王允,他觉得王允这个人在没有人能够制御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变得有些刚愎自专,全然听不进别人正常的进言。所以他觉得自己即使再留在这里,也只怕终将不会再有什么用处,所以他决定要离开然后投奔到自己那位同门的麾下,来助使其完成此间的盖世功业。
然而对于陈宫的前来投效,吕布尽管也是欢迎的,但却还是忍不住向其发出了问询,问其之前在董卓跟前给他搞那一出到底是什么意图,总不至于真的想要陷他于死地的意思吧。对此,陈宫则半开玩笑的表示那是当然的,如果那个时候他真的一不小心就死在了董卓手里,那他陈宫可就是下一任的门派继承人了。
当然,这个事情虽然确实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却并非是陈宫的主要目的。所以,陈宫随后又表示他只是想要测验一下吕布这方的应变能力,顺便再看一看董卓此番是否会是非死不可的命。而按已发生的情况看来,这或许还当真就是天意使然,原本就已经是再三的发出了提示,可其却还是丝毫没有任何的领会,按这般榆木脑袋一颗,你说他不死又该轮到谁来死呢。
对于陈宫的说法,吕布却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个事情并不如陈宫表面上所说的这样,他认为这整个的事情都应当是由王允在背后设计施为。其意在挑起他与董卓争斗的同时,既能借他的手除掉董卓,又可以借天子不知其有诏书的间隙,来判他一个刺杀当朝尚父的罪名,然后便可以再借天子之手,将他给判处以死刑的罪名。而如这般,董卓既可得死,他也就此殒命,那王允便可立时一人独掌朝政大权。如此一个连环之策,还真不可谓不叫一个构思巧妙,而如此精妙的一出巧计,只怕与他陈宫的从旁筹策,也脱不了实际的干系吧。
而对于吕布这样的一番分析,那陈宫却未置可否的耸了耸肩,且表示这阴谋计量便是如此,反正不是你算计他,就是他算计你,而关键只看谁能算计得过谁。当然,他此番也不过只是听从于王允这个雇主的指令行事而已,本质上他还并没有要将其算计致死的意图,而他也不相信凭其所具有的能耐可以被轻易的算计致死。所以他就按原雇主的意思给其补留了一出,便是将貂蝉给滞留在了郿城的家里,意图借此来给其制造更严重的危机。但结果还是棋差一着,同样未能造成任何的损伤,这可真是虽智者千虑,而必然有其一失啊。
而说起陈宫在离开王允那方的时候尽管受到了相应的挽留,但事实上那王允却根本就不在意他留下还是离开,因为即便是他这边走了一个,在别处那边也仍然还是有人可以为其所用。比如尚书仆射士孙瑞,以及刚出狱的黄门侍郎荀攸等。所以他走也就走了,却并不会令其那方感到有多少的惋惜,反正该达成的目的也都已经达成了,这所谓的惋惜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必要了。
不过,尽管士孙瑞还依然如同往常那样的依附在王允的帐下,但是荀攸那边却并不打算再继续投靠于王允,这当然也主要是跟蔡邕的死有其直接的关联。所以他随后也是跑到了吕布这一边的队伍里来,且认为还是跟着吕布一起干事可能要更加的有其希望一些。
然而对于陈宫的事情吕布那方并没有继续深究,而他现在也只能专门处理与军务相关的一些事情,对于政务上的一些关联事项他却并没有办法予以任何的插手。所以他目前也就没有再考虑那么多,而准备要将自己与貂蝉的婚事给得机办理一下,毕竟已经耽搁了那么长的时间,也该是时候给尽快办理一下了。
而一听说吕布要结婚,身为天子的刘协就主动提出要前来参加婚礼的要求,并让仍旧任职于黄门侍郎的荀攸前来通告吕布。而原本吕布也只是想简便的办理一下,只打算邀请一下周边的几个亲熟之人一起吃顿喜宴庆祝一下,连王允那个貂蝉名义上的义父那里他都没有发出请帖。而如今天子要来,他就不得不隆重的办理一下了。然后既然天子都来了,那王允等一些大臣一听说这个事情,便也都相继不请自来了,并都各自带了相应的礼物。
而对于王允的到来,吕布那方当然也没有表现出有多少的异常,只是将其给当成一般的普通人来对待,然后正常的礼数该有的肯定也还有。倒是王允那边,却不免对他与貂蝉两人给予了口头上的责怨,说结婚这么大事情也不跟他说一声,这还有将他给当成义父来看待吗。对此二人又如何能说些什么,只能假装按常理来赔个不是,且表示其眼下公务繁忙,不愿意耽搁其宝贵的时间而已。